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9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璉I是被作为一种战斗机来设计的,因此它的武备很强大,准备在机鼻处安装4门20毫米航炮,带有陀螺瞄准装置。
按照谭克的习惯,他制作了一个1:1的木制模型(无动力滑翔机),以验证飞机的气动外形。令他的阿根廷同僚们惊讶的是,谭克亲自驾驶这架滑翔机上天,由1架双发飞机在2000米高度拖曳飞行。滑翔机释放后,谭克驾机做了长距离滑翔,以验证飞机的三轴稳定性、副翼的功效和飞行控制系统的反应情况。经过一系列飞行测试,谭克得出结论,飞机在总体设计上没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箭…II 2号原型机的首次试飞在1950年6月16日,28分钟试飞后,韦斯上尉宣称:“箭…II是一种高性能的飞机,快、灵活、爬升性能好,且易于操纵。” 1950年6月19日进行了第2次试飞,由谭克设计队伍里带来的原德国空军飞行员伯赫林斯(Behrens)驾驶。飞行时间24分钟,伯赫林斯做了小角度俯冲,但在着陆滑跑过程中,飞机起落架减震器出现故障,导致机腹与地面接触,造成了一些损伤。
在接下来的数周里,谭克完成了大量试飞。新飞机性能不错,赢得了广泛赞誉,但和它的堂兄弟米格…15一样,它也有其固有的弱点——在飞行包线的边缘出现操纵困难。作战半径短也是一个问题,直到第5架原型机时才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和前面4架原型机的红白相间的涂装不同,第5架原型机整个机身全部涂成银白色,一根红色箭头纵贯机身。红色还延展到翼梢、垂尾顶部和整个水平尾翼上。第5架原型机的机翼也进行了改进。 
在2号原型机进行试飞的同时,3号和4号原型机也被制造出来,在1952年进行综合测试。但是就在阿根廷总统胡安&;#183;多明戈&;#183;庇隆(Juan Domingo Peron)参观位于科尔多瓦的飞机工厂时,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伯赫林斯驾驶3号原型机进行展示飞行时,飞机坠毁,他当场死亡。
5号机是最后一架原型机,它的机身和机翼结构都进行了改进,扩展了作战半径,因此被单独命名为箭…IIe。它最大的特点是加强了的机翼,包含有两具油箱。就在飞机进入最后的设计定型阶段时,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打击了阿根廷,迫使其大大放慢了武器装备的过程。许多项目都被紧急叫停,耗资巨大的箭…II项目也在暂停之列。1955年庇隆政府倒台,这也意味着箭…II项目再也不会被恢复了。
在20世纪50年代初,阿根廷曾经有机会站在世界航空领域的最前沿。Pulqui(在当地的Mapuche语中是箭的意思)系列喷气战斗机是阿根廷向喷气机领域做出的一次冲击,它几乎有机会将阿根廷工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当然,这没能成为现实。今天,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空军博物馆内还可看到箭…I和箭…II 5号机。
&;#164;印度风神——谭克的最后足迹
谭克率领的设计团队在阿根廷的发展失败后纷纷做鸟兽散,大部分去了美国谋生。而谭克将精力转向了另一件事情上——他想返回德国——但最后却移居印度。50年代初的印度凭借与英国的“特殊关系”,先后引进了“吸血鬼”、“猎人”和“蚊蚋”等第一代喷气战斗机,又向法国购买了“暴风雨”式和“神秘IV”式战斗机,一步跨入喷气时代。但是同时拥有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航空制造体系的5种战斗机也让印度空军后勤部门吃足了苦头。到50年代中期,为了减轻后勤供应的压力,同时也给刚刚起步的本国航空业一个发展的机会,印度空军提出发展国产多用途战机,计划代号:HF…24“风神”。
根据印度空军参谋部提出的性能要求:它必须是一种既能高空截击又能低空攻击的多用途战斗机;最大航速必须达到两倍音速;最大升限18290米;作战半径805公里。在当时,这样的指标连美国都做不到(同时期美国研制的多种战斗机最大时速都在马赫1。2左右,作战半径均不超过800公里。达到两倍音速的只有F…104和F…105,但前者为了超音速牺牲了机动性和飞行安全,而后者是纯截击机。印度对风神的要求可是多用途战斗机!)。这还不算,空军参谋部还要求设计要符合高级教练机的要求,并且稍加改进就可上舰。现在回过头去看当初这份计划书,不能不让让人佩服印度空军参谋部的想象力,要知道,1955年的印度仅有两家航空公司——印度飞机有限公司和斯坦有限公司,他们仅设计过一种螺旋桨教练机(HT…2)和特许组装过英国吸血鬼战斗机。全印度航空界只有3名本国高级工程师;没有厂房;没有工程机械;没有结构测试平台和风洞。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被交给了总部设在班加罗尔的印度飞机有限公司。由于必须攻克的技术难关太多,而公司整个设计部门只有54人,工程制造部门甚至只有13人。无奈之下,印度飞机有限公司从喷气机的故乡——德国请来了曾在福克&;#183;武尔夫飞机公司任职的库尔特&;#183;谭克和他的助手米特&;#183;霍伯尔,两人于1956年8月到达班加罗尔担任设计组领导。除此之外,印度飞机公司还雇佣了另外18名德国设计师。
正式的设计工作开始于1957年6月,1959年初,第一架全尺寸木制样机完成,这离1958年4月10日印度飞机有限公司和国防部的最后一次协商会还不到一年时间,德国设计师的作用不可低估。样机测试于1959年4月1日开始,这架双座机由C…47运输机拖带并在3660…4570米高度释放,到测试结束时一共飞行78次(这是在没有风洞的情况下想出来的检验气动外形的土办法)。第1架原型机(HF…001)于1960年4月开始组装,11个月后开始动力滑行实验。经过3个月全面的地面实验,HF…001在1961年6月17日实现首飞。第一次正式飞行是在7天后,当时的国防部长V&;#183;K&;#183;克里什纳&;#183;门农观看了试飞。从那天起,HF…001有了印度空军的标志并被赋予系列号BR…462。1961年11月,用于结构测试的机体完成并在班加罗尔的测试平台进行了广泛的结构和功能测试。1962年10月4日第2架原型机BR…463加入试飞。BR…830是第3架原型机,于1964年进行了测试。
1967年,谭克与印度方面的聘用合同到期,他随即回到德国,1983年,一代航空天才库尔特&;#183;谭克在故乡逝世。
第479章米格21与f…4的较
   越南战争后期,美军希望尽快体面撤军,逃离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死亡与伤心之地”。在与越南进行谈判过程中,美军采取朝鲜战争后期的做法:“边谈边打,以打促谈”。1972年12月中旬,预期的停战谈判破裂后,恼羞成怒的美军从1972年12月18日至12月29日,发动了越南战争中最大规模的“后卫…2”空袭战役,动用200多架B…52战略轰炸机、70架F…111A歼击轰炸机、1200架战术航空兵飞机(以F…4为主)、150架SR…71、RA…5C、EB…6B等各型侦察机、电子干扰机,连续、集中、大规模、高强度地轰炸河内、海防、太原等战略要地。越南人民军空军歼击航空兵奋起反击,在越南北部上空对B…52轰炸机及F…4战机进行拦截作战,双方进行了多次空战。本文主要描述此次战役期间越南人民军空军歼击航空兵米格…21歼击机拦截B…52、与F…4格斗的胜败得失情况。
美越双方主要空中力量 
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是波音公司1948年研制的亚音速重型轰炸机,1955年服役,有A、B、C、E、F、G、H等多种型号,到1962年停产时共生产744架。B…52长48。13米,翼展55。53米,最大速度约1000公里/小时,空中加油后最大航程160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221。5吨,最大载弹量32吨。可携带核****和常规****,可加挂近程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各20枚。B…52机群可同时把几百吨****投在一个地区,实施大面积“地毯式”轰炸,是越南战争期间的主要战略轰炸力量,共对越南、老挝、柬埔寨地区进行过126615架次轰炸,主要攻击政治、经济中心、重要军事目标、交通枢纽等,给越南造成了极大损失。B—52轰炸机的主要弱点是隐身性能差,雷达反射截面大,易遭防空导弹及歼击机的攻击,执行任务时,需要战机护航和支援。 
F…4“鬼怪”式双座远程战斗机是原麦克唐纳公司50年代研制的全天候舰队防空战斗机,1960年投产,原为海军研制,后来空军也大量装备,是60…70年代美国海、空军战术航空兵主力机种。F…4长19。20 米,高5。02 米,翼展11。77 米,实用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