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找人读给他听
但当这位无恶不作、肆无忌惮的大太监听到一半时;便打断了朗读;不是歇斯底里的愤怒;而是面无人色的恐惧。
魏忠贤害怕了;这位不可一世;手握大权的魏公公;竟然害怕了。
据史料的记载;此时的魏公公面无人色;两手不由自主颤抖;并且半天沉默不语。
他已经不是四年前那个站在杨涟面前;被骂得狗血淋头;哆哆嗦嗦的老太监了。
现在他掌握了内阁;掌握了六部;甚至还掌握了特务;他一度以为;天下再无敌手。
但当杨涟再次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明白;纵使这个人孤立无援、身无长物;他却依然畏惧这个人;深入骨髓的畏惧。
极度的恐慌彻底搅乱了魏忠贤的神经;他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绝对不能让这封奏疏传到皇帝的手中!
奏疏倒还好说;魏公公一句话;说压就压了;反正皇帝也不管。但问题是;杨涟是左副都御史;朝廷高级官员;只要皇帝上朝;他就能够见到皇帝;揭露所有一切。
怎么办呢?魏忠贤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没办法的办法:不让皇帝上朝。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皇帝都没有上朝。
但这个办法实在有点蠢;因为天启皇帝到底是年轻人;到第四天;就不干了;偏要去上朝。
魏忠贤头疼不已;但皇帝大人说要上朝;不让他去又不行;迫于无奈;竟然找了上百个太监;把皇帝大人围了起来;到大殿转了一圈;权当是给大家一个交代。
此外;他还特意派人事先说明;不允许任何人发言。
总之;他的对策是;先避风头;把这件事压下去;以后再跟杨涟算帐。
'1494'
得知皇帝三天没有上朝;且目睹了那场滑稽游行的杨涟并不吃惊;事情的发展;早在他意料之中。
因为当他的第一步计划失败;被迫送出那份奏疏的时候;他就想好了第二个对策。
虽然魏忠贤压住了杨涟的奏疏;但让他惊奇的是;这封文书竟然长了翅膀;没过几天;朝廷上下;除了皇帝没看过;大家基本是人手一份;还有个把缺心眼的;把词编成了歌;四处去唱;搞得魏公公没脸出门。
杨涟充分发挥了东林党的优良传统;不坐地等待上级批复;就以讲学传道为主要途径;把魏忠贤的恶劣事迹广泛传播;并在短短几天之内;达到了妇孺皆知的效果。
比如当时国子监里的几百号人;看到这封奏疏后;欢呼雀跃;连书都不读了;每天就抄这份二十四大罪;抄到手软;并广泛散发。
吃过魏公公苦头的人民大众自不用说;大家一拥而上;反复传抄;当众朗诵;成为最流行的手抄本。据说最风光的时候;连抄书的纸都缺了货。
左光斗是少数几个事先的知情者之一;此时自然不甘人后;联同朝廷里剩余的东林党官员共同上书;斥责魏忠贤。甚至某些退休在家的老先生;也来凑了把热闹。于是几天之内;全国各地弹劾魏忠贤的公文纸纷至沓来;堆积如山;足够把魏忠贤埋了再立个碑。
眼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许多原先是阉党的同志也坐不住了;唯恐局势变化自己垫背;一些人纷纷倒戈;掉头就骂魏公公;搞得魏忠贤极其狼狈。
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对魏忠贤的愤怒之情;就如同那滔滔江水;延绵不绝。搞得连深宫之中的皇帝;都听说了这件事;专门找魏忠贤来问话;到了这个地步;事情已经瞒不住了。
杨涟没有想到;自己的义愤之举;竟然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他看来;照此形势发展;大事必成;忠贤必死。
然而有一个人;不同意杨涟的看法。
在写奏疏之前;为保证一击必中;杨涟曾跟东林党的几位重要人物;如赵南星、左光斗通过气;但有一个人;他没有通知;这个人是叶向高。
由始至终;叶向高都是东林党的盟友;且身居首辅;是压制魏忠贤的最后力量;但杨先生就是不告诉他;偏不买他的帐。
因为叶向高曾不只一次对杨涟表达过如下观点:
对付魏忠贤;是不能硬来的。
正文 1495…1502
 更新时间:2008…11…18 0:34:20 本章字数:8551
叶向高认为;魏忠贤根基深厚;身居高位;且内有奶妈(客氏);外有特务(东厂);以东林党目前的力量;是无法扳倒的。
杨涟认为;叶向高的言论;是典型的投降主义精神。
魏忠贤再强大;也不过是个太监。他手下的那帮人;无非是乌合之众;只要能够集中力量;击倒魏忠贤;就能将阉党这帮人渣一网打尽;维持社会秩序、世界和平。
更何况;自古以来;邪不胜正。
邪恶是必定失败的!基于这一基本判断;杨涟相信;自己是正确的;魏忠贤终究会被摧毁。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邪不胜正是靠谱的;但杨涟不明白;这个命题有个前提条件——时间。
其实在大多数时间里;除去超人、蝙蝠侠等不可抗力出来维护正义外;邪是经常胜正的。所谓好人、善人、老实人常常被整得凄惨无比;比如于谦、岳飞等等;都是死后多少年才翻身平反。
只有岁月的沧桑;才能淘尽一切污浊;扫清人们眼帘上的遮盖与灰尘;看到那些殉道者无比璀璨的光芒;历千年而不灭。
杨涟;下一个殉道者。
很不幸;叶向高的话虽然不中听;却是对的。以东林党目前的实力;要干掉魏忠贤;是毫无胜算的。
但决定他们必定失败宿命的;不是奶妈;也不是特务;而是皇帝。
杨涟并不傻;他知道大臣靠不住;太监靠不住;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皇帝身上。希望皇帝陛下雷霆大怒;最好把魏公公五马分尸再拉出去喂狗。
可惜;杨涟同志寄予厚望的天启皇帝;是靠不住的。
自有皇帝以来;牛皇帝有之;熊皇帝有之;不牛不熊的皇帝也有之;而天启皇帝比较特别:他是木匠。
身为一名优秀的木匠;明熹宗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他经常摆弄宫里建筑。具体表现为在他当政的几年里;宫里经常搞工程;工程的设计单位、施工、监理、检验;全部由皇帝大人自己承担。
更为奇特的是;工程的目的也很简单;修好了;就拆;拆完了;再修;以达到拆拆修修无穷尽之目的。总之;搞来搞去;只为图个乐。
'1496'
这是大工程;小玩意天启同志也搞过。据史料记载;他曾经造过一种木制模型;有山有水有人;据说木人身后有机关控制;还能动起来;纯手工制作;比起今天的遥控玩具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检验自己的实力;天启还曾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市场上去卖;据称能卖近千两银子;合人民币几十万。要换在今天;这兄弟就不干皇帝;也早发了。
可是;他偏偏就是皇帝。
大明有无数木匠;但只有一个皇帝;无论是皇帝跑去做木匠;还是木匠跑来做皇帝;都是彻底地抓瞎。
当然;许多书上说这位皇帝是低能儿;从来不管政务;不懂政治;那也是不对的;虽然他把权力交给了魏忠贤;也不看文件;不理朝廷;但他心里是很有数的。
比如魏公公;看准了皇帝不想管事;就爱干木匠;每次有重要事情奏报;他都专挑朱木匠干得最起劲的时候去;朱木匠自然不高兴;把手一挥:我要你们是干什么的?
这句话在手;魏公公自然欢天喜地;任意妄为。
但在这句话后;朱木匠总会加上一句:好好干;莫欺我!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你不要骗我;但隐含意思是;我知道;你可能会骗我。
事实上;对魏忠贤的种种恶行;木匠多少还知道点;但在他看来;无论这人多好;只要对他坏;就是坏人;无论这人多坏;只要对他好;就是好人。
基于这一观点;他对魏忠贤有着极深的信任;就算不信任他;也没有必要干掉他。
叶向高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认定;单凭这封奏疏;是无法解决魏忠贤的。
而东林党里的另一位明白人黄尊素;事发后也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清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乎?
这意思是;你要搞定皇帝身边的人;必须要有内应;当然没内应也行;像当年猛人朱棣;带几万人跟皇帝死磕;一直打到京城;想杀谁杀谁。
杨涟没有;所以不行。
但他依然充满自信;因为奏疏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和广大声势让他相信:真理和正义是站在他这边的。
但是实力;并不在他的一边。
奏疏送上后的第五天;事情开始脱离杨涟的轨道;走上了叶向高预言的道路。
底线
焦头烂额的魏忠贤几乎绝望了;面对如潮水涌来的攻击;他束手无策;无奈之下;他只能跑去求内阁大臣;东林党人韩旷;希望他手下留情。
韩旷给他的答复是:没有答复。
'1497'
这位东林党内除叶向高外的最高级别干部;对于魏公公的请求;毫无回应;别说赞成;连拒绝都没有。
如此的态度让魏忠贤深信;如果不久之后自己被拉出去干掉;往尸体上吐唾沫的人群行列中;此人应该排在头几名。
与韩旷不同;叶向高倒还比较温柔。他曾表示;对魏忠贤无须赶尽杀绝;能让他消停下来;洗手不干;也就罢了。
这个观点后来被许多的史书引用;来说明叶向高那卑劣的投降主义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