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叛乱。(史载:乃颜于1287年叛乱,兵败后被忽必烈所杀,其余部于1291年被全部消灭。)
乃颜利用忽必烈解散大忽台,自立为汗,并且毒死了大忽里台推举出来的阿里不哥等短处,广为宣传,叛乱伊始,便得到了辽东大部分蒙古部族与诸王的支持,又与许汉青达成了秘密盟约,得到了军火武器的支援,兵势很强,又没有了伯颜这样一位名将的威慑,乃颜的十字军迅速夺取了辽阳重镇,半个月内横扫辽东。迫使元军退至豪州(治今辽宁彰武)﹑懿州(今辽宁阜新东北)以西。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北元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南有许汉青的光复军,西北海都展开攻势,辽东乃颜又起兵叛乱,沿海又有光复军海军的骚扰劫掠,一下子四面受敌,形势危急异常。
“镇国公,你看忽必烈会不会将伯颜大军调回,北上平叛呢?”张世杰看过情报,问道。
“依我看,暂时不会有这个可能。”许汉青摇了摇头,“乃颜虽然兵势很盛,但无论从地域、资源、人力上来看,却是处于下风,这次忽必烈多半要亲征,能调动的汉军估计在三十万左右,再加上五、六万蒙古军,乃颜未必能讨了好去。”
“乃颜不是还有镇国公支援的火炮和手雷吗?应该不会很快被打败吧?”张世杰说道。
“我们当然希望他能坚持的长久一些,除了继续供应武器外,我已经给许汉桂的海军传了信,让他们在适当的时候帮乃颜一把,实在不行,就让乃颜退过鸭绿江,进入高丽,有海军在鸭江上挡着,忽必烈想毕其全功也很困难。”许汉青笑着说道。
“伯颜的大军这些日子只是进行了几次小型的试探进攻,不知道打着什么主意?”小皇帝看不到打仗,有些郁闷。
“据情报司的消息,伯颜率领的蒙古军正在进行一些适应性的训练,而且正抽调汉军前来助阵,看来伯颜对于蒙古士兵的伤亡还是很在意的,要另找炮灰了。”许汉青解释道。
“那咱们有什么应对的行动吗?”小皇帝好奇地问道。
“陛下,陈吊眼率军已经进入了广南西路,张天河的部队也已经开始进攻荆湖南路了,咱们只要能与伯颜对峙下去,北元便抽调不出更多的兵力来救援其它地方。”许汉青顿了顿,继续说道,“每占领一个地方,咱们的实力便增强一分,而且新兵的训练正在加紧进行,再有两三个月,咱们便能得到十万新兵的补充。”
“而伯颜则不同,北元多面作战,所需的物资过不了多久便会捉襟见肘,而且咱们的经济封锁也该起到作用。忽必烈除了向自己治下的百姓增加赋税,征粮征款外,我想不出他还会有什么解决的办法。”许汉青笑着仔细给小皇帝剖析道。
“残酷索取之下,民不聊生,北元必起内乱,咱们也许不必进攻,伯颜便会支持不下去了。”小皇帝若有所悟地回答道。
“不错,这是连锁反应,有句话说的好,功夫在棋外。”许汉青开怀一笑,“战争便是如此,冲锋陷阵只是一个方面,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呢,不一定非要刀对刀,兵对兵,在战场上来解决。”
“当然,针对伯颜的军事行动还是要展开,不能让他们太安逸了不是,火枪旅、骑兵师、特种营都已经开始准备,咱们要给鞑子好好地上一堂终生难忘的课。”
第二十七章 重心转移
今天,每一位被称为军事家的人,大概都读过一位普鲁士人——克劳塞维茨写的书《战争论》。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胜利通常产生于各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优势。”他认为,任何战斗都是双方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较量。最后谁在这两方面剩下的力量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值得指出的是,克劳塞维茨非常重视战争中的精神因素。他认为:“不能忽视精神因素,因为正是精神状态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几年前,当伯颜率蒙古大军顺流而下,直取临安,席卷江南的时候,南宋无论是官还是百姓,都竟相奔逃,少有坚决抵抗,至死不降的。德佑二年(1276)蒙元兵临临安城下时,那些高唱“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忠臣们则纷纷弃国出逃,以至太皇太后谢道清无奈地下诏:大宋养士三百年,并没有对不住你们。今天国家有难,为什么你们都弃国而去?”许汉青对着小皇帝侃侃而谈。
“主子们豢养了一帮奴才,自然是用来看家护院的。但是叫主子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败家的却正是这帮奴才。国破家亡在即,这群平时“誓死效忠”的奴才往往在后院放火,给后背捅刀子,为新主子欢呼万岁。当经过一番天翻地覆,待得尘埃落定,便又以一副嘴脸出现,高唱新主子的隆恩圣德,叹服新主子乃为“真命天子”。然后跪在新主子脚下,重新张牙舞爪。”叹了口气,许汉青面色凝重。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邓光荐显然并不十分赞同许汉青对小皇帝的灌输。
“邓大人所说有理,可是到那个时候是不是有些晚了。”许汉青笑着说道。
“而现在伯颜大军再次南下,江南军民又是处于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呢?在思想上、行动上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许汉青将几张报纸和几份情报递了过来,“陛下请看,这便是江南军民现在的精神状态,如果这样还打不过蒙古人,真是没天理了。”
“泉州举行拍卖会,为前线战事募捐,共得白银两百余万两,其中杨太后捐出的凤冠更是拍出了天价。”小皇帝轻轻念道,“母后竟然连凤冠都捐出来了,那可是当年母后被御封皇后时所戴的凤冠,价值连城。”小皇帝颇有些惊讶地说道。
“杨太后真是深明大义,此举不仅能感召市民百姓,更显示了抗蒙到底的决心。”许汉青赞赏地点着头,“陛下,请看这些来自各地的情报,江南百姓虽然还很穷困,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地报名参军的青壮年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人,这还不包括投降的新附军,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当年朝廷下旨号召起兵勤王,可应者寥寥,如今无论富庶商人还是穷苦百姓皆十分踊跃,真是让人惊讶啊!”邓光荐看着报纸和情报,也赞叹道。
“这也是拜蒙古人所赐啊!如果不是这帮畜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江南百姓要不是身受其苦,也不会这么快地团结起来,奋起反抗啊!”许汉青慨然叹道,“如今只是给了百姓们一块自己的土地,给了他们做人的尊严,一个安定生活的希望,他们便甘心情愿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其实老百姓的要求很低,很低,既然咱们是为了不让华夏百姓受压迫、受欺凌,为了不当蒙古人的奴隶而战,那以后他们也不会再做任何人的奴隶。哪怕是自己人也不例外。”
“哦,镇国公说得很对啊!”小皇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邓光荐则皱起了眉头,却没有什么合适的语言进行反驳。他非常明白许汉青时时刻刻在诱导着小皇帝,但许汉青所说的偏又十分在理。
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打仗时最忌两面作战,两只手分开打人,当然没有集中兵力,用拳头出击,才有力量。
“陛下已经决定亲征乃颜,具体军事部署是这样的,土土哈进军土拉河,先肃清也不干等叛王,皇孙铁穆耳进驻和林,切断乃颜与海都的联系,陛上亲领大军三十五万,从上都出发,讨伐乃颜。太子真金坐镇大都,以作策应。”从大都来的使者详细地向伯颜与众将介绍着最新的情况。
“陛下对臣等南征之事可有指示。”伯颜听过之后,恭敬地问道。
“有,不过却是密旨,请垂相过目。”使者如实答道。
“卿无水师,渡江万不可操切,以致损耗实力。当作好准备,以稳定战局为要,诸事卿可便宜行事。待朕讨平乃颜,即率大军南下,以雷霆之势扫平江南,共破许贼。”密旨上寥寥几句话,却让伯颜沉默半晌。
“陛下英明,臣领旨。”伯颜向北而跪,磕头不已。
待使者走后,伯颜向众将宣读了密旨的内容,“陛下是怕我等操之过急,被许汉青所败,导致两淮危急,影响征讨乃颜的战事。”
“那么咱们的军事行动就取消了吗?眼看着光复军在江南不断地扩大战果?”格日勒问道。
“当然不是,你还没明白陛下密旨中的深意。”伯颜摇了摇头,“如今我大元是两面作战,辽东*近大都,乃颜叛乱使得人心惶惶,必须先行平灭。而许汉青又是一代人杰,轻视不得,陛下之意乃是重北轻南,先乃颜后许贼,个个击破。”
“而且陛下密旨中的意思是让我等稳扎稳打,不可轻敌冒进,却不是偃旗息鼓,专心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