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异史-第3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牒航饔虻纳唐方涣髦凶荆佣洳男耸⒋丛炝饲疤崽跫�
不过,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武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由于连年的战乱和饥荒,武昌城的商业逐渐凋敝,即使在最繁忙的季节,这里的江面上也看不到多少船只来往,只有那少数渔船还在江上飘荡,收获着不多的希望。
与平日的萧条不同,今天武昌城内的街道上人山人海,将几条主要的街道都堵满了。无论是男是女,无论是老是少,所有的人都向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兴高采烈的互相交谈着,并向着远处眺望。
人群就象是长龙一般,沿着街道向前蜿蜒前行,几股人群逐渐合为一股,并最终汇向黄鹤楼附近。
对于百姓们来说,今天可是一个大日子,因为据说声名赫赫的大明楚国公林清华将在今天正式宣布成立一个新式学校,因为学校的校址就选定在黄鹤楼附近,因而人们也就放下手里的活,纷纷涌向黄鹤楼,去见识见识一下这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场面,同时也想看看大明楚国公到底长得是什么一副模样。
百姓们喜欢看热闹,林清华同样也喜欢,不过,作为今天的主角,他不得不放弃站在黄鹤楼上看风景的企图,百无聊赖的与手下的幕僚们站在黄鹤楼下,等候着吉时的到来。
自从知道有可能有名人也回到这个时代以后,林清华就立刻加快了建设的步骤,除了大规模的加强军队建设以外,他还加快了新式学校的建设。
林清华决定同时成立三座学校,一座陆军军官学校,一座海军军官学校,还有一座综合性高等学府。
前几天陆军军官学校已经建好,学员们也开始上课了。由于教员人数太少,林清华不得不从各部队中亲自挑选战斗经验丰富,而且认识字的军人,让他们来学校充当教员,虽然林清华一再降低标准,但最后也只找到了七十名勉强合格的教员。看着这些傻呵呵站在那里傻笑的教员们,林清华有些哭笑不得,虽然他很想亲自教导学生,但是他的事情实在是太忙了,即使有幕僚们的协助,他仍感力不从心,因此教导陆军军校学员的众人自然就落到了这些半吊子教员们身上了。不过,林清华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知道,只要给这些教员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一定能够教出合格的学生,况且他们的实战经验丰富,如果能按照自己所编写的教材来教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为了尽快让这些教员们熟悉教材,林清华还请了些先生教授他们,这样一来,在陆军军官学校中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教员们白天到学校教学,而晚上则留在学校之中,听教书先生们或者就是林清华本人讲课。
除了陆军军官学校之外,林清华本来是打算同时建立海军军官学校的,但由于他手下会水上作战的人已经基本上都被马满原带到淮安去了,因此现在建设学校的难度很大,他不得不暂时将此事放上一放,等以后合适的时候再行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林清华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并非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想得到足够多的人才,就必须建立新式的学校,用新式学校来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进步速度才能加快,才能走在整个世界的前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林清华决定在武昌城中建立一座综合性的大学,用它来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由于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因此分出几个专科学院就显得很必要了。
最重要的当然是技术学院,因为无论是造枪造炮,还是造船,都离不开技术,因此,首先建立的就是技术专科学院。该学院的教员大部是从西平寨及各处请来的手艺高超的老工匠,由他们向学生讲授手艺与技术,除此之外,还请来一些年轻书生,由他们向学生们讲授林清华所编写的教材。当然了,林清华也知道仅靠那些书生们自学是无法掌握那些高深的教材知识的,因此他也必须经常给这些教员们讲课,虽然这样有些急功近利,但时间已经不允许林清华偷懒了,填鸭式的教学已经显得相当的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
当然,林清华也知道,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可能迅速向新式技术靠拢的,要想尽快让这所学院真正成为整个中国的技术先锋,就必须将自己所掌握的现代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且启发他们的自我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自行开发新的技术,创建新的理论,而这就需要大批的新式教员。
解决的办法就是再建立一所师范学院,将自己所回忆的所有知识迅速灌输给学生,当这些学生学会之后,就以他们为教师,到别的学院担任教员,再将知识传授给其他学生。
当然了,按照这个时代的传统看法,一个学校要是没有四书五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林清华也成立了一所文学学院,由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及其同僚担任教员,按照他们对于传统儒学的理解,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在逐渐改变学生们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可起到掩人耳目的作用,免得引起那些顽固的老夫子们的反对。
除了这些学院之外,林清华还成立了一座医学院,既讲授中医,也讲授西医外科学,教员则从随军大夫中选出,当然,作为当仁不让的人选,哈斯木自然成为了西医外科学主讲教授。
学院招收的学员全部都是十五岁以上的年轻人,而且必须识字。不过,起初报名的人并不算多,因为对于大部分读书人来讲,只有读书、科考、当官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而象这些手艺、师范一类的东西实在是旁门左道,不值一哂,整个学校中,除了那由黄宗羲等人主持的文学学院还能引起他们一点点兴趣之外,其它的东西根本不能引起他们的任何注意。
为了引人入学,林清华故计重施,他命人贴出布告,在布告上明确保证,只要进了师范、医学与技术这三座学院中的任何一座,那么每人每个月将从校方领取五两银子的资助金,而且吃住均免费。
在这种引诱政策之下,报名与咨询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毕竟在读书人中,家境贫寒的也不少,现在恰逢乱世,生活就更加困难,能有每月五两银子的收入,这就是让人难以抵御的诱惑。
经过半个月的招生,终于招到了足够的人数,由于时间紧迫,林清华命令马上开学,学校因陋就简,就设立在黄鹤楼边,在黄鹤楼附近搭设了很多军用帐篷,权且充当教室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学校成立的事,林清华命令部下到处传布消息,以便能逐渐让人们适应这新生事物,而不至于以讹传讹。
开学典礼虽然并不隆重,但已经是非常的热闹了,因为不仅城内的数万百姓赶过来看热闹,而且连汉阳、汉口城中的百姓也赶了来,他们将这黄鹤楼围得水泄不通,远远望去,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吉时已到,林清华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黄鹤楼,拿着一个用纸卷成的简陋扩音器,向着站在黄鹤楼前的数百名师生大讲了一番学习报国的道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并向他们许诺,一旦结业考试合格,那么将会重重奖赏,前途不可限量,随后他便宣布学校正式开学。
黄宗羲笑呵呵的拿着一张长幅走了过来,将其铺在林清华面前的一张桌子上,随后又从顾炎武手中接过一副笔墨,将其递给林清华,说道了:“请楚国公为此学堂题名。”
林清华心中早有计较,当即接过笔,沾满了墨,随即便在那长幅上写了起来,虽然林清华的书法并不算好,不过他写的东西总还是能看得懂的,所以,当他写完字后,黄宗羲能够轻易的将他所写的校名念出来:“清华高等学堂。”
几名手艺高超的裱糊匠立刻将那长幅小心的接过去,马上动手开始裱糊,不多时,墨迹已经完全干透的匾额已经做好了。黄宗羲与顾炎武两人亲手将其抬到了顶楼,并命人将其悬挂起来。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国的第一座新式高等学府正式成立了。
林清华很高兴,他为自己能够亲手创建中国的第一所大学而兴奋、自豪,虽然他总觉得用自己的名字给这所大学命名有些怪怪的,不过他还是心情舒畅的带着众多部下巡视了黄鹤楼周围的那些教室,并再次鼓励学生们用心学习。
为了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为何而学,黄宗羲还提笔写了校训,林清华看后非常高兴,他命人也将此校训裱糊成匾,并与他亲笔所写的校名一起悬挂在黄鹤楼中。每当后人在黄鹤楼中游览的时候,他们总会情不自禁的将那校训念出声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待林清华领着众人走出帐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