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为王-第6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官两人商议过。”还是王越出来答,“一切当以太保马首是瞻。”
政治上的事,复杂起来,千言万语也说不清楚,简单起来,说这么一句也是足够了。
“好,好,好”张佳木极是欢喜的样子,看了看两人,笑道:“大约两位也猜出来了,迟了几天才请两位出来,又到我这里来,是锦衣卫想请两位过来帮手……既然两位没有什么意见,那么,就过来帮我的手,如何?”
说起这个,王越和余子俊也是不禁相视苦笑。两人都是极聪明的人,从王越开头的表现就可以料到有这么一天,但一想起堂堂进士及弟,翰林留馆学士,到现在居然要由文转武,这心里的这一道坎儿,还真是难过。
“两位放心。”张佳木笑了笑,向着两人道:“借重两位的仍然是文事,不敢以武事相托。”
其实短短一瞬之间,王越倒是想通了,当下欠了欠身,笑道:“太保看重,下官还有什么可说的?就是叫下官去领兵,亦是没有什么不可。”
他素来在文官中以知兵著名,历史上其实也是很有名的统兵大帅,曾经在延绥等地镇边十余年,统兵最多时超过二十万,是明中期有名的将帅之一,后来官至兵部尚书,封伯爵,都是因知兵所致。
当然,这些张佳木还不大清楚,所以王越自陈之后,他只是笑道:“将来必定有借重之处,现在,我们还是有什么说什么……来人”
在他的命令之下,有人捧着一个黄杨木的大托盘进来,轻轻放在王越和余子俊的身前,盘上有一块红绸méng住,一时间,两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
“王大人我要借重他到督导局去,监督各地的火耗归公的情形,至于余大人,要借用的就是在这里了。”见两人有点懵懂,张佳木伸手一指,笑道:“请掀起布来看。”
“是,敬如命。”
因为是余子俊的差事,所以干脆就是他的掀开,一掀之后,两人倒都是傻了眼了。
满满一盘,全是黄金与白银,但与当时流行的金锭和银锭大有不同之处,就是金子也好,银子也罢,全部是边上有镙纹的小小的圆币。
“这,”余子俊迟了一会儿,拿起几块金币,用手摩擦了一下,然后才道:“太保,这是怎么铸出来的?”
也难怪他奇怪,当时铸币业极为不发达,铜币都只能铸的平滑,以铜铅杂兑的办法铸成,但因为股本少,所以产生的钱息也很有限,而眼前这些金币,表面平滑,而四周有纹饰,正面和背面,都有极漂亮的图案,而数字,则是清清楚楚的一个“当一钱”三个字。
就是说,这一枚金币,是一钱重。
所有的金币重量都是一样,银币则是最重的一两一枚,还有五钱一枚、三钱一枚、两钱一枚、一钱一枚。
一钱以下,便是没有了。
不需多说,眼前这两个政治经验丰富,也略懂经济之道的大臣,立刻就明白了张佳木的意思。
“太保是要以此金银币发行天下?”余子俊的声音又惊又喜,手中拿着一摞银币,问道:“做工精巧,且有纹饰防伪,如果大量发行,足够通行天下了”
王越倒是颇有疑huò,问道:“敢问太保,怎么没有分币?”
当时的物价很低,哪里能如后世影视剧那样,动辄一锭大银抛将出来。要是真的,恐怕立刻被人扭送官府。
'  '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三十七章 银本
实际的情形是,一两银子就是巨款,要分割开来使用,试想,当时的地价是旱田三四两到五六两一亩,江南一带的水田才是十两不到的价格,一个人随身带几两银子,就足够穿行百里的使费了。
而最麻烦的就在于此。
银子是官府或是官府认证过的炉房熔铸的,所有官府出来的银锭都是九成九以上的纯度,然后再流通到市场。当然,市场是不能容纳那么大的银锭,必须把银锭剪开了使用。从五十两一锭的大银,到十两,五两,一两,五钱、一钱、五分,依次向下。
如果明朝有大量的铜钱做为辅币,银子原本是不需要铰的那么碎的……但实际上铜钱的铸造始终不足,就算是洪武年间最高峰的一亿多钱也就等于南宋年间最低产量的一半也不到。
制钱不足,在银本位的经济环境下,银子只能不断的铰碎,再熔铸,再铰碎流通,再一次回收熔铸。
在这种循环流通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熔铸带来了成色和纯度的问题,官炉成色高,纯度来,民炉则纯底极低,在这种一收一熔的环节中,就不知道多少穷人百姓遭受了不该受的损失。
而因为银子这种贵金属货币的保值属性,在流通过程中,太多的富人选择把成色好的大银锭收藏起来,甚至有些富人专门挖掘大型的地窖来做这种事,一收几万两几十万两上百万两。
这在明朝绝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种社会常态。
银子涌入再多在市场上流程却仍然不顺畅,百姓仍然苦于货币储量的不足。这种不足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能克服,但当到了官府收取赋税的时候,百姓就要蒙受巨量损失了。
官府收赋税有的是实物,但越来越多的地方收的是现银。
官府收银而百姓手中无银,只能拿实物去抵换现银,然后拿低价卖出实物的银子去交税,等过了收税的时间,物价回升,然后又只能拿低价卖物品的银子再高价购买生活用品。
这样一个循环,就是大明几千万户百姓每年都要遭受到的掠夺。
这就是一个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不作为和苟且给它治下的居民所带来的困拢和麻烦,当然,大商人,地主、士绅,在这种货币政策上是占便宜的。
到了明朝后期,白银大量流入,超级富豪和大官绅越来越多,他们穷奢极欲,但百姓的生活却根本没有大的改善,原因就在于银本位下的这种货币垄断。
官府在富人身上收不到税,富人又不停的转嫁到穷人头上,国家越来越穷,百姓越来越无法忍受,而中产以上,却越来越富裕。
到了明末时,就是这种怪象,明明有三分之一的白银流入中国,富人们富的流油,已经有身家在千万两以上的超级富豪出现,而与此同时,崇祯皇帝穷要的当裤子,西北和河南的百姓要易子而食,而那些富豪们却是歌舞不休,享乐无度。
不仅是北京的勋戚和官员了,整个南方亦是如此,在悲催的商税征收制度和银本位制度之下,再加上天灾**和王朝末世特有的**吏治,大明要是能不倒下,那才是真正的奇迹。
为了解决银本位的麻烦,也就只能以银本位的办法来解决。
办法就是铸币。
以金币和铜币为辅币,事实上大量流通的货币将是面值不等的银币。而在铜币充足的前提下,银币价值到钱就可以了,底下的分完全能用铜币来代替,甚至等铜币发行量够了,钱一级的银币也不必再铸,只保留以两为单位的银币就可以了。
至于金币,现在只是少量发行,毕竟中国的黄金储量并不多,现在的黄金储备根本不够实行金本位。
事实上,到百多年之后,英国在有了充足的黄金储备以后就开始了金本位时代,在现在这种时候,在全球贸易没有开展之前,任何国家都没有可能实行金本位的货币体系……张佳木现在铸造金币,不过是要给后人留一个可行的思路罢了。
银本位,只能是银本位。
但铸成银币的办法来流通,兑换容易,保值容易,收藏也容易,要紧的是,银币不可能是纯银,而是以银、锡、铅混合起来铸成,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要把银子深埋地底影响流通的富人们也只能放弃这种愚蠢的做法。
当权者的一个细节,就能影响整个社会,岂能不慎?
……
在张佳木说明银币的铸造办法之后,余子俊面部神情也极为复杂,以他的聪明,不会不理解这其中的含意,当然,更深的意思,一时半会的他也是想不起来,所以他直接先问道:“太保,这样的铸币法,银息几何?”
“总在三成左右吧”
这个时代的专家倒也没有叫张佳木太过失望,发行银币,对发行者来说,银息就是第一笔的直观收入。
“三成银息,发行十万就是三万两的收入,百万就是三十万两的收益。”
虽然声音还算冷静,不过余子俊和王越彼此对视一眼,均是看出对方神情里的意思。
“太保……”余子俊欲言又止。
“余大人有话请说”
“太祖皇帝当年发行宝钞……”余子俊狠了狠心,道:“以官府之力推行银币,这当然没有问题,但下官唯恐会重复当年宝钞的覆辙”
明太祖发行宝钞,就是拿一张纸,在上面写着一万贯,然后他老人家就把这纸当一万贯来用了。
其实明初发行纸币,完全是宋元两季的传承,宋的交子就是民间汇兑业务产生的巨额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