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然也不管其他人如何傻眼,一边琢磨着思路,一边不慌不忙的说了起来。此时此刻,在场的人哪还不知道陈然是说对了,听到陈然的讲解,也都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只听陈然接着说道:“在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外修筑铁路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板,上面刻有许多古代波斯文字。工人们感到非常惊奇。他们继续深挖,结果发现是一个巨大的百板砌成的古代坟墓。古墓惊动了伊位克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他们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发掘。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考古学家们找到了许多文物。尤其是打开石棺以后,发现了大量从公元前248年到公元前226年波斯王朝时代的器物。在这些古物中,发现了一些奇特的陶制器皿、锈蚀的铜管和铁棒。
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威廉?卡维尼格,经过鉴定,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巴格达出土的陶制器皿,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加上酸溶液或碱溶液,就可以发出电来。
卡维尼洛的论断震惊了考古学界。如果承认这是一个古代电池,那就意味着,早在公元前3世纪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波斯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电池了。这比公元1800年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第一个电池早了2000多年。于是,许多考古学家纷纷从世界各地赶来,希望对这个古代电地进行仔细研究。
这种陶瓷器皿的确有着电池的作用,但当时的古人却不是用来发电的,而是用于给塑像和饰物镀金的。
而在1988年大同北魏墓葬出土的器具之中,除了波斯银碗之外,还有各种波斯器皿,这些器皿中同样有着这种奇怪的器皿,而这些器皿赫然正是波斯来使进贡给当时北魏朝廷的,这也证实了波斯最早发明电池的说法,除了北魏墓葬出土的这种器皿之外,实际上这种波斯的器皿早就从北魏宫廷里流传出来了,就是很稀少罢了,一度被古人当成一种镀金的工具使用。”
这些知识有些乱,陈然并不是在一本书中看到的,而是在很多类型的书上看到的,这些书有古玩的书,有世界未解之谜这样的书,还有说华夏历史工具的书,在说华夏历史工具的书里,陈然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工具,只不过是这种工具流传的很稀少,书中也只是提了一下……陈然现在却是把这些各种书籍上有关的知识总结在了一起。
这也是陈然用能量光圈看清楚器皿内部的结构后,感觉到有些熟悉,却想不起来的原因。
整个大厅都一片安静,响起的只有陈然的声音,随着陈然的讲解,众人恍然大悟的同时,望着陈然的眼神也都变了,陈然说的这些,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呢,如果不是知识面很广的话,那很显然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
“你这件器皿就是这种被称为电池的镀金工具吧?”等讲解完后,陈然这才好整以暇的望向了黄老头,此时的黄老头哪还有刚才的得意劲,任他把机关算尽,也没想到陈然不但把他这种物件认出来了,还说的这么详细,这些东西,他都不知道,他也只知道这是一种从波斯流传到华夏的器皿,被称为“电池”,他能够得知这些,也是碰巧才得知的。
黄老头没有回答,陈然也没让他回答,接着说道:“你这件器皿,应该是在1936年被发现有电池作用后,那些专家们仿造出来的玩意,年代不会超过百年。”
“我这件器皿可是有上千年历史的,是从北魏皇宫里流传出来的。”听到陈然的话,黄老头顿时不服气的反驳了一声,或许是有些没底气,还加上了后面的一句话,在这之前,他可不知道他这件器皿是从北魏皇宫流传出来的。
“不信的话,你砸开看看就知道了。”陈然语气淡然的接了一声,也就不搭理他了,只要砸开,器皿内部的材料也就一展无疑了。
陈然的这一手可谓是把黄老头震住了,把他搞的也半信半疑起来,手装进兜里,摩挲着器皿,板着一张脸,却是再也不吭声了。
“哈哈哈,精彩!精彩!你也不看看陈老弟是谁,在陈老弟面前班门弄斧,你这不是自找苦吃嘛,这下子栽了跟头吧,哈哈……”
此时放声大笑的,赫然是朱风。
朱风一边放声大笑着,一边拍手称赞起来,王志清和刘雷也都笑着朝着陈然竖起大母手指称赞起来,整个大厅都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只有黄老头沉着脸尴尬的坐在那里。
第240章 香樟木麒麟 【求收藏】
“好了,鉴宝也鉴过了,现在都把自己带来拍卖的物件亮亮相吧,我也不和大家推辞了,就从我这里先开始吧。”望到黄老头不吭声了,刘雷就笑着开口说了一声,随即把身边的包放到桌上,打开包取出一个很精致的小盒子,盒子里却是装着一对形似蜻蜓眼的珠子。
“前段时间在一家古字画店铺里,我淘到了一对战国蜻蜓玻璃珠,这对玻璃珠整体呈椭圆形,我鉴定过,直径为4。8厘米,珠面上的穿孔直径为0。8厘米,只比中原文物商店收藏的那颗最大的珠子小了一点。”
刘雷一边将装着玻璃珠的小盒子传给坐在他左手边的中年人,一边笑呵呵的说道:“这对珠子是我花了一百多块钱淘来的,也算是捡了个小漏了,呵呵,中原文物商店收藏的那颗珠子的价值,想必在座的诸位都了解,我这颗珠子相比之下,要差了一点,就叫价八万吧,算是给大家开个彩头。”
“挺不错。”
坐在刘雷左手边的中年人,姓林,是一家古玩店的老板,他开的古玩店就是杂项型的,对这样的蜻蜓玻璃珠也很有研究,观察了琉璃珠后,他先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评价说道:“这对珠子珠面以牙白色衬底,饰以规则对称的八组套色圈点纹,分别以蓝、黄和酱紫色玻璃点染,套圈纹中心呈现凸起状态,可谓是纹饰繁冗,套色圈点纹大眼套小眼,并以小联珠串加以间隔,但繁而不乱,工艺也比较多样,结合了贴塑、贴彩及刻书三重装饰手法,突显其立体感,色彩也相当的丰富,显得绚丽而华贵,算是一件不错的收藏品。”
鉴定过后,林先生也喊了价,没喊太高,就是八万,这却是因为在场的差不多都有点鉴定的眼力,像刘雷报价报的八万,就是差不多这个价位了。
林先生看过珠子后,又传给其他人,轮流着一个个看了看,轮到朱风的时候,只是扫了两眼,就递给了陈然,陈然也观察了一番,战国蜻蜓琉璃珠,是战国时期新兴的工艺和装饰风格,只在战国时期的三百年间流行过,存世量极少,算是一个稀奇玩意。
眼前的这对珠子的确算是琉璃珠中不错的一对了,要知道中原文物商店的那个琉璃珠可是国家一级文物了。观察了一番后,陈然释放出能量光圈探测了一下,也确实是战国时期的珠子,探测过后,也让陈然积累了六个能量光圈。
这颗珠子虽然不错,但毕竟是杂项,最终也只是以八万的价钱被林先生买走了。
收到一颗珠子,林先生心情不错,也从地上提起一个黑箱子放在会议桌上,将黑箱子打开,旋转了一下位置,把箱子里内部的东西面对着众人。
“这是十天前我花了2000元从平舆古城一位80多岁老汉手中买回的一对木雕麒麟,这对木雕麒麟每只高36公分,宽15公分,重约10斤,据老汉介绍,这对麒麟一直放在他的祖屋里,用以震灾辟邪、招财护主,经过鉴定,这对木雕麒麟是清末民初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其香味具有驱蚊的作用。”
林先生刚把箱子打开,果然传来了一股香味,让人情不自禁的精神一振,陈然也忍不住吸了一下鼻子,据说香樟木能够用于治疗风湿麻痹,心腹冷痛,食欲不振,跌打损伤,特别是其香味更能通窍辟邪,利湿杀虫。放在老人的房间里,对老年人的身体很有功效,可以当做一份不错的礼物送给老年人,陈然倒是有心将其拍下,只是此刻的他即使想拍下,也没那个资金。
这对木雕麒麟,林先生报价到了十五万,跟着叫价的人也不少,黄老头是第一个叫价的,直接叫价到了十七万,剩下的还有其他人也都叫了价,朱风倒是一直坐在那里喝着茶没吭声。
陈然发现王志清也有些心动,果然,当价位被叫到十九万五的时候,王志清突然举了举手,直接报价道:“二十一万!”
这对木雕麒麟虽然还算不错,但毕竟不是稀罕物件,叫价叫到二十一万,也就没有人跟着叫价了,最终这对木雕麒麟被王志清以二十一万的价格拍下了。
“家父身体患有风湿病,拍到了这对香樟木麒麟,这趟也算是没白跑了。”把装着木雕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