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因为他带来的蝴蝶效应,德国虽然在欧洲战场上给予协约国更大的打击,但俄国因为中国大量的物资出口,虽然损失比历史上更大,但俄国国内的民众虽然日子贫苦了下来,却不如历史上已经已经对俄国沙皇政府积压了太多不满☆明显的反应,过去两年中德国扶持下的俄国革命党人策划了多次俄国暴动,中国这边李汉也通过调查局向俄国革命党人支援了约莫八十万卢布的资金跟军火,但都遭到了俄国政府的惨痛镇压。李汉已经发现了,如果他还想俄国历史上的大革命爆发,就必须把自己犯下的过错弥补过来。比如,拿刀狠狠在俄国的伤口上再刺深一些,顺便再撒点盐。只有让俄国感觉到痛,让俄国百姓跟各阶层发现战争令他们的利益严重受损,才能加速俄国国内对沙皇政府的不满,从而促进革命的爆发。
很不巧,中国现在正好拥有这个能力!
他倒要看看,因为俄国政府的无能跟挑衅,致使俄国失去了在远东大笔利益后,俄国国内受损的各阶层还能忍得住?
所以,原本总参计划中仅仅威慑俄**队,收复外蒙便点到为止的战事,已经变成了中国同俄国之间的全面冲突。国防军集中了数十万的军队,不但将收回外蒙,还将趁机收回历史上被俄国所割占的全部领土♀就必不可少的要同俄**队开火。
几十万大军,数十亿财富牵扯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哪个方面都不容忽视,一不留神,很可能给全局行动带来灭顶之灾。
在俄国作战,第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敌人就是严寒。东北军区的驻军跟新组建的蒙古军区大半都是河南、安徽、陕西、山西等靠北省份的士兵,比起南方人要更加能够忍耐寒冷。但中国外蒙古、外东北跟西伯利亚地区的严寒不做足了准备,国防军跟俄国人交手,吃亏是免不了的。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可以很轻松地将温度降低到零下40度。在这个温度,凡是含有水分的食物,包括肉类、鱼、米饭等一切东西,都将变成一块块硬邦邦的大石头,根本无法食用。暴露在寒风中的双手,哪怕是只离开手套几分钟,都会被冻得僵硬,再时间长就是冻伤乃至于不得不截肢。步枪、火炮甚至飞机发动机等等,到了冬天战斗力都将锐减。工业上中国的技术虽然得到了德奥美国的部分支持,但仍旧徘徊在‘大老粗’线上,不要说跟德美等工业强国比较了,便是跟俄国比较都差了不少。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东北军区强攻中东铁路是打响了中**队对俄作战的第一枪。之所以如此,除了中东铁路的重要性外跟分割外东北伯力跟海参崴两大俄**区之间的联系外,最主要的意图还是消能在十一月东北的严寒到来前,尽可能的结束东北战事,将灭地于国土上改为御敌于国门外,借着天寒地冻消灭俄国人。
第二个不得不面对的敌人就是补给。为了补给,陆军部跟政府经过详细规划,制定了长长的兵站补给线。东线的补给基地设在沈阳,从沈阳开始,在国境内可以依托铁路的,每200公里设置一个中转站,离开铁路之后,则是每50公里设置一个小兵站,每100公里设置一个中兵站,每200公里设置大兵站兵站以排级兵力驻守,中兵站以连级兵力驻守,大兵站则以营级兵力驻守。多亏了日本人跟俄国人在东北经营了几十年的铁路网,东北军区物资补给方面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
各兵站之间除了电话之外,还在中级以上兵站配置了无线电报,方便信息传递。按照规划设置,小兵站应该能够满足团级兵力1日份或者营级兵力3日份的补给,中兵站能够满足师级兵力1日份或者团级兵力3日份的补给,能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大兵站不仅能够满足师级兵力5日份以上的补给,而且能够提供包括装备修理、危重伤兵救治等需要。
西线则是顺着正在修建中的兰新线,平均每四百公里才能有一座大型补给点。中线也差不多,因为交战区域在不属于中国控制的外蒙古区域内,很难保证物资的供给。为此国防军采购的十五艘飞艇全部被西线跟东线瓜分用于运送军事物资,为了保证生活物资的供给,政府还跟回族、蒙古各部落通过气,从各游牧部落购买大批的骡马等用于物资的运送。
中俄两国各自宣战之后,两国关系迅速恶化。俄国在华租借地、租界和附属地被强制收回,行政当局被中国勒令解散,驻军一律被解除武装后暂行关押等待战后处理。俄国在华的一切特权跟赔款都被取消。原有被俄国侵占或者各种各样借口掠夺的产业,陆续查封并准备发还原主。一句话,俄国通过种种不平等条约加在中国人民身上,体现在中国国内的那些侵略权益已经为中国政府扫荡一空。
中国方面宣布不承认同俄国一切不平等条约,那么,作为必然的逻辑推论,原有被沙俄割让而去的国土也成为有识之士关注的目标。
报界舆论已经隐隐有这种倾向,谓现在世界,不过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俄国昔年趁中国内忧外患,从中国攫取了大量领土。现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轮到俄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理应往来,俄国如何抢走的领土,又要如何还回来。
俄国公使在租界被占领后逃往临近的英使馆,得到了英国公使馆的保护。他在英使馆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悲哀的宣称:“这个野蛮、残暴的落后国家又在策划着第二次排外的‘拳乱’了。中国公然无视国际领事法炮击俄国在华外交官,并拒绝承认跟撕毁大量的国际承认的合法契约。但如此蛮横的报复心态和践踏国际条约的行径,不能不引起文明的欧洲国家的普遍关注。此时若不能对其予以教训,恐日后中国将得寸进尺!”
很可惜,先不提英法两国现在正陷身于西线的凡尔登绞肉机中,抽调不出更多兵力。就算是能抽调出,两国也不会为了俄国的扩张,而不远万里派兵来教训中国。对中国宣战逼迫其加入同盟国,并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英法两国♀两个国家还没有无能到连这一点都看不到。
而且和庚子事变大为不同的是,现在的中国再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便连各国也不是那些个能组成联军的各国了》洲诸强,正为了霸权在殊死搏杀,哪里顾得上远东的动静。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在数十年积存的仇怨引导下,一场将改变远东跟世界割据的战争打响了!
【可获私人书架,看书更方便!59文学永久地址:】
第六百二十章 三路开战(1)
~日期:~10月17日~
,nsp;伯力是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的小型城市,原是前清前期清朝在东北边疆重点建设的军事重镇之一。1858年5月28日,当时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清朝政府陷入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无暇北顾之机,成功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同其签订了《瑷珲条约》,为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穆拉维约夫的努力,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俄国成功从中国手中夺取了外东北地区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肥沃领土,军事重镇伯力也被包括在其中。
东北边疆重镇之一。
俄人自从中国手中夺走伯力之后,因为满清国力的衰微加上日本当时尚未崛起俄国独霸东北,几十年间并不太在意伯力的军事重要性。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日本的军事崛起,俄国逐渐感觉到了日本对中国东北及朝鲜的觊觎,开始逐步加强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1893年,俄国正式将伯力更名为哈巴罗夫斯克,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崛起,将军事影响力伸向东北之后,俄国又在以伯力为中心的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建立了‘阿穆尔军区’,以阿穆尔州跟伯力为军事中心,威慑日本。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伯力城从一座驻有几千驻军跟不足一千平民的军事重镇,发展成为了现在拥有四五万军民的远东城市,但因为扼守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成为连接俄国远东四大军区跟通过中国、朝鲜的交通要道与军事重镇。从城市形态上来说,交通和商业之外,该城市最要紧的就是俄国阿穆尔军区司令部的驻所。
李济深指挥的东北军区国防军在攻陷了中东路断了南边滨壶域俄国人跟北边的联系之后,立刻下令吴俊升率国防军新编五十七师北上强攻伯力。
来自中国的复仇炮声,终于在伯力周围响起来了。
东北诸将中,西安最放心的将领恐怕就属这位吴俊升了。他是东北旧军系出身,民国元年8月,吴俊升在东三省击退了蒙古军的进攻。翌年2月,升任奉天第二骑兵旅旅长。11月,驻扎林西,镇压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