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明早已明白,街亭之失,罪在马谡,并不应怪责王平。
他向王平道:“我亦知你尽副将之责,可惜未能以大将之风,化危为安,因此不得不按军法处罚。我将你禁闭军营三十日,一面好好调养身子,一面静思己过,你去吧。”
王平明白孔明的用意,其实是令他休养一番,以利再战。
他心中感佩,拜谢退出,接受禁闭处罚去了。
孔明神色一凛,喝道:“叫马谡进帐。”
不一会,马谡已自缚跪行进来。
孔明厉声道:“你知罪么?你失街亭,坏我大计,损兵折将,你说我应如何处置。”
马谡道:“我知罪了!但丞相视我如弟,望丞相照顾我子,马谡虽死亦无憾了。”
孔明微叹口气,道:“你不必求我,我亦必善待你子!我心亦痛,但军法不可废啊,否则国亦不保!来人!将他推出去斩了。”
武士推马谡出帐外辕门,马谡深知孔明军法严明,又自知罪大如天,他亦无怨言,伸颈受刑。
武士将马谡的人头呈丘孔明见状,不由放声痛哭。在他身边护卫的萧侯仪道:“马谡按律当斩,丞相为甚悲痛?”
孔明道:“我非悲马谡之死,而是痛我悔不听先主对我的告诫!先主曾论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我深感痛悔,错用此人,致令我此伐大计毁诸一旦埃”萧侯仪见帐中有诸将士在,不便轻泄,便以密音暗中向孔明传话道:“诸葛大哥不必自责,或许此乃天机演行之运数作用吧!否则,为甚会在成功之际,有街亭之失?”
孔明微叹口气,亦以密音回答萧侯仪道:“我岂不知此乃天机运数?此乃我北伐功败垂成之根源也!但马谡既然已陷身于此天机运数中,与他自身本命亦有极深渊源,我不得不杀啊,否则必令军心不稳,则蜀国危矣!哎,不但马谡有罪,我亦有错用人之失,若不罪己,何能服众呢?我之所作所为,不外是勉力而行,尽力延长这天下三分之势格而已。”孔明即上奏章,向刘禅请求自贬三级,降为大将军,行丞相事,依旧统率三军。
孔明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兵驻汉中,并没返回成都。他在汉中积极训练军队,广积粮草,建造攻城渡水的器械,准备再度北伐。
两年后,即蜀汉建兴六年的冬天时分,魏、吴之间,发生了大战争,东吴大将陆逊在石亭——即安徽桐县,大败魏将曹休,魏军主力东下增援,司马懿亦被调去东线,关中兵力空虚。
孙明判断,再度北伐的时机到了。但当时有大臣认为,两年前的北伐失败,此时不宜再动兵。
孔明为坚定朝中君臣北伐的决心,又向后主刘禅上了一个奏章,被人称“后出师表”。在奏章中,孔明将他的以攻为守的战略大计,向刘禅呈报。孔明指出,目下大势,魏强蜀弱,如不伐魏,则魏必攻蜀,根本无法保住偏安之局。只有主动进攻,令魏国迷惑,才有可能化解蜀国不利的处境。孔明在此“后出师表”最后慨然表白心迹道:“凡事如是,难可预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大义凛烈,光昭日月,孔明的高风亮节,为后世人树立了尽忠报国的光辉典范。
孔明的第二次北伐,率数万兵力出陕西的散关,围攻陈仓。守陈仓的魏兵只有千余人,但地势十分险峻,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魏将郝昭又神勇无敌,孔明的数万大军,攻了二十多天,竟然攻不下陈仓。此时魏军援兵将至,蜀军粮草也接济不及。孔明无奈,只好主动退回汉中。
第二年春天,孔明又作第三次北伐。此次他兵分两路,令大将陈式为主将,参将萧侯仪辅佐,率大军先行攻取甘肃的武都、阴平两郡。
魏军大将郭淮从陇西进兵反击陈、萧军,孔明突率主力直捣建威。郭淮吓得慌忙退军,坚守建成。孔明目的是先占北伐的桥头阵地,他派兵坚守武都、阴平两郡,主力大军则主动退回汉中。
再过两年,孔明在积聚了两年的人力、物力,又发动了第四次北伐。
这次北伐,孔明发明了一种“木牛”作运输工具,粮草供应因此得到保障。孔明率主力大军,迅速包围了祁山地区的魏军,声势十分浩大。
魏国慌忙调派司马懿率军西上抗击。司马懿判断孔明远道而来,所带军粮必定有限,因此只能速战速决。他针对孔明军的弱点,因而采取坚壁固守、以逸待劳的战略,不与蜀军主力决战,以此拖垮孔明的蜀军。
孔明深知蜀军的弱点,因此千方百计向司马懿的主力挑战。司马懿却一直坚守不战。双方僵持了月余,孔明虽打了几场胜仗,但一直未能消灭魏军的主力。
就在此关键时刻,蜀军后方的粮草供应,突然中断。蜀军惊惶,军心动遥在此危急关头,孔明依然十分镇静,他部署撤军,亦在回师途中,诱杀了前来追击的魏国名将张郺。
回到汉中,孔明知原来是运粮官李平失职。他重重的处治了李平,但已于事无补,第四次北伐又无功而退。
经四次北伐,均功败垂成,虽然孔明已为此鞠躬尽瘁,付出了无数心血精力,但结果仍然因一些他无法预知的偶然因素,令北伐大计难以成功。至此,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在天机大势已由三分转向一统而演进的天命之下,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人谋,虽又暂延缓了天机三分向一统演进的态势,但亦决无法以人谋来加以逆转的可能了!
孔明亦深知,他目下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在他抵达五十四岁关口之前,作好一切布局,以尽他导引三分天机演行的最后重任。
为此,孔明亲自设计了一种叫“流马”的四轮运粮车,预先将将军粮运入接近中原前线的斜谷,派兵严密把守。同时,出兵到渭水前线,亲自指挥军队屯田种粮,以便就地解决军粮不足的大难题。
孔明的这次出兵,史称“五出祁山”,但实际这第五次的出祁山,只是为最后的第六次北伐作准备。
蜀汉建兴十二年的二月,孔明派使者赴东吴,约孙权同时出兵攻打魏国,另一方面,孔明又调集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湄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营,摆出直捣中原重镇长安的态势。
魏国大惊,明帝曹睿令司马懿率军西上抗击蜀军。
与此同时,东吴孙权亦亲自出兵攻打北面的魏国。曹睿大惊,在朝臣的力主下,御驾亲征,南下与吴军对垒。
在西、南两面受敌的情形下,司马懿为魏军制定了西守东攻的战略大计,那曹睿统率的魏军,主动向东吴军进攻;司马懿统率的大军,却坚守不战,以消耗蜀军的实力,待击败东面的吴军,再集中兵力反击孔明的北伐大军。
这最后一次北伐,孔明已制定了一整套持久战争的策略,准备与魏军长期作战,为此,他早已在斜谷、湄县、五丈原一带,屯种了大批粮草,又令兵士屯田种植,以便就地解决部分军粮。
司马懿此时眼见魏国陷入两面受敌的不利形势,亦有点急躁。他率军开抵距五丈原五十里外的祁山,即沉不住气,与蜀军交锋了数场小战役,但均大败而归,司马懿自己亦险死还生,甚至头戴的金盔亦被廖化挑落,一批粮草亦被孔明用计趁机夺去。
至此,司马懿才猛然惊觉,孔明为此役已准备多时,绝无可能迅速将他击败,只能作长久之战。于是决计不再出战。
其子司马昭向司马懿道:“蜀兵劫我军大批粮米,又令蜀兵屯田种粮,以作长久之计,再用坚守不战之策,恐难退敌呀。”
司马懿沉吟道:“依你之见如何?”
司马昭道:“儿以为应与孔明大战一场,以决雌雄!打败蜀军,再援助东线抗吴。”
司马懿道:“目下我军两面受敌,只宜按西守东攻之策应付,若西线失败,则大局危矣!因此我军决不可贸然出战。”
父子俩人正议论问,报说外面魏延挑着司马懿失掉的金盔,前来辱骂挑战。魏将均感愤怒,皆欲出战。
司马懿却笑道:“蜀军辱我小事,若军败国危,才是大事也!不可出战,只宜坚守。”众将无奈,只好依令坚守不出。
孔明见魏军连日皆坚守不出,又担心东线魏军在打败东吴军后,即西上增援,届时蜀军便处极不利的局面。他沉思多日,终于决定要实施一条周密的诱敌深入之计。
他将马岱如人帐内,向他密令,于葫芦谷内,造成木栅营寨,寨中掘好深坑,多积干柴易燃之物,又在四周山上,多用柴草,搭起窝棚,内伏地雷、火药等物。
孔明又向司马岱附耳道:“可将葫芦谷后路截断,暗伏兵于谷,若司马懿追来,任他入谷,再将地雷、火药引燃,司马懿必插翅难飞。”
马岱大喜,领令率军去了。
孔明又令魏延道:“你率五百军到魏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