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基本上都不是被刀剑砍死的,而是被箭射死。
而蒙古人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那就是屠城。
蒙古人从东亚打到西亚,再打到欧洲,一直都来这一套,他们的屠城是比较有特点的,值得一说
从各方面资料来看(多桑蒙古史、元史),蒙古人的屠城并不是放纵军纪造成的,他们的屠城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注意这一特点)。
屠城是为了让对手屈服。
在攻城前他们一般会打好招呼,投降就不屠城,不投降后果你们自己去想。
但他们缺德之处在于,不投降他们必然会屠城,但是投降的他们也并不放过,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为了保障后方的需要,他们认为,有人留在自己的身后是不安全的,一定要杀光才安心。(盖蒙古兵不欲后路有居民,而使其有后顾之忧也)
蒙古的狂潮席卷全球,不过欧洲人似乎更有自律精神,他们认为无端出来这么些恐怖的家伙,是因为自己犯的错太多,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所以他们称呼蒙古人为上帝之鞭。
这一荣誉称号的授予在欧洲历史上是第二次,第一次给了匈奴王阿提拉。
历史学家们给了蒙古军队的这种屠杀行为一个非常确切的定义……国家恐怖主义。
蒙古军队似乎也有某些人相当爱好行为艺术,其具体表现为西亚战役中,将被杀死的人脑袋砍下来,推成一座三角型山。
此外他们也是颇有些黑色幽默感的,比如在攻克巴格达后,他们将最高领袖哈里发关在一座装满金银珠宝的房子里,让他活活饿死。
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几千万人吃饭的问题,却是用最残酷的方式……屠杀!
'67'
这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他们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此处我们要列举几个数字。
这些数字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蒙古攻灭金国时留存人口的数字如下:
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剩下87万户,下降89%
蒙古灭南宋时留存人口的数字如下:
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剩下937万,下降26%
这么看来,蒙古对南宋还是相当宽大的,当然这其中是有原因的,我们后来会说到。
蒙古军队对中原诸国的攻击确实厉害,灭掉西夏国用了二十二年(1205…1227),灭掉曾横扫天下的金国用了二十三年(1211…1234)。
此时的蒙古认识到了自己的可怕实力,他们将下一个矛头指向了南宋。
在他们看来,与他们同样健壮勇敢的金国人也不堪一击,何况是整天只会吟诗作画、体格瘦弱的南人?
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人做好了一切准备,进攻南宋。
他们认为,十年之内必然灭宋。
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仗打了近五十年,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命。
在他们屠城的威胁下,这些柔弱的南人似乎并不害怕,从两淮到襄阳再到四川,无不遇到激烈的抵抗
他们在合州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折。
宋宝祐七年(1259)二月,大汗蒙哥亲自带领军队攻击四川合州,这一仗打了五个月。守将王坚坚守合州钓鱼城,不但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还在战斗中击伤了大汗蒙哥。
发生的这一切,让蒙古贵族们很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些柔弱的人,让他们如此坚强呢?
他们决心找出答案。
虽然南宋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挡住蒙古军队的铁骑。
1279年,在激烈抵抗后,南宋最后一个战时丞相陆秀夫在海上向幼年的皇帝赵昺行礼,说出了最后的话: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也只好以身许国了。
然后他背着皇帝,跳入了大海中。
南宋灭亡了,但蒙古贵族们心中的谜团始终没有解开。
此时,他们发现自己有可能从一个人身上找到答案,
这个人叫文天祥。
'68'
此时的文天祥已经在元的监狱里待了很久,他是在南宋最危急的时刻起兵的,组织义兵抗元,战败后被俘。
这样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正是元朝统治者们理想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支持着他去做这样一件根本没有可能达成的事呢?
于是,从投降的宋朝丞相到皇帝,再到元朝的丞相、皇帝,个个都来劝降,但他们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绝不投降!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蒙古贵族们认识到,这个人心中有一样东西在支持着他,
这样东西叫做道义!
道义是个什么玩意儿?
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蒙古贵族们还是把握住了一点,那就是只要降伏了这个人,就能树立一个典型,道义是可以被打败的。
于是他们换着法子折磨文天祥,从舒适的暖房到臭气熏天的黑牢,从软到硬,无所不用。
但文天祥软硬不吃,
文天祥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
其中有两句话,是他内心的写照: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蒙古贵族们没有办法了,只好让忽必烈出场。
忽必烈是一个接受过长时间汉化教育的人,他深知,杀掉文天祥很简单,但要征服他心中的信念是困难的。
他以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对文天祥说,你是真正的人才,留在我这里做个宰相吧。
文天祥拒绝了他!
忽必烈反复劝说,都没有效果,他实在无法了,只好对文天祥说:你想干什么,自己说吧。
文天祥昂头说道:只求一死!
好好的活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呢,那个道义就那么重要?
他佩服这个人,但也不理解他,
成全了你吧!
1283年,文天祥被押往大都的刑场,他到达刑场时,周围围着无数百姓,他们将看着这个英勇不屈的人被处死。
文天祥提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问题,南是哪个方向,立刻有百姓指给了他
他向南方跪拜行礼,然后坐下,从容不迫的对行刑的人说:
我的事结束了。
这一天,文天祥是真正的胜利者!
他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了所有的人,在这场以个人对抗一个国家的战争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
他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元朝的统治者们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其实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带诏中,这也是他的遗书。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此诚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
文天祥的行为告诉了所有的人,肉体可以被征服,但道义是不会被征服的。
这种道义,不但属于每一个人,也属于他们的国家,民族。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69'
我们介绍文天祥不但是要介绍他的伟大,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作为典型人物,文天祥的行为及思想很值得研究,我们在前面说过,很多看起来不相关的事情,是有着很深刻的联系的,文天祥的行为与后来明朝众多的正臣及东林党的产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将在今后的文章中揭示这种隐秘的联系及其产生原因。
而元朝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不了解自己统治下的这些人在想些什么,也不想了解,而文天祥却作为一个楷模,成为了被统治者的精神偶像。
这样的统治是不会牢固的。
蒙古贵族们很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他们不接受汉化,不与汉人通婚(梦想娶赵敏的人就放弃吧),他们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法达成共识。加上时不时又出来几个贵族叫嚣着把汉人都赶走,拿农田去养牛羊,幸好当时的丞相脱脱阻止,这个愚蠢的主意才没有得以实现。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脱脱不是后来的那个脱脱,这个元初的脱脱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就是因为他的建议,元朝军队在攻陷很多城市后,没有大肆屠杀当地居民,而是不断向农耕文明发展,此人实在是功不可没。
另外说两句,看元朝史书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他们的名字经常重复,动不动就是帖木尔,脱脱等,我曾写过一首打油诗:
纸头皆挂帖木尔,抬眼望去尽脱脱
玩笑而已
在元朝的大家庭里,家长对家庭成员似乎没有什么感情,看中了什么就抢什么,仿佛这个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双方越看对方越不顺眼,既然过不拢,就分家吧
可问题是这个家里干活的都是家庭成员,离开了他们,这些蒙古贵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一方要分,一方不让分,就只好使用家庭暴力了。
可是这些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已经在享乐的生活中沉沦了,有的连马都不会骑了,他们除了欺负家里那些手无寸铁的下人外,并无其他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