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没有真正攻城之前。公顺认为自己能够轻易攻下长芦卫所,所以,他认为于弄仁是弄巧成拙,相当于是故意将功劳让给自己。于是,他欣然应许。而他的谋主刘兰成也没有察觉出有什么不对劲,故而并未反对公顺的决定。
毕竟,若是他地部队独力打下长芦卫所,缴获的战利品他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分得绝大部分,公顺早就对长芦城内的粮仓眼红不已了。
然而,一旦展开攻城,公顺和刘兰成才发现他们啃上了一块硬骨头。
第一次强攻损失惨重,狼狈而回,之后,刘兰成绞尽了脑汁,想出了许多花招来攻打长芦卫所,却被城内守将一一化解,最终让他无法可施。
几天下来,刘兰成已经心神疲惫,高畅军中有如此良将,这让刘兰成对本方能否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感到怀疑。
经过两天苦战之后,于弄仁仍然命令公顺地部队展开强攻,没有一丝将自己的人马换上来地意思。
看来,他是一门心思想要将公顺的部队消耗干净,这使得公顺暴怒异常,然而,他却有苦难言,毕竟,最初,是他大包大揽说是只需要本部人马就能攻下卫所的。
难道就真的将自己的人马耗费在这里吗?
这四千多人算得上是公顺的根本了,留守在北海郡的大军大部分是老弱,精锐都在这次西征的部队中,已经在此牺牲了一千人,公顺已经心疼不已了,若是全折损在这里,元气大伤的他还能否守住北海郡这个根据地就难说了。
后来,士气低落的公顺部在攻打长芦卫所的时候就开始磨洋工了,只是出工不出力,公顺当机立断,顺水推舟默许了手下们的这种行为,做好了保存实力的准备,不管于弄仁是如何暴跳如雷,指责他的人作战不利,他也当是清风拂耳,没有理会。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城内的守军经过前两天的激战之后也已困苦不堪了,攻城的部队损失惨重,守城的也不好受,毕竟,李靖纵然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手下始终只有五百人,兵力上先天就不足。
幸好,
为了保存实力,放缓了攻城的步伐,终于使城内的守来,士兵得到了良好的休息,那些协助守城的民夫也得到了良好的训练,不至于一上战场就手足无措。
》|
既然不付出重大伤亡代价攻不下长芦卫所,他就只需牢牢将其困住即可,毕竟,高畅北征大军的这条通过永济渠的后勤输血管算是被他截住了,虽然没能夺得长芦粮仓,既定的战略目标也算是完成了。
然而,于弄仁却不这样想,复仇的怒火已经遮住了他的视线。
眼看公顺的部队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出工不出力,于弄仁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将无名怒火发泄在了公顺身上,两人彻底闹翻了,要不是刘兰成在中间斡旋,两人差点在中军大帐内厮打起来。
最后,刘兰成提出了一个建议。
刘兰成认为,面对一个只有数百人守卫的堡垒,本方的几千人没有必要全部困在这里,既然,于弄仁和公顺两人不和,不如就此分兵。
既然对友军作战不利不满,于弄仁何不将隶属自己统率的一千人调到前线来,接替公顺部来继续攻城,刘兰成则率领一千多人位于后方作为预备队,顺便休整一下,将失去的士气重新找回来,公顺则率领两千人选择另外的河段渡过永济渠,进袭守卫空虚的长芦城,让卫所内的敌人首尾不能顾。

权衡利弊之后,于弄仁同意了刘兰成的意见。
昨日,公顺率领两千嫡系撤离了战场,往永济渠下游而去,择路过河,于弄仁的一千士卒接替了他的防务,刘兰成择率领一千多人留在了后方休整。
今日,巳时三刻,用过膳之后,于弄仁的人马就离营而出,开始了攻城。
守军所感受到的压力陡然增加了,攻城的敌军明显比前两日疯狂了许多,很多士卒都死战不退,就像最初两天所面对的那些敌人一样。
措不及防之下,卫所差点被于弄仁的人攻了下来,他们已经攻上了城楼,若非李靖率领十来个亲卫组成了敢死队冲了上来,将他们赶了下去,卫所多半已经告破。
见攻势受挫,于弄仁鸣金收兵了,他自认为已经掌握了守军的薄弱之处,准备休整片刻,然后用尽所有的力量去猛攻,希望能一鼓作气攻下卫所。
城墙下,那伤兵的呻吟声慢慢有所降低,渐渐地,细不可闻,然后,猛地拔高,却戛然而止,就像一只正在打鸣的公鸡被突然割开了喉咙一般。
而这时,攻城的部队再次集结完毕,他们随着苍凉的号角声,排着整齐的队列向远处那片暗褐色的城墙慢慢移了过去。
位于前列的于弄仁死死地盯着前方,他只觉得自己胸腔内的心脏在剧烈跳动着,紧张而肃杀的气氛使他感到了不安,就像被溺水一般,他不得不大张着嘴巴,这样方能保持呼吸。
在他后方两里外的一个山岗上,刘兰成同样在注视着这边的战场,他的那一千多人正在山岗下的营地内修养。
希望前面的那些家伙能一鼓作气地打下长芦卫所,这样,后面的这些儿郎就不用再上战场了,说实话,如有可能,刘兰成并不想再和城内的那位守将交手。
不过,通过刚才那一波攻击,刘兰成也知道城内的守军已经到了精疲力竭的地步了,只要再来一次刚才那般疯狂的进攻,这卫所多半不保。
毕竟,城内的守军只有五百人,加上民夫也不足一千人,通过几天的鏖战之后,现在活着的,尚能作战的恐怕没有多少了。
攻城的部队举着盾牌,扛着云梯,来到卫所的城墙之前,城楼上稀稀落落地洒下了一阵箭雨,队列中,偶尔有人中箭跌倒,更多的人面无表情地从他们身边经过,朝城楼冲去。
经过几天作战,城中的箭矢已经消耗干净了,无法对攻城的部队造成重大伤亡。
不止是箭矢,就连檑木,沸油,石头等守城的器械也差不多消耗干净了,当攻城的部队齐声呐喊,冲到城墙下架起云梯时,城上也只稀稀落落地仍了一些沙石下来而已!
士卒们像蚂蚁一样顺着云梯朝城楼上爬去,嘶喊声响彻云霄,在原野的上空久久飘荡,随风飘到了未知的远方。
第三集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五月二十日 (六)
 更新时间:2008…9…4 15:08:20 本章字数:4121
由于运河东岸的卫所只是一个建筑在河滩上的小小的土城河,没有高高的箭楼,城墙由黄土垒成,只有两丈多高,从高空望下,像一条黄带子弯弯曲曲地围绕着一片木制建筑。
总的说来,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攻取的要塞,也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之所以这么几天仍然没有在敌人优势兵力的攻打下陷落,靠的是守将李靖的个人能力。
当初,李靖被调到长芦来担任守将时,针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他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今年已经四十来岁的李靖深知事若不备,不备则废的道理。
首先,他将五百士卒中那一百多骁勇善战的老兵组织起来,让他们担任对正之类的下级军官,除了其余那数百士卒,他还将民夫们以小队,中队,大队的模式组织起来,在闲暇的时候按照战斗序列进行训练,以期在危难的时刻能派上用场。
当然,李靖纵使再有能耐,也无法在短时期内将那些羸弱的士卒和民夫们训练成百战雄师,不过,李靖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
他不需要这些人如何熟知阵法,不需要他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在荒野与敌军野战,他只需要他们能够了解基本的旗语和号令,能够听令行事,能够学会守城就可以了,只要学会如何凭借高高的城墙,在尽可能杀伤敌人的同时保住性命即可。
在李靖这样做的时候,军中免不了会产生一些怪话。
那些人认为李靖是吃饱了撑着了,他们明明身处在大后方。根本没有机会上战场。有必要训练得这么艰苦吗?
只是,高畅军中军纪森严,那些人也只能说说怪话而已。训练的时候还是得投入百分之百地努力。
有几个传播怪话地士卒被李靖逮到之后,李靖丝毫也没有给他们留情面,将这几人在校场上当着全军将士的面,重重地打了二十军棍,全军上下无不内心凛然,从此之后。没有人再敢对李靖的命令说三道四。
事实证明,李靖并不是吃饱了撑着了,他所做地事情也并非无用功,当卫所突然遇见敌军攻击时,他们之所以没有一触即溃,还多亏了那些训练。
每次作战,李靖总是身先士卒,哪里出现险情。他就和自己的亲卫队出现在那段城墙上,几日下来,死在他手下的贼兵也有好几十名,当然。他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全身大小伤口不下十来余处。万幸的是,这些伤口并不严重,并不影响他指挥作战和挥刀杀敌。
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