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东升-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显然苏翎又一次得到上天地眷顾。那姜弘立不出十天便命何国瑞再次面见苏翎。
不知姜弘立、金景瑞如何在朝鲜朝廷之上痛陈往事。咬牙切齿。总之这最后地结果。虽没明说官复原职。却是果然像预想地方向行进。
朝鲜国王以及大臣们虽痛惜那些被俘地数千朝鲜兵丁。这是姜弘立说地。但总算这两个重要人物回来了。而随即尴尬地是。两位被认为阵亡地将领家属。已经接受了抚恤银子。朝鲜本国倒还好说。可如何对大明朝说明此事?这也还算是小事。突闻有数千朝鲜兵丁在建奴努尔哈赤手里。那有仁心地兴庆这些兵丁还活着。可心思更敏捷地。开始担心本就被大明群臣猜疑地状况会更加严重。
努尔哈赤麾下。汉人、蒙古人均有不少。据说每次与大明接战。都有这些人冲在前面。而以往已被解释清楚地朝鲜人为努尔哈赤卖命地说法。这回可不是更加难以辨清?
同时。姜弘立金景瑞将新任镇江参将苏翎地武力、战绩一番说辞。尤其是费英东地俘获。让朝鲜群臣对这位新冒出来地将军产生一种微弱地希望。而苏翎在行文中明述地将全力卫护朝鲜边界地承诺。更是增添了几分好感。
种种交织成乱麻的因素下,姜弘立、金景瑞最终获得在义州策应镇江参将苏翎的任命,同时,数千再次征调的射手、炮手陆续向义州汇集,这回,朝鲜并不担心有去无回,这些兵丁将只在江东岸防御,不会渡江赴死。至于粮草,今年算是丰收,勉强提供一些帮助还是可以的。
实际上朝鲜要想获得大明的帮助,这最直接的,还是紧邻的辽东。指望大明皇帝,有时候还不如依靠对岸能见得到的镇江官员。例如朝鲜一直想扩大鸭绿江两岸的贸易,但贸易的额度却受辽东经略的限制,熊廷弼在任时,朝鲜就曾经要求加大镇江一带的贸易额度,但回复倒是增添了一些,可却是微乎其微的,远远达不到朝鲜所希望的目标。直到姜弘立回去之后,朝鲜上下才知道为何镇江一带的贸易莫名其妙的增长很快,原来全是这位刚任命的镇江参将暗中左右。
姜弘立、金景瑞抵达义州,得偿所愿之余,这报答也来得很快,第一批粮食很快便运至镇江堡。
苏翎见此,心知这一步棋又已见效,便派人去见姜弘立,让其不必按十万之数购置粮草,拿出一部分银子,以振武营的名义在义州募集死士,无论多寡,任其招募。同时,胡德昌的三江连号,在第一时间内进驻义州。这位胡老爷又将忙碌一阵子,开始将其贸易王国向朝鲜境内拓展。
冯伯灵的水师当仁不让,也以镇江参将苏翎的名义,在义州码头设置水师驻地,开始在鸭绿江两岸巡游,并毫不顾忌地招募朝鲜水手。
姜弘立与金景瑞的归国,自然瞒不了大明。苏翎干脆行文至辽东经略袁应泰的行辕,言辞恳切而谦虚地陈述自己是如何将朝鲜力战被俘的两位元帅解救出来,同时再次向袁大人恳请拨付粮饷火器火药,以备明春之战。
对于袁应泰来说,这又是一份大礼。袁大人已经弄不清这位冒出来的苏翎还会搞出什么样的大功,他立即派人快马赶赴朝鲜以定真假,但人还未走,这朝鲜元帅姜弘立的行文已经到了辽阳,内容无非是与苏翎一一相衬,更是将感激之意表达的淋漓尽致,并在文中说明已在义州屯兵备战,以报大恩。
袁大人左右端详,这朝鲜行文可是不假,两下对照,最终还是将这个消息火速上报朝廷。自此,这位被寄予厚望的辽东经略袁大人,又多了一份识人的功劳,看来,明春的战事,逐渐趋于胜算。
这些纷繁交错的事情搅在一起,让辽东在这个冬季完全失去了严寒的残酷意味,涉及到的每一方,每一个人,都是心里热乎乎的,既满怀希望,又坐卧不安。期盼春天的心情,从未如今日这般迫切,也从未如这个年末般的收获颇丰。
按理说,这份功劳出来,大明朝廷怎么都该给予嘉奖,作为秘事的主角苏翎终归无法再隐藏形迹,但,时至年节,即便有所奖励,也得在来年正月之后,而辽事之乱,却不会如此持续下去。
天启元年正月,风雪不止,凌厉的刀锋,再次在辽东上空盘绕着逼了上来。
【收藏、推荐,谢谢鼓励】
正文 第十三章 如箭在弦
 更新时间:2009…9…14 17:17:09 本章字数:4434
天启元年正月,辽东辖内的沿边城堡、大小村庄都洋溢着新年的气氛,这辽东百姓也依旧如往年一样,走亲访友、彻夜欢宴。这古老的习俗如今在辽事屡屡败坏的年景里,更带着几分冲喜的意味。越是担忧,这酒宴上喝得便愈是畅快,酩町大醉之余,那梦里多少有些太平盛世的景象。
辽阳城内,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在接受麾下文武官员的例行问候之后,独自躲在后院里,就着几个小菜,对影自斟。跟随多年的亲随何丹旭倒是想在一旁侯着,却被支了出去,只得在隔壁房内支着耳朵,留神听着,只能袁大人一声召唤,便能就近前去伺候。
袁大人的心思,何丹旭十分清楚,自上任以来,这班集聚在辽阳、沈阳一带的武官兵丁,可没少让袁大人费心劳神。这最初依着满朝大臣们意思部署下春季攻略,倒是雷厉风行,一如所愿。剩下的催粮催饷,袁大人算是熟门熟路,算计得清楚,但这到了正月,眼看着就得发兵攻打建奴,袁大人却不清楚到底该几时出兵合适。
这辽东经略,便是辽东第一人,袁大人又怎么拉得下文官的脸面去征询武官们的意见?辽阳城里倒是还有个辽东巡按张铨,但这巡按,找人麻烦是专职,这等军机大事,还不如袁应泰本人至少还经手过一阵子军事。想想熊廷弼在辽东一拖数月,这朝廷上便将战鼓擂得震天的响,未必也会步熊廷弼的后尘?这当然不是袁应泰所希望的。
按说等辽东冰雪消融,便该发兵进袭,那么几乎与杨镐选择的时间一样,二月誓师,三月初出兵。但到了三月初,这谁在前,谁居中,谁断后,又是费神的事。袁应泰原想按着最初的部署,这军令一下,便自沈阳、虎皮驿、奉集堡,以及瑷阳清河三面齐头并进,夹击抚顺,十几万大军单攻一个抚顺,该是没有问题。可就算袁大人不熟兵事,也知道那建奴努尔哈赤不会坐视不理,若是拥兵十万前来决战,又该当如何?
平心而论,袁大人不畏建奴,也不畏身涉险境,以身殉国的打算,也是有的。可这非一身之生死,而是关切到整个辽东的存亡。再来一次兵败如山,辽东可真的无法收拾了。杨镐兴兵,已经徒耗国帑,这一次集兵十八万,更是耗资数百万,倘若一旦溃败,朝廷又如何能耗得起这般消耗?
这么一想,这与努尔哈赤决战的胜算,可就没剩下多少,进而,想要留一部分官兵驻守沈阳、辽阳的念头便占了上风。可那建奴八旗兵马,动辄数万,来去如风,就算将全部辽东聚集的兵力都用上,也不一定能一战而胜,如此再分兵防守,那抚顺一战的结果,可就难说的紧了,除非。。。。。。
这新年里,袁大人便这么左一杯右一杯地饮着,醉眼朦胧之际,苏翎的身影仿佛便在桌边出现。
袁大人伸手一指,喃喃地说道:“你可要。。。。。。”
就在同一时辰,新任镇江参将苏翎,也在宽甸堡里大碗喝着果酒。不过,苏翎没有自斟自饮的嗜好,在他的面前,是几位身穿铠甲的武官,都是曾与苏翎一起出生入死的汉子。
因事务繁忙,这些兄弟并未在除夕之夜聚集,实际上除了正月初一到初三这三天里,千山堡境内百姓与辽东它处的人一样欢度佳节,其余的时间,都仍然在忙碌着各自名下的军需额度。这数万人齐动手,赶着赚取新年里头一笔酬劳。此时千山堡辖内的百姓已不再为粮食发愁,而胡显成相应地改变了策略,白银与铜钱的流通,使得千山堡与外界日趋融为一体。
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核实了苏翎所说救回朝鲜元帅姜弘立、金景瑞之后。不等朝廷回应。便将久久拖欠地军饷如实拨付。这袁大人虽答应给予粮饷、器械。但一直将银子握在手里。倒是粮食、器械没那么小气。如今这一大方起来。一气便拨付给苏翎四个月地饷银。按每兵每月一两五钱核算。四个月六两。苏翎地一万人马便是六万。再加上冯伯灵地一万人。总计一十二万两白银。如今袁大人手里。不缺银子。也不缺粮草器械。缺地。怕是那么几分必胜地心思。
这笔巨额银子由振武营地三千新兵日夜兼程运抵镇江堡。苏翎一声令下。给冯伯灵留下三千水兵两月饷银。振武营也留下两月地。其余近十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