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迷抗日记-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装力量已经有三十万了!更不要说占的地盘和经济实力了。
蒋中才听说了东北军的这个事,也没法阻止,还不敢说这么就不给东北军军费了,如果不给东北军军费,倒不是面子上过不去,而是怕把东北军全部送到抗日义勇军怀里去,把张学亮给推到徐光之那边去。
结果,有一半的东北军,约十万多一点的部队,在春天到来后,算是抗日义勇军了,准备到热河和察哈尔集训,然后进入东北。
抗五军恢复进入东北,虽然没有急于恢复在去年底被日军占领的热河省的地方,而是派更多的人进入东三省,准备加强在那儿的根据地,并且先恢复原来抗一军、抗二军等在去年掉失的根据地,并且在东三省给日军以更多打击。这样做的好处是日军不会很快知道是抗五军加强了在东三省里的部队,而且那些掉失的抗一军等根据地,本身的位置也都是比较重要的。
日军以为抗五军会首先把部队集中到热河,这也是他们大部队进关内的必经之路,然后可能是先打日军在热河的部队。为了让热河的抗五军处于腹背受敌,日军加快了对内蒙汉奸德王的拉拢,并在三、四月份获得成效。5
第二百四十七章 汉奸德王
4讲到汉奸德五,就干脆先讲一下内蒙古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财迷到了这个时空,才知道现在并没有内蒙古这么一个省或者自治州。在察哈尔、热河、绥远等省的北部,有一些蒙古族的人,但他们与汉族混居,其中蒙古族占的比例并不高。按这个搞出内蒙古这么个东西的德王自己划的“内蒙古”的区域里,他自己统计了一下,那儿的居民百分之八十是汉族,只有百分之二十是蒙古族。这恐怕也是罗苏当时搞蒙古国的时候,没有把这些地方搞进去的原因吧?
说内蒙古是这个德王搞出来的,是没有错的,而且开始搞出来的只是一个概念,没有什么土地区域的,也没有地方政府的概念,只是一个民族自治组织。
德王,名字叫做徳穆楚克栋鲁普,是蒙古族中的一个王公。这王公有多大?是一个旗就有一个的,而且是世袭的。一个旗,另一时空就是县一级的单位,不过蒙古族的人少,这一个旗地方可能有内地一个县这么大,但并没有多少人,反过来也可以说,蒙古族中有许多个“王公”,王公管辖的人并不多。
这个时空的这个王公,确切地基翻译成汉语,应该是族长这样的意思。说实在,这个时空内地的不少农村,也是由族长来管事的。不过内地的族长不是世袭的,而是由当地辈份高、有声望的人来当。从这个问题上看来,汉族比蒙古族要进步一点。
蒙古族的旗上面是盟,相当于地区级的吧,这盟长是由比较大一点的旗中“王公”中出来担任的,德王的爸本来就是付盟长,所以他也就传袭成了付盟长。但德王是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他对这个副盟长觉得太小了,他想成立一个蒙古国,他可以有更大的权力。不过他还没有实力,结果人家罗苏人扶植的蒙古国成立了,并且没有把他和他的旗给搞进去。于是,他就想先把剩下的蒙古族的盟都搞在一些,然后再与那个伪“蒙古国”合并。
这儿还要说一下,这个时空蒙古族的“旗”或者“盟”,并不是一级地方政府的意思,而是一个族群的意思,他们在什么地方,就受当地的地方政府管辖。不过德王提出了要“民族自治”,还到南京去走了蒋中才的路子。当时这么北方的区域,中央军是从来没有去到过,反而是西北军、晋绥军他们的地盘。那儿来了一个人,说要拥护蒋中才,要搞民族自治,这是给蒋中才的对手添乱的机会,于是,蒋中才就同意他们成立民族自治的组织,管理本民族的人。
于是乎,一些什么旗、盟的王公们就有了政府任命的样子,可以管理辖下的蒙古族人了。但大家知道,那儿是汉、蒙混杂的地区,而且是汉人据多,有些地方上的事就同时有两个组织可以管了。别的还好说,反正有些事本来就是他们族长这样管的;但这税收谁收等问题,就成了麻烦。察哈尔、绥远等地的地方政府对此不买中央的账,就与这个蒙古族自治组织有了冲突。这可能就是蒋中才想要达到的目的?
蒋中才又与地方摆平衡,答应由中央政府给那些蒙古族自治组织一点钱,又在地方税收中分一定比例给他们。而德王他们就自己开了什么王公大会,自己搞了个内蒙古的概念出来,以示与北方那个“伪蒙古国”的区别(这时,我国政府没有承认过那个蒙古国)。为了表示他们的组织有政府的样子,德王还在这自治组织的名字上搞花样,想叫成省啊政府啊这样的东西,不过德高望重的云王等蒙古贵族同意了中央代表的“自治委员会“这样的名字,德王表示不满意,但也无力反对。德王这个发起这些名堂的人,最终混了个“自治委员会”的秘书长。
这个秘书长想把蒙古族的人领导起来,去与伪蒙古国合并的想法,得到云王等人的一致反对。这不是反祖国?投靠赤色的伪蒙古,这不是要当汉奸?
有人说,这儿应该说是“蒙奸”吧?不对,这儿就是叫汉奸。这个时空,并没有特别强调民族,在绥远等各民族混居的地方,蒙、汉等通婚的也很多,就算是完全是蒙古族血统的人,取个汉人的名字,以后全家就算是汉人的也有。而有的汉人,到那儿,甚至更北的地方做生意、放牧、生活,给自己取个蒙古族名字,穿上蒙古袍,也没有说他是冒充蒙古族而怎么样的(这与另一时空,为了得到更高的副食补助费,或者高考时能得到加分政策,而通过关系把自己户口改为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完全不是一会事),在他们看来,这只不过是入乡随俗罢了。
就以德王这样的“民族主义分子”、蒙古贵族为例,他也取了汉名,还取了字,叫什么“希贤”(这样的汉奸,应该是不知道这个贤字是什么意思的吧?)。更别说一般的百姓了,当时很多蒙古族的人已经没有觉得自己与汉族有什么区别了。像有名的伪军将领、汉奸李守信,就是蒙古族人,好像没有人说他是“蒙奸”的吧?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德王也知道枪杆子的重要性,就要抓武装,而蒋中才也就提供给他一点武器。德王抓了多少武装?当时一般每个旗也都有一点武装的,像内地省份的护村队、民团差不多,属于群众自发武装。蒙古族人少,一个旗一般有这么几十个人的武装,护村队嘛,加上还要打一下狼什么的。
而德王得到蒋中才的支持后,他这个旗的队伍扩大了几倍,有一百几十人。但这点人他肯定是不满足的,于是,在冯大帅在最后吃败仗、要倒台的时候,德王看中时机,给了冯大帅一刀,劫下了罗苏提供给冯打内战的一批武器。当时有不少罗苏给冯大帅的武器是从蒙古那儿运下来的,经过了德王他们的地盘。所以德王就以他的一百几十人部队劫下了运输队。如果是冯大帅还有实力的时候,他敢这么做,肯定是自己找死了。但这德王是看准了冯大帅这次难以再起来了,才果断下手的。5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内蒙古军政 
4自从劫了冯大帅的这批武器后,德王的队伍就更加强大了,在一些兄弟盟、旗中更是实力超群了。但对于他的野心来说,这些是远不够的。
德王对汉文化是学得怎么样不去说,但对于权术方面肯定是学得很好的。他想要搞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光要有武装,还要人才。于是,他办一些蒙古青年培训班,学习文化、学习军政。自己也找了一些人才来当幕僚,其中也有汉族的人。
不过学军事,不能光是口头的,还要实战,于是,他又派了手下去李守信伪军那儿当兵,学打仗。他只要他自己的权力,而没有什么是非观念的,只要能给他好处的,他都可以投靠。他向中央要武器,说是为了防止日军的侵略,意思是要打日军。而日军派人去找他,他就说要日军提供武器,以让内蒙独立自治。只要能对他的实力发展有利的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他就拿下了,管他东洋人西洋人的。
拿了东洋人的钱和枪,可就要按东洋人的话来办事了,而且他觉得有了日军这么一个靠山,再也不用怕中央政府了。于是,他准备成立一个“内蒙古军政府”。不过开始时怕日军的势力不够强,加上蒙古族中多数人是反对分裂祖国的,于是他先成立了一个“内蒙古军司令部”。就这样,云王等人还不愿意让他的这个司令部放到“自治委员会”一起,没让他放到百灵庙。
日军也真的是“支持”德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