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荒西经》所提到的昆仑并不是现在回鹘境内的昆仑山地区,其描述的地理特征,以及昆仑读音与肯尼亚相同,推断昆仑的地理位置在非洲的肯尼亚及其周边地区,而不是昆仑山。历代相传,已经把今天的昆仑山与非洲北部、东部的肯尼亚一带混淆起来了。
刘通将《山海经》的描述与上古神话故事所载之内容,与各大洲作了一番比对。借助《山海经》和古代传说,将真实的世界地理说明清楚,既隐藏后世学问,又证实《山海经》,可谓用心良苦。
刘通所授来自后世,绝非全然的子虚乌有,也许其中一些内容不准确也不恰当,但在当时,对于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宇宙,辨明是非起到一定的作用。
《山海经》新解,轰动一时。刘通等人回到长安之后,大宋朝诸多文人和天文学者找他交流和辩论。有将信将疑的,更多的是充满疑问。
有人追根究底时,刘通的解释为:古人写出了《山海图》,而今只剩《山海经》而不见山海图,我只是根据自己的见闻,加上自己的理解,把山海图补上而已。上古之人能够做到,今天的人为何不能做到。在西方称为大夏国的古希腊,早在1600多年前,就有一位毕达哥拉斯的学者提出地圆学说了。地球说就是源于古代大夏国的这位宗师。
刘通出使西夏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商谈合作事宜,其中又以联夏攻辽为重心。西夏对合攻辽国暂时兴趣不大,与宋国结成战略同盟倒不反对。李乾顺的对外策略一贯如此,善于见风使舵。西夏提出,宋国帮助其农业、建筑业和冶金业的发展,加大输出农业技术和种子,请宋朝工匠传授火药技术、造纸技术、冶炼技术,同时增派留宋学生。
宋方同意西夏加派留宋学生。对于农业科技、农作物种子的输出没有拒绝,并答应派人协助西夏兴修水利。在建筑业和造纸业,也可以提供帮助,输出部分技术。但在冶金方面,只同意加大上等铁器等金属制品的出口,输出初中级的冶炼技术将来可以考虑,但近期内也就是数年之内不予考虑。高级冶炼技术和火药技术乃是立国之技,不可外传。
宋方提出,放宽对宋国购买马匹的限制,调低宋国商人销往西域的过路税,调整宋国商品在西夏境内的税率,双方不搞贸易壁垒。我方在与辽国作战时,不应设置障碍。西夏要对辽国作战,我方同样不予干涉,双方同时出战时,应事先协商作战区域,避免发生摩擦。
经过多轮会谈,达成扩大经济文化合作,适度取消贸易壁垒,增加贸易,加强官方和民间往来的协议。
对夏事务既定,接着重点对辽国展开政治攻势,同时加紧进军辽西的军事准备。拟在年底或明年初,将制置署北移至太原府,加强对北方事务的统筹规划。
二二 江南之乱
宣和二年十月末,方腊起义终于爆发。义军势力发展迅猛,于十一月底占领浙**溪县城,至十二月下旬,相继攻占睦州(浙江淳安)、寿昌、分水、桐庐、遂安、杭州等地。义军攻下杭州后,影响巨大,仙居、东阳、永嘉、嵊县、缙云、兰溪、苏州等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与方腊义军互相呼应,义军烽火燃遍江浙大地。
摩尼教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踪迹遍布江南十四州的广大地区。奏章告急,朝廷震动。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正月,宋庭连日紧急朝会,商讨应对方案。随即作出几项重大决定:罢朱勔官,撤销应奉局,停办花石纲,派大军进剿。
刘通丁忧,在家闲居,没有参与朝会。朝中大臣来拜访的不少,他们与刘通商谈时局,对刘通先前的大胆预测充满惊异。朝中大臣均为才智超群之士,不同之处在于为公还是为私,为民还是为己。朝廷作出上述决断,同情民间的意见还是占据主流,蔡京、王黼、朱勔之流未能占得上风。徽宗能够听进建议,与他后来不听主战呼声、力主对金妥协的态度大异其趣。
朝议之余,徽宗传刘通入宫。徽宗说道:“中明来了,朕有一事不解,你曾多次提及江南事务,让朕留心,而今果然事发,中明何以知之?”
刘通:“皇上,朝中诸多大臣早在忧虑此事,不光是微臣一人。皇上对臣信任,臣不敢藏私,宁愿让皇上责罚,也要多说几句。”
徽宗:“你看王师南下能否平定贼乱?”
刘通:“江浙动乱,起因于课税过重。皇上英明果断,撤销应奉局,停办花石纲,查办朱勔等人,此举一出,已然胜算过半。东南乱民,虽号称百万,其实大多为蚁附之徒,顽劣者顶多二十余万。此等顽劣之众,纠合聚集,既无训练,更缺军器,何以抵挡朝廷精锐。再者,乱军四面出击,兵力分散,犯兵家大忌。王师一到,必能扫清乱贼。”
刘通先说动乱原因,接着不忘捧他一下,然后深入解析,徽宗听得暗自点头,又问:“依你看,平定贼乱需要多长时间?”
刘通:“少则三月,多则半年。”
徽宗:“何以见得?”
刘通:“叛贼主力,大部聚集在睦州、杭州、歙州,其余诸州或是偏师,或是有人打着方腊旗号,却非方腊部众。乱贼号令不一,各自为战,只需拿下方腊,其余不足为虑。欲平方腊,估计三到六个月时间即可。”
徽宗:“中明之言,让朕底气更足。要是你领兵出征,朕就更放心了。只是你丁忧未满,不得其便。”
刘通:“皇上方略已定,只需坐镇京城,派谁督军都能克建殊功。”
徽宗很高兴,拍着刘通的肩说道:“中明的见识远超朝中众臣,就是有些毛糙,经常捅篓子,老是让朕操心。”
刘通也有些感动:“臣不敢忘记皇上的厚爱。”
徽宗:“有这份心就好。”
平定方腊的宋军由童贯统帅,以二浙制置使谭稹、都统制刘延庆为副手,分为东西二路南下。东路主力是王禀,西路主力是刘稹。东西二路大军节节推进,于四月会师浙**溪方腊的根据地帮源、样桐,旋即拿获方腊极其部将。浙江农民起义主力军至此冰消瓦解,义军余部在次年夏秋之间也被官军扑灭。
浙江农民起义挫伤宋人的军心民气,打痛赵家王朝的统治,大伤北宋的元气。江浙是钱粮重地,此处受损,使得原本拮据的国库更加空虚,此后对辽作战更为艰难,对抗金兵更是陷入苦战。
为应付江南战事,从西北抽调数万劲卒,西北的军力锐减,对辽形不成战略优势。江南战役,使得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不是用在对敌,而是用在内斗,实在令人痛惜。而其精神方面的创伤,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
刘通的丁忧致1121年二月期满,徽宗赐刘通猷阁待制,让其御前听用。此时江南战事正处在激烈的中盘阶段,形势的发展一如刘通的预见,官军步步进逼,义军节节后退。刘通既回朝堂,与徽宗相处的时间增加了很多。
三月底一天,徽宗与刘通闲谈,论及江南事务,徽宗说道:“中明所见,果然如此。”
刘通:“这都有赖陛下的明断。皇上,有句话还想跟您老说。”
徽宗:“有什么话尽管说。”
刘通:“方腊之乱不久可灭,这是好事。臣有一个担忧,朝廷的课税要是不作调整,江南之民恐有反复,小股乱贼可能会时起时落;江南之外的情形,大概也是如此。”
徽宗:“果真如此?”
刘通:“这是臣的担心。”北宋末年南宋初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远因在此时种下。而其根本原因则是朝政**,民众不堪重负,被迫揭竿而起。
徽宗:“中明的忧虑不无道理,只是国库很紧,到时再看吧。理完江南之事,对辽事务不可停下。咱们对辽之策是否还象从前?”
刘通:“大的方向毋需变化,只是要多花一些精力。咱们的军事物资和财力在江南消耗不小,而辽人见我境内骚乱,自然会驻足观望,要吸引他们过来,比以前更难一些。”
徽宗:“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实在难行,还是出兵的好。”
刘通:“辽人在北,占有地利,咱们要想取胜,势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物资要充足,兵力要占优,军心民气要鼓舞;若能奇袭,那是最好,不过恐难实现。”
徽宗:“如何才能奇袭?”
刘通:“大规模的军事调动瞒不过辽人,但瞒天过海之策还是可以用的,此外,辽国若有内应,那是上上大吉,有了内应把握更大。”
徽宗:“童太师对辽人有些偏见,对辽西的事务,还是你去主理。等江南之乱平定下来,你还回西北去。中明的大略是不错的,就是内务方面过于急切,经常让朕为难。”
刘通:“政务改良可以暂缓,只是出兵北上之期也不能太早,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