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问罪,还得走兵部。首发
王况也不跟他们废话,当即将前些时间和李业嗣讨论后做的两个简易模型拿了出,让李业嗣的亲兵扛了一大盆水来,将模型放到水中,让那俩船匠去试着将模型推倒。
两个模型都只是用几块木板拼成个简易的船的样子,中间树了根当做桅杆的筷子而已,其中一个,在筷子顶上轻轻一推,船便倾斜得很厉害,再一用力,就翻了;而另一个,用了两倍的力,船只是倾斜了一点点,想要将船推倒,就需要更多的力,两个老船匠试了半天,心下暗惊,拿起那个不易倾翻的模型来看,却见在其船底上绑了一块铁块。
这俩老船匠都是造船老手了,一见到铁块心下就明白了过来,道:“奉议郎此举,倒有压舱石的效果。”
有时候,新技术和老技术只隔了一层纸,轻轻一捅就破,当捅破了的时候,旁人心中基本都会想:原来却是如此简单。但在捅破之前,却是很少有人去想。就如同雕板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区别一样,同样是刻字,一个是在一整片的版面上刻,一个是分开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刻,但其中的区别可就很大。
王况是深知这点的,以前在学历史的时候,书上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以泥刻字,但因为泥字的保存不易,一直没有考古发现,所以活字印刷术一直是饱受质疑的,一直到了在客家发现了木活字,质疑声才停息下来。
现在想起来,大概是因为毕昇当年为了掩人耳目,保护技术不外泄,所以对外宣称是用泥做活字,而实际上使用的是木活字,木活字比泥活字要简单得多,泥刻字后再拿去烧,基本上都会变形,成品率极其的低,王况有一次去一个朋友家开的瓷窑里玩,就和朋友实验过,做了一百多个泥活字,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烧,结果出来的成品只有一个。其他的不是开裂就是字体或者字模变形,根本不能用,就那个唯一的成品,字面也是不平整的,根本无法拿来印刷。
而木活字不同,字模做成后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存在变形之说,即便是开裂,那也是使用时间长了后木头的自然开裂,换一个就是了。
试想下,毕昇做为一个雕版老手,常年接触的都是木头,对于在木头上刻字那是轻车熟练,怎么会舍近求远,不会第一时间考虑用木头做模而去用他根本不熟悉的泥做字模呢?这根本不符合逻辑嘛。按照惯xìng思维,毕昇肯定是第一时间去考虑怎么用木做字模的。
因此上,将压舱石改成铁块,从舱中移到舱底看似简单,但带来的变革却是不少,首先将底层的船舱空间省了出来,那么在甲板上就不用再造那么多的船舱,一应物品都可以放在底舱,又进一步的降低了重心;其次,因为不用再建那么高的船舱了,船的高度也可以降了下来,这就延缓了被敌人发现的时间。
要知道,这时候的船速并不快,就是最快的千里船也不过七八节左右,还必须是小船,要是换了大楼船,速度更慢,最多不过四五节。
越晚被人发现就越能更接近目标,追击起来也更加容易,两艘船,一个跑,一个追,跑的速度是九节,追的速度是十节,如果中间的距离是十海里,那么就需要追十个小时才能追上,可如果中间的距离是五海里,那么只需要五个小时,因此,越晚被发现,追击就越有利。
这个时候,大唐的船碰到倭奴啊或者说其他外番的船啊的,肯定是大唐的船追着别人打的,此时西方的航海技术最发达的阿拉伯地区,最大的船也不过能载百人左右,而且是只靠风帆的,并没有浆轮和橹的出现,所以他们的航速,在同等情况下要慢过大唐的船只速度至少两节,降低了船的高度,或许等到对方发现,还没来得及反应,船就已经靠上来了,这中间的差别不可谓不大。
也不能说是老船匠们思维僵化,而是他们常年所造的船都是在江河及湖上行驶,这就要考虑到河道的深浅问题,自然是吃水越浅越好,而且江河上风làng并不太大,只要船造得够宽,抵御风làng不是大问题。这也是他们的惯xìng思维所限,而海上不同,除非近海,否则都不用考虑到吃水问题,而近海,自有船上带的朦朣子船,也是去得。
而此时候的船,早已经有了V字形的截面结构,这种结构是必须要用到龙骨的,但是大楼船采用的还是U字型的结构,为的就是降低吃水高度,除此之外,还有完全平底的沙船,平底船吃水更浅(在查资料的时候,灰雀想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人想申请平底船的专利,被驳回了,当时灰雀还为此人鸣不平,现在看来,不是说平底技术不行,而是古人早已有之,那人是以为没人知道,想浑水mō鱼罢了,不过这样hún水mō鱼的人却是不少,也有人成功了的,比如说保温碗就被人申请了专利,但是这个技术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经有了的,灰雀手上还收藏了一个青huā瓷保温碗呢,年代不详,但应该不是新器,已经有很漂亮的开片,而且有使用痕迹的,改天将这个保温碗的图片发来大家帮着看看。)。
总而言之言之,这时候的船已经是能根据航行的水道不同和用途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结构,但是一般的大船,工匠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采用U型结构,经过王况这两个模型的启发,俩老工匠当即就举一反三,道:“如此看来,若是奉议郎想造海船,可用尖底船,底下的尖底部分cháo湿,不能放物容人,但可填以铁锭用作压舱之用。”王况笑着点点头,又让军士去搬了另一套模型出来。
如果说后世的水上霸主是航空母舰的话,那么这时候的水上霸主楼船则可以称为航海母舰,每艘楼船依据大小不同,都在船侧上挂有几艘到十数艘不等的能容纳数十人的朦朣子船,为的就是方便在楼船进不去的河道里所用,东治港的几艘小楼船上带的只有一两艘艨朣子船,和这次派来的大楼船远不能比,这样的大楼船,整个大唐也只有十数艘,大部分都在内湖和大江上,是作为一种对世家的威慑存在,而外海,这时候还没有能威胁到大唐的存在,有小楼船沿海巡逻杀杀海贼也就足够。
如果能让大楼船的航行速度再提高,那么大楼船加上其所带的艨朣子船,就是真真正正的无可匹敌了,王况让人搬来的这套模型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七九章 王况要参加天下大比
第二七九章王况要参加天下大比
看着面前这个几个大大小小的轮子,轮上用牛皮带相互的包在一起,俩船匠很纳闷,奉议郎这又是整的哪一出?
瞧那样式,最后还是要带动最后的转轴转起来的,那个踏板就是供人踩踏的啊,可是,直接将踏板和那转轴连起来不就行了么?还需要搞这么麻烦?
看出了两个老船匠的míhuò,王况嘿嘿一笑,让人用牛皮带将转轴紧紧扣住,牛皮带则绑在厅堂上的一根柱子上绷紧了,用手去转转轴,很是吃力,王况做了个手势,让两个老船匠试试。器:无广告、全文字、更
其中一个老船匠也学了王况的手去直接去转转轴,用尽了力气,却是只能转动一点点,然后王况让他踩踏板试试,老船匠将信将疑的坐了上去,脚下一蹬,顿时脸上的惊讶显lù无疑,就见他的一双脚很是轻快的踩踏着,完全没了先前吃力的模样,仿佛那转轴没被牛皮带绑着,唯一不同的是,老船匠踩踏了好几圈,转轴才转动一圈。
“好,好,好”老船匠从踏板上下来,jī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以往楼船里在底舱踩浆轮,一边就需要十几个大汉同心协力的踩踏,而且一拨人只能踩最多一个时辰,就要换另一拨人上去踩,如此一来,一艘船如果连续航行十个时辰,每边的浆轮上至少就要准备三拨大汉轮流踩踏,如此再加上旁边发号施令的人,则需要有近百条大汉什么也不做,只能负责踩踏。
而且这些轮浆工的饭量惊人,一个轮浆工消耗的粮食就抵得上三个军士的,不光是如此,一般人在船上踩踏个三五年,就要落下一身的病根,原因就是太吃力了,属于极度的重体力活,就需要重新换人,而气力大的汉子,又往往是军队里的jīng英,军官们怎么舍得将其用在踩踏浆轮这样的工作上?因此,人很难找。
老船匠经过这么一试,就试了出来,这套东西如果用在船上,能省力不少,不光能将轮浆工的数量减至少一半下来,而且也不再需要刻意去找力气大的汉子了,寻常的劳力就可以做到连续踩踏两三个时辰,这么一来,只需要两班人手轮流使唤便可。
这其中带来的便利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是轮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