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地图上明确了此次出击的任务和配属,采取的战法就是力求速胜的短促突击,主要突破口和突破地段选在敌人防御薄弱的二号高地,全连的火器分队也大部分集中于此方向,争取先拿下二号高地做为依托,而后由二号高地向三号高地包抄,配合三排歼灭三号高地之敌。
兵分两路后,纵深一号高地剩余的装甲排四挺高射机枪还有反坦克导弹连一个排全部交给孟来福指挥,做为远距离支援火器,在一号高地顶部占领发射阵地,首先集中火力支援一排的战斗,而后适时节支援向三号高地攻击的三排。
部署在1062高地主峰前侧的二炮连迫击炮排在战斗中随时听我的命令对前沿诸高地之敌实施压制射击,对增援之敌实施拦阻和迷盲射击。为了达成攻击的突然性,我特地向迫击炮排交待,攻击战斗打响前不实施火力准备,也不呼唤上级炮兵。
全部安排停当,每个人都有活干,军官都独挡一面,唯有指导员杨翦被晒在一旁,爱他妈干嘛干嘛,给我一边凉快去。
按说这种场合,当连长的讲完之后,指导员一般都是说几句,做个补充和动员,现在我根本就不给他说话的机会,部署完之后,按照我从参谋长那学来的套路还是先问各方向指挥员听清楚没有,当得到“听清楚了”的回答后,紧接着就是一句命令“分头行动”连瞅都没瞅杨翦一眼就拎起枪叫上通信员奔一排去了。
也是捉襟见肘,全连就这些家底了几乎全用上了,仅有的两个步兵排全部动用打进攻,配属火器大部伴随步兵战斗,纵深内只留孟来福带着十几个驾驶员操作高射机枪,也是支援一线排的进攻战斗。我都不知道杨翦该干啥去,按照常理他应该带三排,可我不能让他再独立指挥部队了,这小子几乎成了“常败将军”哪里是什么“二郎神”啊,还被一顿炮袭吓破了胆,尽说怪话,从开始的神勇无敌积极请战变成了消极避战,这变化实在太快,说明战场上什么事都能发生,一切皆有可能。
马上就要出发了,突然接到营长的补充指示,这回可是雪中送碳真正的解了燃眉之急。营长把全营一直保留的舍不得用的预备队步兵四连的二个排加强给我们一个排,排长就是我唾涎三尺一直想要而没要来的张宝海。
来的正是时候,正好纵深没有步兵把守,这回就交给他们了,张宝海和他带的一个排绝对没问题,本来我就看好这个人的军事素质,再加上他在保卫营指挥所歼灭敌特工那场战斗中采取的“温水煮青蛙”战术让我刮目相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全团的排长当中能被我看上眼的没有几个,看上的人当中如果不死,差不多都是将军苗子。
张宝海带一个排镇守纵深一号高地没问题,可有人有问题,当我瞅了一眼蔫茄子似的杨翦,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殊死搏杀的战场,容不得给什么面子,再把部队交给杨翦,没准哥们儿真成了“千古罪人”,二排那些弟兄倒卧一地的惨象还栗栗在目,一想起来就浑身哆嗦,当然不是吓的,是气的,即生气杨翦更恨自己。
“宝海,这纵深阵地是我们全连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给我守住了,我不让你跟阵地共存亡,我让你活着给我牢牢的守住,随时听候我的命令指示,跟我联系不上可请示孟副连长也可越级请示营长,其他人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要听他半句。”我说话再次瞥了一眼杨翦,头也不回的跟着一排跃出坑道前往二号高地。
第一百三十七章 收复阵地(手打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
前往二号高地接敌的路上我就很后悔昨天的雨中奇袭,仗打的漂亮,可当时胆子还是太小了,主要是没有得到任务改变的命令,否则就直接占住三号高地了,省得现在还得全线出击再去收复。
这仗还是没什么太大的把握,虽然两个方向并肩突击,投入的兵力兵器比昨天还多,可敌情不明啊。孙子曰:“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现在就是不知彼啊,只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取胜概率。
我脑袋里牢记着孙子的话,默念着那些兵家经典的战术思想,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上加难,想知彼并不容易,敌人也不是傻子,跟我们一样每次行动都想尽一切办法隐瞒真实企图,也能搞出一些兵力兵器佯动以及电子干扰、电子佯动等花样,这次的大规模集结就有佯动的成份,甚至有些调动了我方高级指挥员的判断。
做为一名下级指挥员只能按照命令去执行,根据当面的具体情况去判断,每次战斗必须要躬身前往靠前指挥,这跟在家时的“甩手掌柜”大不一样。我跟一排长走在一起,不断的用望远镜四处观察,二号和三号高地没有一点动静,敌人也没有实施炮火拦阻。各种迹象表明,敌人并没有发现我们的行动。
白天接敌,很难隐蔽企图,只能采取小群多路分组跃进的方式,尽量的利用接敌路线上的植被。雨后的褐色土地很湿很粘,走不一会儿就满脚是泥,跟腿肚子上绑了沙袋一般,越走身体越沉,越走越费力。
我们可是要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准备一个波次就拿下前沿两个高地,最怕的就是与敌人胶着一处打得难解难分,所以动作必须要迅速,眼下的行进速度显然达不到短促突击的要求。我再次想起孙子的话“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驽,节如发机。”必需象射击打短点射一般,一击致命,千万别造成恋战混战的局面。
没有火力准备,电台也不能开机,否则容易被敌人侦听,事先的计划就是不管到没到位,5时40分两个方向准时开打,基本没有占领冲击出发阵地的时间,属于行进间发起攻击。
地形条件实在太可气,向敌斜面坡度极缓,敌人来袭的方向可以使用坦克、装甲车引领冲击,而我们攻击的方向却坡度较陡,那些重装备根本用不上。我心里捉摸着,如果有坦克和装甲车助战该多好啊,短促突击战术实际上就是依赖这些越野机动力极强,又具备一定火力的重装备。我们是装甲步兵团,没了坦克、装甲车相当于插翅猛虎去了翅,凶猛的公牛没了角。缺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说,脚上粘满的泥粑也让我们行动不便。
妈的,已经来了,肯定不能再撤回去,向后比向前的危险更大,而且现在可是两个方向啊,有一方进展不顺利都会导致整个行动的失利。
我不停的看着表,计算着到达攻击位置的时间。我们已经前出了半个小时,按照正常的接敌速度,不快不慢,如果中途没有敌情,不出什么大的意外,估计准时到达指定位置没有问题。
还是怕什么偏来什么,中途真就有了意外。担负侦察的孙猛急速回来报告,发现敌人两辆装甲车正由我原先设置的警戒阵地向二号高地高速驶来,判断是来增加二号高地敌人的力量,应该是没有发现我们行动。
这一情况非同小可,两辆装甲车不光火力较猛,机动力较强,还运来了两个班的敌人啊。以我们现在一个排的步兵加上配属的火器分队基本上与敌人两个装甲步兵班战术单位对比是1:1,而原来二号高地上有多少敌人还不清楚,只要有一个班的敌人以上,我们就处于绝对的劣势。
以我们的进攻战斗原则,兵力兵器对比不超过3:1,基本不能考虑实施进攻。敌人还占据有利地形依托阵地工事,优势更加明显。本来我把主要火器分队使用在二号高地方向,就是要在敌人的弱处开刀,迅速撕开口子,而后向三号高地转进,配合三排一举收复三号高地。现在看来情况有变,二号高地不再是弱敌,我们可能是硬碰硬了,这仗的胜算原来是五五开,现在只能是四六甚至三七开了。
唯一具备点优势的就是攻击的突然性,只要接近到二号和三号高地前侧一百米左右的位置不被敌人发现,那就具备攻击的突然性,算做奇袭了,可这大亮的天,敌人也不是瞎子,能把我们放到一百米还不发现?
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闪现在脑际,也算是急中生智吧。我命令一排和配属分队减缓行进速度,叫过通信员,让他飞速赶往三排方向通知三排长李凤志,加速前进,改变打法,由并肩突击改为三排提前打响。
这个方案实则是调虎离山之计,让三排以佯攻的方式调动敌人,争取把那两辆装甲车调到三号高地去增援,如果二号高地的敌人也过去增援最好,我们可趁虚而入,先拿下一个再说。有了二号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