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9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2旅在侦察之余也不断对埃及在西奈半岛的军事目标发动袭击。在这些偷袭多次得手之后,埃及人设下了圈套伏击202旅的突击队,不过机警的以色列人总是能得到可靠情报,多次躲过了这种陷阱。但是最终埃及人还是成功了:在一次深入西奈半岛突袭埃军驻罕尤尼斯的一个旅级指挥所的行动中,由莫德查&;#183;古尔(Mordechai “Motta”Gur)率领的小分队遭到埃军重重围捕。古尔受了重伤,另有多人阵亡。而在随后于1955 年12月11日的Kinneret行动中,202旅在其它部队加强下跨过加利利海攻击了叙利亚境内对以色列渔船构成重大威胁的炮兵阵地。但战斗中,202旅指挥官伊扎克&;#183;本&;#183;米拉切姆(Yitzhak Ben Menachem)不幸阵亡;曾率领一个老兵组成的突击营,对周边国家的边防哨所和军营进行4次成功偷袭的拉斐尔&;#183;埃尔坦(“Rafael”Eitan)腹部受伤。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加之对埃及的大规模行动迫在眉睫,以军总参谋部决定暂停伞兵部队对西奈埃军的袭击活动,以便让埃军认为是他们的伏击成功使得以色列不敢再来挑衅,同时也让疲劳的伞兵得到休整,然后进入战前的专门准备阶段。于是202旅停止了越境渗透,一心备战。
西奈(Sinai)战役
1956年10月,英、法、以三国以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为借口,发动了蓄谋已久的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为西奈战役),企图重新控制运河、纳赛尔总统领导的埃及民族进步政府、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战前,以军总参谋部对如何使用伞兵争论再三,毕竟此战是以色列伞兵部队组建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作战,稍有闪失,则后果严重。可202旅中那些参加过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等多次行动的老兵对直取要地满怀自信,而那些从一无所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第一代以色列“本土伞兵”也对空投敌后充满了狂热与激情。在这些因素支配下,以军最终做出大胆的决定:以少部精兵出奇兵空降夺取位于西奈半岛上的要地米特拉隘口,该隘口位于苏伊士市以东66公里、距离以色列边境最近174公里处,扼守着西奈半岛上主要东…西走向的道路。只要夺取并扼守此地,便能阻断隘口以东埃军后撤和运河以西后援东进的道路。在伞兵夺取隘口后,以主力兵分四路快速突击,力求于一周内夺取整个西奈半岛。
10月29日17时战争爆发,以军伞兵第202旅第890营全体395名官兵在埃尔坦营长率领下由法国空军支援空投到米特拉隘口以东4公里处的帕克纪念碑(帕克曾是英国驻埃及殖民官员)附近。落地后他们迅速掘壕防御,埃尔坦派出一个侦察班先行向隘口方向探路,不料他们却陷入绝对优势埃军的包围之中。东部军区司令部接到前线报告后于当日命令第2步兵旅的第5和第6营立即开过运河,迎战米特拉隘口的以军部队。埃军总参谋部同时又派遣第4装甲师的主力由运河西岸进入比尔&;#183;吉夫贾法地区,两个国民警卫旅尾随前进。第2侦察团向东南运动,企图切断以色列空降部队的退路,对米特拉隘口的以军构成包围之势。
在埃尔坦的营空降米特拉隘口的同时,202旅的其余单位在旅长沙龙率领下,从以…约边境出发长驱直入300余公里(其中有200公里在敌后),绕过多处埃军防御点直奔隘口而来,在经历了28小时不停息的战斗和行军、击溃了Thamad和Nakhl两个城镇的埃军防御后于10月30 日22:30与先头营会合。10月31日中午时分,沙龙下令“武装搜索前进”——在他的词典里,就是进攻的意思。他命令莫德查&;#183;古尔少校率两个M…3半履带车运载的步兵连和坦克支队和重迫击炮队组成的侦察分队进击米特拉山口。古尔将迫击炮和运送油料弹药的卡车留在谷地外,由M…3打头。不料以军一进入海坦谷地,即遭到埃军5个连伏兵的袭击。埃军占据了东南两地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以军进退两难,只得利用临时工事进行抵抗,而从山脊上迂回的侦察连也被埃军赶了回来。更糟糕的是以色列空军的对地支援误将古尔的无后坐力炮摧毁了,而埃军的迫击炮又把他的25磅炮和运油车打成了一团火。焦急的古尔跃出战壕,高喊“我们正在死神面前徘徊,后退就是送死!”,率领全营奋力向前,他和部下满怀着强烈的个人牺牲精神投入战斗,在陡峭的山坡上迎着雨点般的子弹前赴后继的冲锋。最终以38名伞兵战死,超过100名受伤的代价于18:35夺取米特拉隘口,埃军遗尸260具后撤退。这样整个东半部西奈半岛上埃军的后撤之路被202旅紧紧掐死了。在紧随其后滚滚而至的以军装甲铁流面前,数以千计的埃军举手投降。
在完成夺取米特拉要隘任务后,202旅的1个营再次登上运输机,空降西奈半岛东南端、红海岸边的图尔(At…Tur)空军基地。其余限于窘迫的空投能力无法伞降的部队则从陆地上进军,连克Ras Sudar等埃军防御要地后,与先头空降部队会合。随后202旅挥师向南,攻克西奈半岛最南端的沙姆沙伊赫,于11月3日与从西南面赶来的第10步兵旅形成了对残余埃军的钳形合围。整个西奈战役在这里结束。
由于苏伊士战争是对埃及******的侵略,加之美苏对英法在中东动武心存芥蒂,因此国际社会进行了干预,以色列在取得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后于1957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202旅是最后撤离的部队,返回国内后,他们开始接受一种新的作战方式:直升机机降突击,这种机动方式将伴随以色列伞兵在随后的岁月里大放异彩。
“六日战争”
在“六日战争”中,以色列伞兵两线出击,从西奈半岛、撒马利亚(Samaria,巴勒斯坦与约旦河间地区)到戈兰高地,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在西奈战线,伞兵202旅在已经升任旅长的埃尔坦指挥下以机降敌后方破袭、两翼迂回的战术突破了埃及第7装甲师守卫的拉法赫(Rafah)防线。但埃军防守顽强,致使轻装的以军伞兵遭受了重大伤亡。由于埃军支援火力强劲,在步兵和装甲部队强烈要求下,丹尼马特(后来的陆军少将)指挥一支伞兵突击队搭乘直升机机降埃军驻阿布奥格拉(Um Katef)的炮兵集群后方,歼灭埃军1个大口径火炮团大部,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源源不断的步兵、炮兵和装甲部队于6月6日攻入加沙地带。随后以军又挥师南指,再次逼近苏伊士运河。6月8日,伞兵们再次饮马红海边,了10年前曾经来过的沙姆沙伊赫。
在争先恐后向苏伊士运河进军的过程中,为了抢夺成为第一支到达苏伊士运河的以色列部队的荣誉,埃尔坦坐镇旅的先锋部队第1营,与第7装甲旅展开了竞赛。虽然埃尔坦在距离运河仅25公里处受伤,但是他的战士们依旧由建国战争的老兵亚哈随鲁&;#183;大卫(Aharon Davidi)的指挥下抢在全机械化的第7装甲旅之前抵达苏伊士东岸。
在约旦…叙利亚战线上,以军要攻占从边境到戈兰高地的广阔区域,以军伞兵再次充当先锋。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员乌齐&;#183;纳尔斯基少将以米&;#183;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了该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随后第35伞兵旅在莫德查&;#183;古尔上校率领下进攻耶路撒冷旧城。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至6日晨,古尔伞兵旅已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6月7日,伞兵们攻入了自1948年停火协议以来划归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市旧城核心区域,将犹太教失落近2,000年的最神圣的圣地重新夺回犹太人手中。
在攻打耶路撒冷旧城时,以军自上至下都严令注意保护城中比比皆是的穆斯林、基督教和希伯来三大宗教在几千年来留下的珍贵遗产。为此,以色列伞兵付出了阵亡200人、受伤457人的惨重代价才抵达了圣殿山上阿克萨清真寺西墙旁所罗门圣殿唯一幸存的废墟——当伞兵们冲上圣殿山来到1900多年来犹太人魂萦梦牵的哭墙前时,都纷纷趴在墙前祷告,多少伞兵为自己见证了历史而激动的泪流满面。
6月7日,以军在夺取了全部约旦河西岸之后与约旦在联合国调停下于当晚20:00停火。但9日,以军又将单方面中止停火,兵发叙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