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里发射了自服役以来最多的炮弹:11日和12日,“欧根亲王”号共发射633发炮弹;其后两天的数字是14日246发、15日368发。然而德国海军近乎疯狂的炮火支援并没能挽救失败的命运,库尔兰半岛的德军最终不得不接受被切断与本土陆上联系的现实。
10月15日,“提尔特遣队”撤往格丁尼亚。但也许是受失败感染,“幸运战舰”这一天再次遭遇不幸,弥漫在海上的大雾影响了军舰的视线,“欧根亲王”号的舰首结结实实地扎进了“莱比锡”号轻巡洋舰的舰体中部,几乎把对方截成两半。两艘军舰就这么卡在一起飘浮在波罗的海的水面上,损管人员紧急出动,14个小时后才成功地把它们分开,幸运的是在此期间始终没有遭到敌人的攻击。这次碰撞给“欧根亲王”号带来的是半个月的修理,而“莱比锡”号则要悲惨得多,它从此没能恢复正常,只好作为浮动炮台使用。
11月下旬,困守瑟尔韦半岛(位于萨列马岛南端)的德军战线吃紧,“提尔特遣队”再次奉命救火。20…21日,离开船厂还不到半个月的“欧根亲王”号带领三艘驱逐舰和四艘鱼雷艇又一次满负荷使用了他们的主炮,两天之内,德国重巡洋舰发射了514发203毫米炮弹。但这几百发炮弹却无法阻止覆灭的命运,23日,苏军攻克瑟尔韦半岛。
由于德国空军被迅速削弱,已经无力为陆军和海军提供空中掩护,德国军舰不得不面临严峻的空中威胁。趁着12月份波罗的海沿岸战场难得的平静,“欧根亲王”号进厂改装,加装28门40毫米和20毫米高炮,大大增强了防空能力。
二战最后一年的到来对德国海军就意味着大撤退的开始,他们搜集一切可以搜集到的船只从库尔兰、从东普鲁士、从但泽撤出侨民和军队,从客轮到汽艇、从袖珍战列舰到鱼雷艇全都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其规模和状况颇似4年半以前的敦刻尔克,但范围要大得多,当事人恐怕也发不出“我们一定会回来”之类的豪言壮语。还能作战的军舰在运人的同时承担着为船队护航和支援陆军作战的任务,繁忙的工作让“欧根亲王”号满负荷运转。1月的最后三天,“欧根亲王”号再次带领驱逐舰和鱼雷艇出动,支援萨姆兰地区的守军,这三天里它发射了855发主炮炮弹。
从前一年的10月开始,“欧根亲王”号和海军其它作战舰只一起,以自己的舰炮火力最大程度地支援陆军作战,试图阻止苏联红军的推进,但所起到的作用不过是稍微延迟了一下红军高速前进的脚步。几个月连续作战使203毫米炮弹消耗极大,1月结束的时候,“欧根亲王”号由于弹药缺乏,不得不停止对陆军的支援,转而在苏联红军的炮火下全力转移聚集在但泽附近的德国侨民和军队。在战事正激烈的时候,“欧根亲王”号的舰员们又见到了他们的首任舰长布林克曼,现在他已经是中将了,于1月6日被任命为波罗的海舰队的代理司令。
3月,但泽和格丁尼亚附近的战事达到白热化,“欧根亲王”号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足够的弹药补给,重新回到但泽湾。这时,其他大舰或被击沉、或瘫痪在港内,它成了德国海军可以出动的最大舰只。为抵抗苏军的猛烈进攻,“欧根亲王”号所有火炮一齐开火,该舰的“受害者”——“莱比锡”号这时也在格丁尼亚作为浮动炮台,和重巡洋舰并肩作战,在舰炮炽热火力的掩护下,德军得以在3月22日前勉强守住从但泽到格丁尼亚的战线。但苏军在22日攻占索波特(位于但泽和格丁尼亚之间)切断了德国人的战线;28日,“欧根亲王”长期作为母港的格丁尼亚易手,两天后,苏联红军进入但泽。
但泽失守的第二天,“欧根亲王”号在苏联人的空袭中被火箭弹击中,9人阵亡,这也是该舰在战争中最后一次受伤。4月4日,“欧根亲王”号执行了最后一次岸轰任务,打光了所有的203毫米炮弹。在整个3月和4月的开头几天里,该舰共发射了4871发203毫米炮弹和2500发105毫米炮弹,超过1944年10月以前4年多发射炮弹的总和。
耗尽了弹药的重巡洋舰留在前线已没有多大意义,该舰先是返回基尔,然后与“吕佐夫”号一起前往施魏因蒙德,最后单独驶往哥本哈根。途中在施魏因蒙德再到英国飞机空袭,好运气证明自己没有抛弃这艘德国军舰,该舰再次毫发无伤。4月20日,“欧根亲王”号抵达哥本哈根,与在这里驻扎的“纽伦堡”号轻巡洋舰会合,并在这里待到战争结束。
◆ 最后的岁月
1945年5月7日,“欧根亲王”号与在哥本哈根的其他德国舰只一起向英军投降。第二
天,德国正式投降,英军也于当天接管了这些德国军舰。接下来的20天里,德国水兵享受着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每天除了例行的保养和警戒几乎无所事事,于是有人想出一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学开汽车。舰员们先说服了英国警卫,然后又在码头上找到一辆卡车,开设了这个临时“驾驶培训班”,至于燃料更不成问题——码头的仓库里就有不少。练习了几天就开始考试,科目是开车绕一个码头仓库转一圈,转下来就算合格,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几乎所有学车的人都拿到了驾照。
5月27日,“欧根亲王”号接到了出发的命令,它和“纽伦堡”号一起,在英国防空巡洋舰“狄多”号和重巡洋舰“德文郡”号的护送下移泊威廉港。“狄多”号在临别时给“欧根亲王”号发来一条灯光信号:愿下次相见时如意。但这两艘军舰再也没有“下次相见”的机会了。
半年之后,根据战胜国对缴获的轴心国舰艇抽签分割的结果,“欧根亲王”号成为美国海军的财产,并于12月13日驶往威瑟蒙德。美国海军接手后,按惯例将其划分为“未定名的辅助舰”(IX编号系列),重新将其编号为为IX…300;正式的舰名是USS PRINZ EUGEN(美国海军“欧根亲王”号)。听到这个消息后,德国舰员如释重负,他们原先担心军舰会被苏联红海军接收,他们则会被扔进战俘营,现在至少牢狱之灾是免了。
美国海军上校亚瑟&;#183;哈里森&;#183;格劳巴特成为“欧根亲王”号最后一任舰长,他上任后就给IX…300带来了很多富于“美国特色”的东西:多了不少美国水兵,日常供应变得极为丰富,舰上装设了不少咖啡售卖机,还有一个不光彩的改变——专门隔出了“有色人种专用住舱”。接下来美国人下令整修该舰,保留全部武器,还找回了一些德国投降后离去的舰员,这使德国水兵们浮想联翩:有人猜是美国要将她编入自己舰队,有人猜要卖给其他国家,也有人猜是一个富翁看上了这条军舰。
1946年1月13日,美国海军的“欧根亲王”号在德美混合舰员操纵下从威瑟蒙德起航,对长时间的港口生活感到有些厌倦的舰员们对此热情高涨,9天之后抵达目的地——美国波士顿港(期间那个“有色人种专用住舱”没有派上用场)。途中机械故障频发,德国舰员正好借此机会让美国舰员熟悉了这艘战舰,同时他们也互相熟悉。之后,一部分德国船员完成使命,启程回国,另一部分人继续留下来,协助接下来的任务。
在美国的德国舰员过得还算开心,他们第一次见到了普通美国人,而普通美国人也第一次亲眼目睹德国军人。美国人和德国人都对对方有着浓厚的兴趣,都急于知道对方真正的生活状况和这些年来的经历。有一个小插曲,“欧根亲王”号刚到波士顿时,一个美国人对一名德国水兵说:“你们长的和我们一样,做起事来也一样。”这句话使这个德国小伙子大为吃惊:“什么?难道美国人以为德国人嘴里都叼着一把刀不成?”在波士顿停留期间,德国舰长和几个船员还被当地的广播电台请去做了一个面向全美的直播节目,他们在节目里介绍了欧根亲王号的战斗经历和德国战前的日常生活。还是在波士顿的时候,这条传奇军舰的最终命运最后由几乎无所不能的媒体揭晓了:做为即将在太平洋进行的新式武器——威力无边的******实验的“豚鼠”。
不久,欧根亲王号被送到费城,在那里为最后“上路”最准备。到此时为止,德国舰员已经陆续离开美国回国了,现在剩下的都是技术岗位的德国舰员,大量美国方面的人员已经上舰。在沟通上双方有一些障碍——比如各个岗位,各个部件的德…英名称转换的问题,不过到2月初,“欧根亲王”号又能出现在海上,进行试航,随船的还有许多美国海军其他人员和专家。此时,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