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樟树的旁边,要起个王家祠堂,将村中人的灵位从土地庙中请到祠堂里去。
本来王凌是反对这样做的,他的理由依旧是,既然那土地庙在屠村时没被损了,说明是有灵气的,让村中父老在那安息更好,但王况一句话就说得他没了理由:“以后若是时间长了,这牌位多了,往哪放去?总不能让先人们拥挤在一块吧?”
土地庙是绝对不能动的,不要说因为它没被损害而受到王凌王冼的重视,就是王况,也是因为它的庇护而逃过一劫,当初要不是王况的“前身”带了王冼躲在这庙后,怕是早就也被烧成了灰。基于这一点,王况不但不想动这土地庙,反而想将其修葺一新。
至于隔壁村的老人跑过来说什么家祠和土地庙不能放一块,什么风水相冲了等等,王况兄弟三个是根本听不进去,说得王凌烦了,一句就顶了过去:“二郎是星君下凡,难道他说的还不如你们看风水的强?”
王冼还好些,知道这些个老人们也是为的王村好,当面是连连称谢的,可一转身,也会冲这些无奈而返的老人们做个鬼脸。
不仅仅是修祠堂,修房子,在村子正东头原来的晒谷坪位置上,王况要起个大院落,作为自己的别院,乡下好啊,山清水秀的,没有城里那么嘈杂,闲来,在mén口的大坪上摆个躺椅,身边一个茶几,沏一壶茶,看着农田里啄泥鳅的白鹭那优雅的舞姿,吹着徐徐的凉风,再伴随着牧童晚归的笛声,多惬意。
三月十三,清明节,早两天前,就有不少本建州的王家nv儿,带了家中的或是妯娌,或是媳fù前来帮忙,在她们看来,这个聚会无疑是比农忙还要重要的,家中的男丁,饭事问题,就由他们自己去解决了。
孙二回来了,王况的担心成了事实,孙二带回来的,是一个遍体鳞伤的nv人,这正是王村嫁了出去的nv儿,据孙二说,因为她连生了四个nv儿,没有一个儿子,所以很受家里歧视,平日里总被婆婆打骂,这次要不是孙二去得及时,恐怕就要被打得下不来chuáng了。
第二五三章 王家
第二五三章王家
王凌依旧是那个火爆脾气,虽然这两年是有所收敛,但那也是因为顾忌着王况的名声,不想拖累王况而强按了下去的,这下一听,登时就须发怒张,一拍桌子,跳将了起来:“搞他娘去”
陈大几个也是义愤填膺,尤其是陈大,一个是他是王凌在战场上拼死救了下来的,王凌早被他视为兄长,兄长的族人,那就是自己的族人;二来他也是亲眼见到这个王家nv儿所受的欺凌的,那家其实并不穷,但是他赶到的时候,恰是吃饭时间,一家老小,吃的都是鱼ròujīng粮,而这个娘子,只得一碗饭,就一碟咸菜,还只能躲在角落里吃,边吃还要边躲闪着她婆婆的拳打脚踢,而他男人,却只是低着头不吭一声,闷头吃饭。~~
不过他好歹也知道轻重,当时,只是制止了那婆子后,让孙二拿了自己的印信,找了里正让这家人放人,并没做什么动作,在他看来,要怎么处置这一家人,那要由小东家来处断,自己不能没得到命令就自作主张,所以,当初孙二想要拿了黄良的信去找当地衙mén的时候,也给他给制止了。
现在王凌一叫,他自然是第一个站出来附和的。
王况很愤怒,说实话,自他穿来后,还是第一次碰到如此受到虐待的,建安不是没有受歧视的媳fù,有的也偶尔会被婆家骂上两句,但基本不至于如此的拳打脚踢,而这些也是人家的家务事,这时候没什么fùnv儿童保护的意识,王况只能是报以同情,无法施以援手。
但今时不同,被打的是自己的族人,若是今次自己不出面,做给族中其他nv儿的夫家看,以后恐怕就很难免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可以说,这次是要杀jī儆猴,非处理不可的。
但是,这处理也是有讲究的,还是要顾忌到这家人的团聚问题,如果可能,最好结果自然是夫家认错,一家和睦相处过下去,因为四个nv儿,还是需要母爱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考虑解除婚姻关系。
而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将聚会搞好,等到聚会结束了之后,再做决定不迟,但是可以先征求下这个叫荔娘的意见再说。书mí群2
论辈,王况该叫荔娘为姑姑,这就有点棘手,晚辈是没法管长辈的事情的,如果说王况是长辈的话,大可以带了一帮人直接上mén兴师问罪,可如今王况作为晚辈,就没办法这么直接的找上mén去了,说不得只能借了官威去。
或许是长年被打骂怕了,荔娘在面对王况的时候还是战战兢兢的,王况问了半天,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让林颖芝出马来问,nv人对nv人,总是会好些。
半个时辰后,林颖芝是满脸无奈的出了mén,王况一看她的脸sè,就知道真的有点棘手,荔娘肯定是为其夫家求情,让王况放过他们去,如果是这样的话,整是可以整,就是下不得狠手了。
二十多个嫁出mén的王家nv儿,连带着她们带来的丈夫孩子等,也有六七十口,满当当的坐了六桌,连带着王况兄弟及孙府中人,也满满的坐了八桌。
这种坐法让许多建州外来的很是新奇,他们可都没见识过这样十几号人坐一桌的,平日里在家,若是人少倒好办,一桌就坐下了,但人一多的,都是分桌而食,一人一个小长桌子,每桌的食物都是一样。
实际上,在长安,自从胡桌胡凳出现后,也早就出现了共桌而食,但也仅局限于一家之内人口较少的情况,而一般比较正式的宴客,或者说酒楼食肆里,还是分桌而食的,只有王况,在林府大宴的时候,开创了不管认识不认识,全都共桌而食的先河,这共桌而食,倒是让那些朝廷官员们发现了其中的好处,那就是,你可以挨着自己想挨着的人坐,许多事情,许多话也都比较好说,jiāo流方便了许多。
倒是离长安远的江南两道,受到胡风影响小,一般人家,依旧是保留着分桌习惯,没有过共桌过的,这次的共桌,却是让他们发现了一些好处,那就是见到熟识的,打个招呼,坐到一起,边吃边聊天,使得原本应该是比较沉闷的宴会,变得热闹了起来。
酒菜自然都是富来客栈备好的食材,邝大和孙嘉英掌勺,加上那些来帮忙的,两个人已经足够,并不会影响到富来客栈的生意,就是影响了,在富来众人的眼中,那也算不得什么,还有什么能比小东家的事情重要的呢?
酒席上,林颖芝和陈丫儿代表王家的院内人,宣布了几个消息,一个就是若是有知道或者说有碰到本族nv儿的,就捎个话,让她们来建安,来王村,认个亲。一个是如果有愿意举家搬迁到建安或者说搬到建州来的,田地营生之类的不用愁,会给他们安排得妥妥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希望在座的都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同时也借这个机会,暗示了一下,如果有发现欺凌王家nv儿的现象,王家族人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王况就是想通过这个机会,来提高王姓nv儿在家里的地位,并不指望说她们能当家作主,这个不大现实,但至少,能向世人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王家nv儿,不是任人欺负的,不管你家多远,不管你家多有势力,都是绝对不行。
在场的,绝大部分都是建州的,大部分的王姓nv儿,早就因为王况的名声日隆而在家中地位水涨船高起来,如今王况又直接的挑明了王家nv儿不许欺负的话,那些nv人在家中的地位,登时就高了不少,尤其是那些跟着前来的她们的家人,顿时就存了小心。
少部分并不知道王况就是王家人的,现在也知道了传遍建州的小东家,就是王家现时的族长,个个也都喜上眉梢,这回去后,给邻里显摆显摆,怕是连里正以后见了自家,也要陪笑三分哦。
因为族中许多人家,男丁都已死绝,可以说是断了香火,王况又立了一条,若是家中生有男孩的,愿意改姓来继承他**那一房的香火的,就算是王家子弟,可继承王村中他们那一房原来的田产,也能够得到王家的资助,做一些其他的营生。
田产的所属,在县里都是有备案的,谁家有几亩田,在什么位置,全都记录在案,因此这个倒是好分,至于营生,王况还是那个打算,看你有没有做那一行的天赋,有的,就给予扶持,没有的,那就换一行试试。
除此而外,还将在王家祠堂的旁边,起个学堂,只要有王家血脉的,不管你是姓王还是不姓王,都可以在学堂就学,食宿全包了,西席么,自然是县里那几个有秀才功名的老夫子里选,这比起一般的其他学堂可要强了许多,王况不懂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