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中华-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军营已经起步,火器弓弩的改良和发展提上议事日程。把汴京火器坊的技师、工部的专业人士请到西北,共同研究武器的改良和制造,造出一批,装备一批,训练一批。火器方面,研制新式火药,试验掷弹筒和地雷的威力,不断加以改进。古人有鸟铳和土炮,等钢材炼出来后,开始试验较高级的火枪火炮,西方早期有前膛枪炮,后来发展出后膛枪炮。
关键有几个问题:枪管、炮管的质量,枪炮的机械构造,子弹炮弹的制造技术。高级子弹和炮弹目前难以制造,因为火药还不够先进,延时引信技术尚待提高;枪炮的构件同样难以制作,因为缺少先进的车床。尽管如此,火枪火炮的研制仍需进行,早一日成功,早一日受益。在目前情况下,类似近代的火枪和火炮是可能制造的。
火器的试验,也有一个牛人,这人就是凌振,绰号轰天雷,东京甲仗库副使炮官,当代天下第一个炮手。刘通将他调到西北,提高其待遇和职务,由他主持火器的试验。无论如何,对军事科技的投入都要予以倾斜。眼下虽然无法造出火枪,但初级火炮的制造是有希望的。
刘通给火器人员提起过更为高级的火药,威力更大的黄色炸药,令火器技师们艳羡不已。当前,没有化学基础,要想从甘油当中提炼硝化甘油,形成黄色炸药苦味酸,是不可能的。看来从欧洲引入实证科学,促进东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流,很有必要。
阿拉伯数字和字母,经过刘通的宣传和推广,在科学研究领域,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阿拉伯数字,则为大众所欢迎。于此同时,就是标点符号的推广和运用。刘通首先在长安军营试行,然后在军中和官署推广。标点符号非常简单,易学易用,原本就有一些古人在使用句号、逗号来断句的了,只不过尚未普及。而今刘通推广和使用标点符号,阻力并不会太大。
北方地势开阔,适合骑兵作战。辽夏人口少于宋国,骑兵却远多余宋国。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以来,中原失去马场。西北战事连绵,无法顺利养殖马匹。而今二国停战,正当抓紧时机豢养。从辽夏、西域一带引入马种,聘请少数民族人士传授马经。此外,以粮食、丝绸、茶叶、铁器从辽夏、西域换回良马,组建骑兵。兵贵于精,而不贵多。裁撤淘汰的兵员开支,用于建设精兵,提升战力,两相适宜。裁汰的军兵,暂时参与屯田,将来可以就地转民,也可以回原籍去,悉由自愿。
军事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支持,农牧工商诸项,试验试行新的举措。
首先是制定政策,固定税赋。徽宗中后期,每每增加赋税,国库一空就提税,一提税就压抑经济发展,经济一压抑则更难收税,然后又提税,如此恶性循环。政和、宣和年间,光酒税和盐税,一年内就有提了几次的。这种朝令夕改,年中年尾异于年头的做法,大大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广大民众无所适从,对未来不敢抱有希望,谁知道一年的辛苦够不够交税呢?唯有固定税赋,才能激发民众的积极性,让人们有个盼头。朝廷若能获得赋税,充实府库,自然不会过于苛责。
其次是鼓励工商,出台优惠措施。新的实业一年内收低税,二年后再收正常税。引导和鼓励民间集资发展新旧实业,资金不足的,还可向官府借贷,以其固定资产作抵押。此外,吸引外地商人前来投资,盘活市场。不管是宋商,还是外番商人,一视同仁,不搞歧视性政策。
第三,重视农牧业的发展。一是寻找和引进人才,提高薪金,奖励改良和改进新品种。农技人员大有用武之地,一年之后,唐赓从京东来到西北,主持西北的农业工作。二是兴修水利工程。官府组织,民众出力,富余的军士正好一同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引进新的品种和作物。新疆和西域一带已有棉花种植,刘通派人到西域取回棉花种子,请来技术人员,在西北试种,成功以后予以推广,同时发展棉布纺织业。平原峡谷适宜稻谷作物的生产,山区养殖牛羊马匹、种植药材和其他经济作物,着力提高农牧业的产量和熟茬。
第四,发展冶金业。西北矿产丰富,大有可为。一是由汪国机等人组成科研小组,改进生产机械,探索新技术,提高冶炼水平,进行专业化建设。二是筹措资金开发新的冶炼基地。三是培训和推广冶炼技术,将沈括的《梦溪笔谈》和白话《梦溪新书》等科技读物下发到冶炼场和手工作坊,组织民间工匠学习。
军事转轨,经济起步,西北大地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百废待举,百业俱兴,各行各业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
十 和为贵
刘通等人在东郊勘测之后,选了一个地段,该地段跟后世的炮兵学院相去不远,准备在此筹建军事训练基地。因目前战事吃紧,钱粮大都用于前线的军务,地方财政并不宽裕。那丁点儿油盐柴米,对于征地拆迁和基础建设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才知道不容易。宋夏百年战争,给二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二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北宋国帑虚竭,西夏财用不给。西北之地,全民投入战争,哪有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生产。当务之急,必须马上停止二国间的争斗,使二国人民休养生息,抓紧时间发展经济,蓄积力量,以对付未来金贼的入寇。一百年太短,只争朝夕。
为此,势必要统一西部的军事行动,而熙河兰湟之地隶属秦凤路,不在刘通的管辖范围之内。要是河东路、永兴军路屯兵不前,驻足观望,而秦凤路却仍然在与西夏作战,岂不陷秦凤路于绝地。刘通来前没有考虑如此深入和细致,如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拟写奏折,及时上报徽宗。
徽宗接报,难以决断。刘通知道此事不易,一是耐心等候,二是借助各方力量,以坚徽宗之志。朝中大臣反对战争的原本占据多数,刘通的和平建议颇受大臣们青睐,支持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太后怜惜民力,也替刘通说项。三个月后,徽宗下旨,加增刘通节制秦凤路事务。
这三个月的时光,并没有荒废。一是放出风声,要与西夏和谈;二是协同秦凤路,放缓进攻节奏;三是鼓励民间加大与西域的联系,其中特别留意西夏的反应。
西夏国小而地贫,组织战争的能力和续战能力都弱于宋国,夏军在与宋军的交战过程中,又是占便宜的时候少而吃亏的时候多,他们屡次提议和谈,都遭拒绝。如今宋人主动抛出橄榄枝,哪有不接的道理?见宋军攻势减弱,也慢慢收回兵力。
西夏的崇宗李乾顺是继景宗李元昊之后最有作为的君主,他认为,不管宋人和平的意思是真是假,都需派人接触。宋国占据主动,刘通并没有先派人出访,而是在等西夏人的光临。
不久,夏国使者来访。他们知道本次主和者乃是西北制置使刘通,要解决二国纠纷,首先得来西北磋商,然后才去汴京洽谈。
来者系西夏王室嵬名荣光,也叫李荣光。李元昊称帝之后,弃李姓,改为嵬名氏。西夏本是北宋的一个藩镇,因不满宋朝削藩,至北宋中期,李元昊自立一国,参照汉字造出西夏文字,西夏人因此兼通藩汉二种文字。
刘通接李荣光至大厅就座,说道:“欢迎王爷光临长安,在我印象中,宋夏之间好久没有这样交谈了吧?”
李荣光:“是呀,我们等这一天等了很久哇。”
刘通:“咱们好好谈谈。”
李荣光:“正有此意。”
刘通:“王爷此来,一路有何所见?”
李荣光:“边境之地田园荒芜,交战之处尸骸遍野,黄河沿岸、河西走廊一片狼藉。”
刘通:“我以为,止息干戈,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贵方对此有何见解?”
李荣光:“停战议和,本是我方一贯的主张,难得咱们想到了一块。”
刘通:“有了这个共识,和谈的大门已经打开,事情等于解决了一半。有了这个基础,其他的事务就好谈了。”
李荣光:“恐怕有些事情还是比较棘手。”
刘通:“咱们坦诚布公,毋需讳言。”
李荣光:“一是边界问题,二是战争损失问题,三是交往问题,这三大问题,都不容易解决。”
刘通:“三大问题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处理清楚,但咱们的目光要多向前看,少向后看。第一个问题是重心,第二个问题居于从属地位,第三个问题容易解决。往事已成追忆,还需着眼于未来。”
李荣光:“近三十年来,宋国拿走了夏国大片的土地,这是我党项祖先辛苦创下的基业,不忍就此丢弃,还请贵方考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