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情也就简单多了,也省去了永乐帝不小的麻烦。
在安南这件事上,永乐帝也有征求过道衍的意见,道衍和尚的意见很简单,先把人送过去,然后再静观其变。而王千军更是通过道衍向永乐帝建议,陈平安可以送过去,但要用联络消息为借口把裴伯耆留下,而留下裴伯耆的意义,永乐帝与道衍当然知道。
留下了裴伯耆这个陈氏王朝的忠臣,表面上是用来维持安南与宗主国大明朝之间的感情。可实际上,是为了战争做准备。如果安南的胡氏乱来的话,陈平安又不幸身死,那裴伯耆就是大明的几十万大军向导,在裴伯耆的引导下,大明军队可直接杀入安南腹地,剿灭叛逆!
安南后面要发生的事,王千军都清楚,因为他偷看了历史的进程。现在他这只蝴蝶对历史的改变还是极其微小的,反正他还是个孩子,很多事还可以静观其变。至于安南的战事,王千军认为国家养军队就是用来打仗的,不打仗的军队就只是一堆花花瓶子,一碰就碎。而且安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千百年来,中华强则向中华称臣,中华弱则变成强盗掠夺土地、人口,杀戮我中华百姓。王千军很期待自己日后有亲手解决安南问题的机会。
为了日后方便,王千军还通过道衍多安排了一手。那就是当陈平安出现时,王千军就让道衍向永乐帝建议,送陈天平两个女人照顾陈天平的生活,反正陈天平来大明的时候也是孑然一身,身边也需要人伺候。在陈天平的身份被确认后,这两名送去伺候陈天平的女人也就越发的重要,到陈天平离开南京时,其中一人已经怀有身孕,陈天平更私下保证,只要他能平安回国成为国王,一定迎娶大明女子为王后。
陈天平能不能活着成为安南国王,结果王千军已经知道了。关键是他所留下的血脉,将在日后有大用。只要这条血脉保留下去,总有一天安南再次成为中华皇朝的一个省。至于陈天平这个人的死活,王千军不在意,道衍也不在意,永乐帝更不在意!
安南的事就暂时这样了,不管后面会发生什么,大明朝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第二件事才是王千军最在意的,因为他一直所向往的,一直所崇拜的郑和船队,大明的无敌舰队终于是要出海远航了!
明永乐三年,永乐帝遣中官郑和、王景弘率领大明舰队出使西洋!郑和七下西洋中的第一次首航即将开始!
第六章 大明郑和(中)
郑和,云南人,小名三保,本姓马,回族人,祖先为西域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元朝残部统治的云南,一举攻克云南。那年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阉割成太监,随后五年更随明朝大军东征西讨,最终被分配到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身边,成为永乐帝的贴身太监。
在现代人的眼中,太监似乎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扭捏作态如同女子的妖孽。可实际上,在明初的很多太监中,皆是弓马娴熟的善战之辈,靖难之役中多有宦官跟随在永乐帝身边,或为将冲锋在前,或为贴身侍卫时刻守卫在永乐帝身边,无一不是敢死之士。当年的马三保正是其中之一。
永乐二年,永乐帝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史书上记载:郑和“身高七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山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如洪钟,才负经纬,文通孔孟,博辩机敏,长于智略,知兵善战。”
永乐帝在认命郑和为正使出使西洋前,曾经询问过袁珙之子袁忠彻。袁珙老了,袁忠彻的相术已经继承了其父九成的本领,正是袁家的新一任继任者。袁忠彻是这样评价郑和的:“三保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臣察其气色,诚可任。”
出使西洋在朝廷绝大多数的朝臣眼里是个苦差事,茫茫大海,凶险无比。一心想老死家中,落叶归根的大臣们可不愿意接手这样的苦差事,对于永乐帝的任命也就无一反对,这样苦差事当然是交给能吃苦的,又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人去做。
可谁又知道,一直到六百多年后,海洋却是中国人无法忘记的痛!骄傲自大,闭关锁国,使得中国经历了最黑暗的百年,直到现世都无法改变海洋弱势的局面。无数人捧起史书,看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想象着传说中的郑和宝船,大明无敌舰队,是那么的辛酸。
王千军虽然有跟道衍提过海洋的重要,东海之滨倭国的威胁,但道衍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因为在这个时代,无论是海洋,还是倭寇,都不是太重要的存在。只有王千军的心里一直记着,也是他想要改变历史的一大目标。
郑和,王千军认识,王丛云也认识。都是永乐帝当年的贴身侍卫,郑和与王丛云之间的关系很不错,都是当年燕王身边的贴身侍卫,都是保护着燕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是一起在尸体上喝酒吃肉的生死兄弟。所以郑和也认识王千军,也知道王丛云把这个儿子宝贝得不行。当初王丛云因为刘雪沁犯事的时候,就是马三保拦着永乐帝,为王丛云求情,也是他想办法让人去通知燕梓的。
另外一方面,郑和是道衍的菩萨戒弟子,法号福吉祥。而王千军却是道衍的俗家关门弟子,这关系有点乱,宗教上也有点乱。可乱就乱,这就是现实,对郑和的远航也有帮助,因为郑和远航所经过的国家不是信奉佛教就是信奉回教,都容易打交道。而郑和对王千军这个好友之子,佛家师父的关门弟子也是很喜爱。在出发前往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开洋远航之前,郑和专门前来拜访了道衍,此时道衍已经搬进了南京城外的寺庙内,享受着他的僧人生活。
对于郑和这个佛家弟子,道衍并不需要说太多,海洋之事道衍并不是太清楚,远不如王千军知道得多,而郑和也是跟随永乐帝南征北讨锻炼出来的干将,道衍只需要简单嘱咐几句就够了。早在永乐二年,郑和就已经成功出使倭国,靠郑和的努力,倭国主动出兵协助大明清剿大明沿海的倭寇,并与大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订贸易条约。在道衍眼中,西洋之国,皆是小国,他只要求郑和能够像汉博望侯张骞那样,尊重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还有他们的信仰。
最后道衍让郑和跟王千军在另外一个禅房谈上几句,他不用在场,了空则帮王千军在附近守着。对于自己这个小师弟的某些言论,了空听了也是心惊肉跳,如果让外面的卫道士听到了,王千军只有一个下场,被拉出去烧死。有的时候,了空也有拿起大拳头揍王千军的冲动,因为王千军连佛家学说都不放在心上,有些言论连佛主听了都会生气。可是,最终的争辩后,了空不得不承认,他辩不过王千军,因为王千军说的的确是人性,也是治国之术的霸道、王道!
李虎涵泡好了两杯茶,放在了王千军与郑和面前,然后转身就要离去。可王千军却拉住了李虎涵的手,让她在旁边站着。李虎涵很聪明,一个十分聪明早熟的女孩子,也是日后要跟随王千军一辈子的女人。还好李虎涵不是一个穿越者,王千军觉得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个穿越者就足够了。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王千军的很多内心想法无法直接跟李虎涵说清楚,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李虎涵时不时地跟在身边,逐渐习惯王千军的某些疯言疯语,成为王千军日后既贴身又贴心的助手。
“郑叔叔,你要统帅的船队大吗?有多少人?”反正王千军还小,嘴甜一点很正常。而且郑和与王丛云年岁都差不多,面对这位中国封建王朝唯一的大航海家,这点尊敬王千军觉得并不够!
“很大,共大小船只百余艘。千军你这么大肯定没见过那么大的船吧。船队由宝船、战船、坐船、粮船、水船五种船只组成。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每艘船可容纳千人。除宝船外,还有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用于载货。粮船,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用于运粮。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用于居住。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用于作战。跟随我出使西洋的人员,包括军校、旗军、勇士、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阴阳官、医士、铁锚、木埝、搭木等匠,水手、民稍,共两万七千八百余人。船上备有充足的粮食、淡水、盐、酱、茶、油、烛、柴等等。千军啊,可惜你还小,等你长大了,我一定带你上船看看,看看我大明无敌的船队,欣赏那一望无际的大海!”
说到自己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