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奉天承运-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行人的旅途很是顺利,一直到了安徽凤阳,也就是中都,却遇到了一件令人震赫的事情。
西北的李自成,突然挥兵南下,直取中都凤阳。各地卫所军队,完全抵挡不住,闯军直扑而至,以直线行军,目标已经很明确了:凤阳。
因为在李自成行军的箭头上,只有凤阳才有战略意义。
明朝曾在三地构筑都城,即北京、南京和凤阳,其中最早的是中都凤阳。
朱元璋在应天登极的第二年,朱元璋决定以其家乡临濠为中都,像京师一样在家乡建置城池宫阙,并将临濠更名为凤阳。一个原因是朱元璋本人出生在凤阳,多少迁就了一些家乡观念;另一个原因是,朱元璋考虑全国已经统一了,吴王时代建筑的南京城偏于东南,不便于控制全国,便想在中原建都。
但中原地区元末以来二十多年的兵荒马乱,民生凋敝,既无人心基础又无物质基础,如果在中原地区建都,人力物力都要依赖江南,水陆转运也很困难,于是就选择了离中原稍近的位于淮河南岸的凤阳建立中都。
在凤阳建中都,北有淮河为屏,南距素有“鱼米之乡”的巢湖、太湖也不远,有充足的粮草供应,交通运输也十分方便。是“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之义也”。可见,朱元璋在凤阳建中都城,是从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以及军事地理这几个角度去考虑的。
中都城的建筑布局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它与南京、北京两城大体相似,分为内中外三道城。
外为中都城,周长三十公里,开九门。中为禁垣,周长近八公里,开四门,日午门、东华、西华、玄武门。城内有正殿、文华和英武两殿,文、武两楼,东、西、后三宫,金水河、金水桥等。
正南午门外,左为中书省、太庙,右为大都督府、御史台、大社稷。中都城内外,还有城隍庙、国子监、会同馆、历代帝王庙、功臣庙、观星台、百万仓、军士营房、公侯第宅、钟楼、鼓楼等。当时中都“规制之盛,实冠天下”。
不过到赵谦现在生活的这个年代,凤阳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初的盛况,因连年旱灾蝗灾,已经民不聊生,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凤阳卫所指挥使是高杰,另有一个总兵官叫周遇吉,听说是周皇后的亲戚。因赵谦所谓百战不殆的名声在外,两人见到赵谦,都想要赵谦留下指挥守城。
中都失守,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朱家的祖坟就在这里。也就是皇陵,俗话说的龙脉。
而赵谦,意识到了危险,同样意识到了机会。
……(本卷结束) ……
第五折 金戈铁马入梦来
段一 树上的人头
   李自成对于大明皇朝来说,就像蝗虫对于农民。从陕西起兵时,李自成带了数万人马,等进了安徽,一路凯歌,队伍已经发展到了二十万。
照现在的进军速度,再过三天就能兵临凤阳城下。朝廷也是慌了神,四处调兵向安徽进发,但效率极低,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了。
赵谦记得朱家的祖坟被挖,也就是朱由检第一次下罪己诏的时候,应该是崇祯八年。这一次李自成攻打中都,应该不会出事吧?但是,谁知道呢?
这次进京,赵谦自觉凶多吉少,凤阳遇到的这事,说不准是个保命的好机会,于是在高杰和周遇吉的盛情挽留下,赵谦有了想留下建功立业的打算。
吴宗达见情势紧急,催促赵谦道:“赵大人身为浙直总督,又是奉旨进京,何苦来搅混水?听老夫一句劝,还是赶紧回京复旨是正事。”
窗外的街面上,又干又冷,而且冷清,这个时候,整座城池已是人心惶惶。
赵谦撩开纱帘看了一会街道上的情景,然后看了吴宗达一眼:“赵某有兵部右尚书衔,今中都告急,理应为皇上尽忠。吴大人可先回京师,禀报皇上,待臣击退闯贼进攻,再回京请罪。”
“哎呀……”吴宗达急道,“廷益怎生还没看明白呢?那高杰和周遇吉留住廷益,就是看中了廷益是兵部尚书,想到时候找个遮挡的。”
赵谦道:“这个我知道,我还知道,他们也看中了我在军中的声望,欲借此鼓舞士气。”
吴宗达郁闷了:“廷益即知如此,还留在这里作甚?闯贼二十万大军直扑而来,中都已经完了,咱们还是趁早离开此是非之地为上。”
赵谦摇摇头,说道:“李自成手下惯战之辈,最多不过一两万人马,其他的喽罗,一个月前,还在地里种地,压根和军队没有半点关系。这等乌合之众,只要数万精兵,便可正面大破之。今中都卫所军士虽多老弱,但只要安排妥当,仍然有战胜机会。何以吴大人如此肯定中都完了?”
“闯贼三日之后便会兵临城下,廷益在此地没有旧部,如何安排妥当?老夫虽不善兵事,但见得多了,中都已经没救了!”
赵谦沉吟许久,郑重道:“中都乃我大明发源之地,如被贼寇攻破,对天下时局影响之深,不可估量。我还是想试上一试。”
吴宗达听罢长叹了一声气,这一声气里,包含了太多有心无力。大概那些投了异族做了汉奸的人,也是以“大势所趋,天命所在”为借口的吧。而那所谓的大势,不就是像中都战局一般的事件构成的么?
“吴大人,且听赵某一言。饶是如此,还是有机会的,高杰和周遇吉身负中都安危之重任,绝不愿意看着中都陷落,只要说通二人听赵某布局迎战,下边的将士,由高杰周遇吉二人调度,战胜绝不是没有可能。”
吴宗达神色复杂道:“老夫闻廷益大小经历十数战事,未有败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今天老夫倒想看看,廷益是如何只手挽中都之将倾。”
“吴老请。”赵谦不敢耽搁,当即就和吴宗达去了指挥使司。
指挥使司内,官员将帅来往不息,正在布置城池防御。
赵谦入,见了高杰周遇吉,二人执礼甚躬,一面叫人上茶,一面请赵谦指教。
“高将军、周将军,不知现在在安排何事?”赵谦表情沉重道,他来的时候,见中都已经戒严,城楼上下,调集了重兵把守。
“回赵大人,下官自然是在部署防御。”
赵谦道:“闯贼乃乌合之众,动辄蜂拥而至,靡下大部非经训练,一遇挫败,便军心涣散。况离此尚有三日路程,你等现在即可调集军队,沿途伏击袭扰,延缓其行动,打击闯贼士气。再从乡里说服大户,调派私兵到城中驻防,方是上策。”
高杰和周遇吉听罢赵谦的话,面面相觑,高杰小心说道:“大人,闯贼聚众二十万,我中都城中不过数万兵马,半数是老弱,听您的口气,不守反攻,这……鸡蛋碰石头的事,我等……”
赵谦听罢大为失望,对于高杰等二人的指挥才能,立即打了个一折,“本官身为兵部尚书,时不我待,你等只需照本官说的去做便是,如本官导致中都陷落,愿以项上人头,谢列祖列宗!”
高杰和周遇吉沉默不语,心道你还自称什么兵部尚书,这会回京师,是死是活还不知道,老子们打仗需要你教么,不过就是想借你个名头而已,给点颜色就要开染坊了。
赵谦看向吴宗达,吴宗达沉默不语。赵谦叹了一气道:“中都北屏淮河,南有一处高地,此乃绝好的崎角之势,为何高地上未驻兵马?”
高杰道:“兵力不足。”
“闯贼自西而来,可将火炮重点置放于西城门与南门高地,形成交叉火力,中都固若金汤。你等派人协助本官,即可去乡里召集人马,届时在外围袭扰贼军,待闯贼军心涣散,毫无战心之时,便可驱轻骑逐之,一帮农夫组成的乌合之众便会作鸟兽散。”
赵谦见他们没有胆量主动出击,便退了一步,提出了更积极的防御策略。高杰周遇吉只点头称是。
说了一阵,毫无共同语言,赵谦和吴宗达只得走出了指挥使司。吴宗达拱手道:“今见廷益妙策连珠,方知毕阁老当初赞廷益之才,非虚言也。”
赵谦摇摇头道:“赵某是不敢当此殊荣,今亦无用武之地啊。”
吴宗达看了看西沉的太阳,说道:“那咱们明日便启程吧。”
赵谦用悲伤的眼神环视了一番偌大的中都城,真是只有眼睁睁看着这里变成血火之地了。
这时一个将领走了过来,拜道:“末将拜见尚书大人,御史大人。末将奉指挥使大人之命,协助大人在左近各户挑选壮丁。”
“好。”赵谦看向吴宗达,“吴大人说的那件事,我想等等再看。”
临近中都的地主大户,因惧怕李自成,和官府利益同生,愿意调派家丁私兵协助守城。那些地主人可以跑,但产下的土地可跑不了,他们是不希望李自成占领这地方的。
仅一天时间,赵谦便聚集到了几千人马。却没想到,都被高杰派来的那个将领带到城里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