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赵仕哲静了静神,这句答,倒是不骄不躁的模样。
苏翎望着赵哲,缓缓说道:“你是否能成为一位将军,可就要从这一回上,得出一个结果。”
“属下定谨慎行事,绝不!”赵仕哲答道。
苏翎点头,转身瞧了瞧赵毅成、何安东,缓缓走了两步,这才转身面对赵仕哲,说道:
“有些事,得跟你说说。这兵事,都有一个目的。无论是对付女真八旗,还是那些官宦、大户,都要有一个最终目标。这回拿下登州府,便要问问,是个什么目标,才能决定如何用兵。这点,你可要好生记住。”
赵仕哲立即答道:“是,属下记!”
苏翎又看了看何安东,其实有些疑问,在此要一便给予说明,这才能统一人心。
“这几年,我们在辽东,可还算一帆风顺,我们这些当年的小兵,也都有地有房子,可以算是有个家了。”苏翎缓缓说道:“我们要记住,这一切,不是别人给的,都是我们自己一刀一枪的拼出来的。”
说道这里,再次瞧了瞧赵仕哲,说道:“不是朝廷给的,也不是辽东卫所官吏们赏赐的。”
这点当然不用明说,苏翎所部最不屑的,便是什么朝廷官吏,几乎每一名士卒,包括辽阳一带后来的明军官兵,多少都受过欺辱,遭过冷眼,也唯有在苏翎麾下,才最终能站直了当兵拿饷,且还能变成富裕之家。而朝廷,可什么都没给过,尤其是到了如今这种年月。
“所以,辽东的一切,都得我们自己一肩担起来。”苏翎说道:“这些年,我们军需、粮饷,大多都是我们自己筹集的。虽说年起朝廷也给了粮草、饷银,但此一时,彼一时。”
说道这里,苏翎又停下片刻,接着说道:“这次沈阳大捷,朝廷直到此时,仍然没有任何行文。这无疑是说,我们辽东这些人马,已经在朝廷上受到猜疑。这意味着什么,想必我不用多说了吧?”
这种事情,传说、典故那是数不胜数,自然不用明说。
“要想保住我们现有的田产、房舍,还有我们的人马,还是的靠我们自己。”苏翎重重地说道,“我们必须为日后朝廷断绝给我们的粮饷做准备,总不能到时无粮无饷,只能解甲归田一个结局。”
“将军,”赵仕哲说道:“没了朝廷给的粮饷正好,免得有了依赖之心,反而做事束手束脚的。”
苏翎点点头,说道:“嗯,就是这个意思。眼下我们虽然还有粮、银饷库存,但这回沈阳一战,我们聚集了十多万人马,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初的规模。眼下蒙古、东海一带仍然有战事持续,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这如何筹粮、筹饷,就得走在前头。”
赵仕哲心里一动,联想到冯伯灵说的要打通海上商路一说,便问道:“将军,这山东一事,便与此有关?”
苏翎点点头,说道:“正是。我们要在山东建立我们自己的粮仓,再以登州作为根基,往东洋、西洋海上,去筹集我们所需要的银饷。”
正文 第十六章 大势所趋
更新时间:2009…11…2 1:10:16 本章字数:3575
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苏翎所说的,以山东半岛做》求海外贸易所得,自然是早有谋算。
辽东的好处,是偏居东北一隅,对大明朝廷上的文武官员来说,那是蛮荒之所,若不是祖宗留下的疆域不能残缺,哪儿会管辽东到底是死是活?也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辽东都司便不能自给自足,总得朝廷拨付粮饷接济,早就成了累赘。更不要说那辽东边墙到底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根本就没人说的清楚。
苏翎自辽东起家,有了今日这番规模,那最初仰仗的,便是辽东的偏僻,朝廷上总归是鞭长莫及。这若是放在山海关之内,怕是早就被作为“匪患”给剿灭了。当然,随后的发展,便是那努尔哈赤的功劳。据说当年的李成梁总兵,一生立下大小战功无数,便有人怀疑是“养贼自肥”。对苏翎来说当然不存在养不养的问题,但无是随着努尔哈赤的一再攻城略地,而给苏翎所部的崛起提供了最好的铺垫。
如今辽东已平,这接下来,自然便是以治理辽东为主。
苏翎命胡秋青一部协同喀尔喀部的喀什克图率蒙古骑兵攻打科尔沁部,便是将努尔哈赤最后的残余铲除干净,同时也是给其余的蒙古各部一个警告。这即意味着,如今的辽东,由苏翎大将军掌管,既不是大明朝廷的一再防御姿态,也不是努尔哈赤地拉拢手段,一旦与辽东为敌,则必然面临被剿灭的后果。同时,全力资助宰赛的喀尔喀五部联盟,也是在辽东与那年轻的林丹汗之间立下一颗钉子,这种局面,算是给辽东的未来留下一个缓冲地带。至少,能与蒙古部族和睦相处几年。
至于术虎所部在黑龙江流域地军事行动,算是将大明朝以往的努尔干都司重新梳理过一遍。明面上对大明朝廷说的是收复大明原有疆域,实际上,那边的战事反而没有多少。一方面,那些散居的部族人数本就多,且术虎在东海、海西一带数年之久,早已建下威信,实际上只需与那些散居的部族首领见一面足可。
另一方面,多年前大明朝廷也曾赏赐不少部族首领以卫所指挥、千户等职,但因大明朝廷一直是施行的是“羁”之策,只管发放敕书算做换取赏赐的凭证,至于其余的,倒是不闻不问。以至后来一乱,那努尔干都司便成了图上的标注而已,并无实际意义。当然,对于大明朝地“敬仰”、“威望”,还是存在的。术虎之行,有些类似过去的宣慰使一般,但这回按照苏翎的吩咐,却是做地更加扎实。
那每一处适合定居的地点,都将仿照术虎在海西、东海一带地模式,将散居的部族集中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村寨。也唯有如此,才能将各种好处呈现出来,当然,所谓的“政令”,也才会有施展的场合。
这都是些需要长期进行的行动,苏翎安排妥当,便无需过多过问了。而接下来,朝廷对于辽东经略袁应泰上报地大捷呈文,久久的不给予回应,便果然如苏翎所说,是个危险地征兆。
那危险,说起来也并非令苏翎担心,不仅苏翎如此,其余诸如郝老六、赵毅成、胡显成等一种兄弟,也根本没将朝廷的威胁看得有多重要。毕竟,苏翎最初地原班人马,可都是反出边墙的逃军,按大明朝廷地看法,这本身便就是不可饶恕的叛逆。
这心理上地无所畏惧。倒让苏翎等人更加清醒一些。按估计。朝廷若真是知道了苏翎所部在辽东一直未曾停止过地“乱政”。这最方便地办法。便是将苏翎宣召入京。然后便可随意处置。当初努尔哈赤还在。苏翎所部是朝廷唯一能用得上地武力。当然要给粮给饷。大力支持。此时威胁一旦消除。剩下地便是“家事”。作为大明朝地主宰。天启皇帝。那便是一纸诏书便就能够解决地事情。
但直到入夏。朝廷上依旧没有消息。再加上京城地徐熙送来地各种文书抄本。苏翎等人才知道。一切顾虑倒真是存在地。但也有一部分官员持不同立场。苏翎等人并不清楚。这部分看起来是支持苏翎地官员。到底是个什么心思。是当真为辽东考虑呢?还是本着朝廷上一贯地争吵之风只要有人赞成地。便有人反对。同理。只要有人反对地。便一定有人出来声援。
按京城里徐熙开列地名单来看。只有少部分官员是与徐熙有过接触。或是明着暗着与兵部地刘大人有些瓜葛。至于其余地。却是毫不相干。本来赵毅成建议去询问一下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这必定是与所谓地“党争”有关。
却毫无兴趣。只说按自己地思路去走便好。这些年。位兄弟是一步步走出来地。可从未指望着谁能关照一二。未必如今这么大地收获了。还要看谁地脸色行事?
实际上。沈阳一战之后。苏翎在辽阳城外整训地那部分大明援辽官兵。也得了好处。愿意在辽东定居安家地。当然是给地、给房子。立功地尤其另赏土地、银子;那愿意回家地。也随即开具文书。任其离去。当然。那银子也不会少给。
这种情形。可是没有任何先例可言。再加上或多或少地一些传闻。那苏翎大将军地所作所为。在军伍之中可是早就成了众所周知地事情。
这是事实上就差有人跳出来,大喊一声“辽东之王”苏翎形同反叛了。当然,军营中的官兵是不会说的,辽东的一般百姓也是不会说的,唯一能闹腾的,便是那些被剥夺了土地、家产的世家大户们。可惜,当初努尔哈赤威风正盛之时,那赵毅成的属下陶安峰,便肆意了一下快感,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对大户人家的仇恨着实释放了个痛快。那暗中的,自然是莫名其妙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