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掌柜摇了摇头:“这种器物我还是头一次看到,具体的价格我真不太了解。你还是请教一下楚掌柜吧!”
看到师徒二人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楚琛沉吟了一会。随后说道:“彭掌柜,别说您是头一次看到,我也是头一次看到居然有这么小的簋式炉,因此,我也只能给个我愿意购买的价格,六十万!”
“什么!这东西能值六十万?!”
听到了楚琛的报价,小郭整个人都呆住了,一时间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也难怪他的反应会如此强烈。实在是今天的事情太过戏剧了,刚刚才让他损失二十万,现在突然又让他弥补了损失不说,居然又大赚了四十万,这过程就有如坐过山车那样刺激!
好在小郭没有心脏病,不然非得发作不可。
过了好一会,小郭才回过神来,随后有些患得患失的问道:“楚掌柜,这东西真的能值六十万?”
楚琛很肯定的说道:“在我眼里。它确实能值六十万!”
彭掌柜闻言就说道:“楚掌柜,您能不能给我们说道说道?”
“行!”
楚琛笑着点了点头:“首先咱们看这尊簋式炉虽然小,但小的精道,小的秀美。同时又反应出了宋人仿古尚美的风气,看上去美得古意盎然,说它是宋代瓷器中的代表器。想必大家应该没意见吧?”
见两人点了点头,他又接着介绍道:“咱们再来看这尊簋式炉本身。其釉色和造型,釉色是最纯正的粉青。造型是龙泉青瓷中最高档的仿商周青铜器的器形,属陈设用器。就凭这两点就足已证明这件东西绝对是当年跟南宋官窑烧制并进贡的御用器。”
“尤其是它的圈足,不是常见的那种平面直立的,而是极其罕见的折角状,这就完全参照于商周的青铜簋之圈足,然而瓷器做这种圈足的难度是极高的,再加上其双龙耳,真可谓是颠峰之作!”
“簋是西周非常重要的礼器,与鼎配套使用。使用鼎和簋是西周贵族的特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周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其他贵族使用数量受到严格限制,乱用鼎簋则被视为‘僭越’,为大逆之罪。所以瓷器用此器形,即证明了其绝对的高贵性。”
楚琛接着说道:“而且据权威资料显示,这么小巧的南宋龙泉窑簋式炉,应该是唯一的一件孤品,老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本身瓷器的出身就非常高贵,再加上它的珍稀程度,六十万还是值的。可惜的是它小了一点,如果再大一点,多个两三倍也很正常!”
话音刚落,小郭就裂着嘴笑道:“能够值六十万,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彭掌柜也为自己的徒弟能够闯过今天这一关,感到非常高兴,不过此时他马上就把注意力又放到了眼前这只小炉上面,问道:“不过,这么小的簋式炉能用来做什么呢?难道把它当作琴炉?”
琴炉在文房用具中,琴炉是件不能缺少的重要对象。我国社会自古重视音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古代宴乐场上、文人学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
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
琴炉燃香一次一支,故炉体要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人在书斋抚弹琴筝,看着袅袅升起的一缕青烟,闻着阵阵而来的幽香,真有身入仙界、物我两忘之意境。
楚琛想象了一番,发现此炉作为琴炉确实比较合适,但他马上有些说道:“如果以咱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只簋式炉当作是琴炉完全没问题,不过在古代,特别是宋代那会,用簋式炉当作琴炉,就实在太过少见了!”
毕竟簋式炉在宋代主要还是礼器,用来当作琴炉,楚琛之前还没看到过有这样的例子。
“算了,这种事情还是以后再研究吧!”
楚琛摇了摇头,随后问道:“小郭,不知道这尊簋式炉你准备怎么处理?”
小郭看了看彭师傅,见他微微点了点头,才回道:“这东西我其实是挺喜欢的,不过就凭我现在的经济实力,我也没收藏它的资本,楚掌柜您既然喜欢,那就转让给您得了!价钱嘛,就像您说的那样就行了。”
楚琛笑呵呵的说道:“那你可得想好了,万一我开的价格便宜,那你就吃亏了。”
小郭嘿嘿一笑:“老话说的好,吃亏是福,况且我相信楚掌柜您应该是不会让我吃亏的。”
楚琛哈哈一笑道:“行,今天这事我记住了!”
虽说以现在的市场行情而行,他开的价格已经很公道了,但这尊袖珍簋式炉毕竟算是独一无二的器物,而且制作的还非常到位,这样的东西一出现,肯定是抢手货,如果上拍卖会的话,价格很可能多个两三成他都不一定会买的下来。
“楚掌柜,您别这么客气,今天您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而且之前我还对您那种态度,实在太不对起您了!”
小郭之前可是从彭掌柜口中得知了楚琛的身份,当时他就非常的惶恐,害怕楚琛今后给他小鞋穿,好在楚琛并没有动气不说,而且还领了他的人情,这由不得他不高兴。
“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就别再提了!”楚琛摆了摆手,接着问道:“你是想要支票,还是转帐?”
小郭连忙说道:“转帐就可以了……”
接下来,楚琛就让人给小郭转了帐,随后又闲聊了一会,就拿着东西告辞离开了。
…………
晚饭后,楚琛和父母打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装有孔雀蓝釉盘的盒子回到自己的房间。
把房门关上,楚琛就马上拿出工具,准备把盒子里面的那卷东西拿出来。
楚琛用工具轻轻的把盒盖上镶嵌的木板给卸了下来,随后,就把藏在里面的东西给拿了出来。
东西其实就是一卷看起来老旧,摸上去材质有些特别的纸。
小心的把纸张打开,卷首就写着一段介绍,说是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找到了李进忠的秘密,并且变卖了其中一些东西,为家族赚取了一份产业,希望后辈能够争气,不要把家底都给败光了。
如果遇到实在过不下去的难关,就去他藏东西的地方,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变现。
剩下的内容,都是家事,楚琛看了一遍,也没从中发现有什么密语之类的文字。不过,就算这样,他此时已经激动万分了,要知道这可能关系到李进忠的宝藏啊!
或许有人会问,这李进忠是谁啊?换个名字,大家想必都会认识,这李进忠其实就是明代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
要说,关于魏忠贤留下来的宝藏,其实在坊间一直都有流传,不过却从来没被发现过。当然,也有野史说,魏忠贤留下来的宝藏在明末的时候,已经被李自成给搬走了。
据说,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在清军进攻前夕,从京城仓皇撤出。随着军队一起撤出的还有大批的雪花白银,这批白银来自何处?是否真的存在过?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
据《康熙实录》记载:“明代万历年间,于养心殿后窖银二百万金,我朝大兵至,流寇携金而逃,因追兵甚迫,弃之黄河。”
从文中不难看出,如果李自成真的带了大量银子的话,这里面至少有二百万两来自宫中,那么这二百万两究竟是什么钱呢?(未完待续。。)
第八百九十七章 暗语
因为《康熙实录》出自康熙皇帝之口,于是有人开始解释这个问题了,这还不是今天咱们现代人解释的,当时就有一些人猜测这个银子实际上是就是魏忠贤埋起来的。
为什么他们会这么猜测呢?据说是魏忠贤当时想称帝,于是预先贪污了很多银子,藏在了宫里头。没想到崇祯皇帝上台以后,他还没来得及谋反,就被处死了,而他的死党替他守住了这个秘密,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崇祯皇帝。
没想到李自成进了京城,开始大肆收掠,而且因为太监们比较容易知道皇宫内财物的情况,于是这个群体就成了李自成重点关注的对象。
就这么着,其中有个知道魏忠贤宝藏内情的太监没挺住,就把这事给供出来了。于是就有了《康熙实录》里的这段描写。
但现实真的可能是这样吗?
要知道,这可是200万两银子!它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藏在宫里原有的库房里,那肯定崇祯一上台,就会马上发现。要是在宫里头挖地窖隐藏,那么这一定是个大工程。
而且搬这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