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9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习以为常,而当时中信的这一举动,一度引起过争议,习惯于“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封闭式思维的人们,对此确实难以理解。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的人,也不赞同债券利率高于一般政府贷款和进出口贷款,说中信干了一件赔钱买卖。但事实胜于雄辩,仪征化纤厂以突出的效益证明中信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次集资创举被称为“仪征模式”。
在对外发行债券的同时,中信公司大胆地开拓租赁业务。1981年,中信与北京机电公司、日本一家公司共同筹建租赁公司,为北京市的“北京”和“首都”两家出租汽车公司从日本租赁汽车各二百辆,中信公司帮助出租车公司解决外汇问题,汽车公司则付人民币。尽管这一计划初提出时被一些人指责为变相进口,但在不到两年时间,两家出租公司所租赁来的汽车就赚回了所付的全部资金。自此以后,租赁业务在中信大张其帜,甚至发展成为其一大重要的业务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与外资合作经营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的租赁部等。
资本家又是政治家
上世纪80年代后期,CITIC发动了收购香港之战。1987年1月16日,香港CITIC决定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其后,又收购港龙航空38。3%的股权,取得香港电信公司20%的股权。香港媒体一片惊呼:荣毅仁“收购香港”。实际上,当时投资于香港的内地资本系统企业已超过1千家,其投资总额超过250亿美元,遥遥领先日本120亿美元和美国70亿美元,而其中2/3以上是以CITIC为首的华润集团、光大实业、中国银行、招商局、中国旅行社等所占有的。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选举荣毅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这位76岁的红色资本家又重新扮演起政治家的角色,再次把自己亲手缔造的商业王国交给了他的助手魏鸣一和王军。
荣毅仁的一生,始终在资本家与政治家之间转换。有一位香港记者这样形容荣毅仁:“身材高大、满头银发,一身法式双排扣西服,挺直的腰板,总给人以器宇轩昂的感觉。”其实,刚毅仁厚的荣毅仁喜欢的名言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第474章荣氏百年家族神话
   连续三年的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荣智健都始终稳稳地坐在前三甲的位置,从2002年的7。8亿美元,到 2003年的8。5亿美元,再到2004年的14。9亿美元,仅隔两年,财 
富几乎翻了一番。
和荣氏家族鼎盛时候相比,荣智健的商业规模虽不可同日而语,却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神话,荣氏家族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迎来了一个新的飞跃。
“这恐怕和他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历史最悠久的财富家族一分子有关,家族的传统使他能够对财富有一个相对理性的态度。不至于把每一分钱都看得像下水道的井盖似的,没有窟窿就不去堵。”著名财经评论员郭松民这样评价说。
出身名门
在福布斯罗列出的中国富豪中,绝大多数都是改革开放后白手起家,靠搞民营企业富裕起来的一代,他们的上一辈几乎没有一个像荣智健家那样有权有势。荣智健因此有着其他富豪无可比拟的家庭背景,他未来的成功之路早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铺就了。
少年时代的荣智健生活过得非常优越,即便是在解放后、50年代公私合营等重大时势变迁和经济冲击的时候,由于荣家所处的特殊地位,都没有对他的成长产生过负面的影响。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荣智健才十几岁,就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红色英国Singer敞蓬跑车。1959年,荣智健在天津读大学时,正值大跃进,很多学生连馒头都吃不起,荣智健却能经常请他的同学一起去吃排骨。
有许多人都认为如果不是他父亲荣毅仁的影响,他在香港根本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没有中信和他父辈的背景作为依托,荣智健的创业之路肯定要比想象中艰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马克锋说。
荣智健本人却不这么看,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于个人来说,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这和大多数世家子弟的论调如出一辙。
逆境磨练
荣智健大学毕业时,荣毅仁已调到北京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以其家庭的背景,无论是到****国家机关还是回上海工作,荣智健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但他决定到基层去磨练一下自己的意志。
他只身来到吉林省长白山水电站,从实习技术员干起。在水电站,他从不摆富豪高干子弟的架子,工作起来踏踏实实,而且非常平易近人,领导和同事们无不对他刮目相看。
在水电站干了还不到一年,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荣毅仁自身难保,成为红卫兵的专政对象。政治斗争的无情使荣智健也受到了牵连,被发配到极其偏远的四川凉山自治州龚嘴水电站工作。
荣智健在那里呆了整整六年,几乎什么粗活都干过,这样的磨难是荣智健有生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不光是他没有,他的祖辈也没有。他所遭遇的一切不幸不仅让他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也使他从此养成了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性格,多年后他闪电般地在香港掀起一轮收购狂潮,跟这样的性格不无关系。
独荡香江
1972年,荣智健回到北京,进入机电部电子研究所工作。又一个六年过后,他告别妻儿,持着单程探亲签证,独自南下香港,开创了他新的事业征程。
他的堂兄荣智谦和荣智鑫早于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到香港定居,荣智健到来的时候,他们正准备办一个电子厂,荣智健加入他们的行列,三兄弟各占三分之一的股份。荣智健的第一笔创业资金是父亲为他提供的100多万港币。
1982年,这家名叫爱卡的电子厂被美国一家大企业收购时,荣智健得到了720万美元,是当年投资额的56倍。
荣智健并没有见好就收。坐享其成,这不符合他的做事风格。在他看来,这么点钱在财阀遍地的香港,简直算不了什么,李嘉诚、霍英东这样世界级富豪才是他崇拜的偶像。他要像他们那样,非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不可,让荣氏家族重新焕发青春和光芒。
公司售出后不久,他便拿出其中120万美元跟几个在美国的工程师合作,在加州合资创办了CADI公司,这是全美第一家专门从事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公司。由于产品新颖,盈利丰厚,不到一年,就吸引到美国一家硬件厂商收购了28%的股份。
两年后,公司成功上市,股价一路狂飙,翻了40多倍,荣智健赚得盆满钵满,至少获得4800万美元,他的总资产超过了4亿港元。
在第三个六年里,从100万到4亿,荣智健财富的增值速度像是搭乘了火箭。
收购狂人
荣智健跟荣宗敬有点相像,敢于冒险,有魄力,他1986年正式加盟中信(香港)之后一系列大胆的收购动作着实让人看到了他雷厉风行的一面。
荣智健上任之初,第一个大手笔就是以23亿港元收购英资企业香港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在收购之前,这一提议曾经遭到许多董事会成员的公然反对,因为当时世界航运业普遍低迷,香港航空市场也很不景气。
为了说服他们,荣智健花了六个月做调查研究,他最后给出的解释是“香港要繁荣,处处得靠运输,不是轮船就是飞机,国泰已有几十年的经验,有一支优秀管理队伍,发展潜力巨大。”没想到北京总部在听到他的汇报之后,不到5天就批准了,国务院还特地批准给他们8亿人民币的贷款作为运作资金。
在尝到了国泰带来的甜头后,1990年,荣智健又以5亿港元购入港龙46。3%的股权,将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收进囊中。就在这一年,他进行中信(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以100亿港元的高价收购香港电讯20%的股权,成为这家当时香港股票市场市值最大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荣智健的野心越做越大,对于觊觎已久资产高达70亿港元的恒昌企业,他已经不再****于以前那种小规模收购了,而是想一口就把它直接给吞下。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他最终只用了40亿港元的价格就拿下了这家资本大鳄。
房地产、运输、金融、电信、基建,荣智健执掌下的中信泰富所涉足的行业无所不包。历经26年的摸爬滚打,以十几万美元起家,到如今的14。9亿美元,荣智健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在延续祖辈们的商业帝国之梦。
荣氏家族的百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