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8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99年底交付完毕,这些飞机中69架为美洲虎IS单座攻击机,10架为美洲虎IB双座型,另外还有12架美洲虎IM单座反舰型,美洲虎IM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专门为印度空军改装的海上巡逻机,装有龙舌兰雷达和海鹰反舰导弹,1986年1月首架美洲虎IM装备印度空军第6中队。这些飞机加上英国制造的40架,至1999年底,印度空军总共装备有131架各型美洲虎。
印度空军的美洲虎早期采用暗绿和暗灰的伪装色,现在改用和英国皇家空军类似的浅灰色涂装。该机能够携带的武器类型较多,除了普通的****外,还有BL755激光制导****,SNEB无制导火箭弹吊舱,马特拉的反跑道****,另外还有从英国引进的侦察吊舱。
由于印度已经有了核武器,许多情报机构称美洲虎将是印度核****的主要搭载平台,而更有消息称,印度已经为其担负重任的美洲虎进行了“廉价”的隐身升级,即改进了进气道,可以有效减少该机的雷达截面积(RCS)。
印度空军似乎对美洲虎念念不舍,1996年,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向印度出售了10套EL/M…2032雷达,用于换装印度空军的美洲虎IM,1999年5月,印度空军又要求HAL生产17架美洲虎IB,HAL已经于2002年3月开始交付,这批新的飞机将主要用于夜间对地攻击,HAL为这批飞机加装了激光测距器与标识目标系统,导航系统采用精度更高的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印度空军花大价钱向以色列拉斐尔公司购买了Litening目标指示吊舱,内装有广角CCD相机,前视红外传感器以及轴线激光发射器。此外,2003年,HAL又接到了20架单座美洲虎的订单,全部都加装新的导航…攻击系统,这也使得HAL的美洲虎生产线将一直维持到2007年。
当然,印度空军花这么大力气改装美洲虎是不会让美洲虎在短时间内退役的,而在南亚的天空上,冲天虎还将驰骋数十载,等到这只老虎人老珠黄时,希望南亚的天空早已经充满了和平的气息,只有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翱翔…
第430章开启空中坦克革命时代
   开启“空中坦克”革命的时代——武直米…24家族志
… 20世纪60年代,冷战对抗最激烈的年代。美苏纷纷投巨资发展新型武器,大到中子弹、核轰炸机小到小口径枪弹,各式各样的新型武器孕育而出。米…24武装直升机就是在当时情况下发展的一种“新概念”武器。当时苏联陆军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拥有大量的先 
进坦克并推出了领先西方的步兵战车。苏联陆军的将军们心高气傲。然而,直升机设计师,米…24之父,米哈伊尔&;#183;列昂季耶维奇&;#183;米里将军敏锐的意识到,武装直升机将给苏军的陆军战术带来一场伟大的革命。
● 概念出笼
米里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还是一个伟大的战术家,他的设想是研制一种“飞行的步兵战车”,这同当时尚未推出的BMP…1步兵战车想法如出一辙,不过他的想法更为超前。一架可以将一个步兵班的兵力投送到敌人纵深,并且可以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直升机将给陆军的传统战术带来变革。
1966年,米里的设想开始向现实迈进。苏联航空工业部设在莫斯科近郊的第329试验工厂(即现在的莫斯科直升机制造厂MVZ)推出一种新型战斗直升机V…24(V是俄文直升机的第一个字母)的全比例木制模型。
从外形上看,这种原型机的模型和几年后首飞的米…24原型机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实际上,它更像是贝尔…204(UH…1A休伊),特别是带有滑橇式起落架的机身。它有一个并列双人座舱,两名乘员分别为飞行员和武器操纵官(WSO)。乘员舱再往后是可以容纳7到8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的载员舱。它的主要武器包括一门GSh…23双管23毫米机炮,4到6枚反坦克导弹和2到4个UB…16…57火箭发射巢,每个发射器可以装16枚57毫米S…5尾翼可折叠的火箭弹(UB、S表示无制导)。飞行员座舱、载员舱和其他重要系统都有装甲保护。不过它仍然显得太小,难以发挥作用,而且防护比较薄弱。
第一架用于概念演示的原型机模型已经推出,米哈伊尔&;#183;列昂季耶维奇&;#183;米里希望他的计划能够得到苏联军方的支持。其实他也得到了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年轻军官的支持,但关键是苏军高官并不认可,特别是当时的国防部长坚决反对这一设想,他们认为这种华而不实的脆弱的东西根本无法和坦克相比。幸运的是,在高层领导中有一位一直热衷于武装直升机,他就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马绍尔A&;#183;A 格里奇科。1967年,米里说服他成立一个专家组,更深入的研究这一问题。专家组内部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支持者占了上风,米里的计划得以放行。1967年3月29日,国防部下属的国防工业委员会作出指示:命令米里设计局准备并实施“战场支援直升机”计划。
米里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很快就拿出两个设计方案。一种方案重7吨,配备一台1;700马力 (1268千瓦) 的TV3…117A涡轮轴发动机,另一种方案是一种10。5吨级的直升机,由两台TV3…117A驱动。设计局的试验工厂完成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洞模型和5种型号的机身全比例模型,以便由最好的飞行员和武器操纵官挑选。最终,双发的设计方案被接受了。但是根据要求,固定在机身上的一门机炮被高速重机枪代替,这种机枪装在机首下方的可旋转的炮塔内。而当时要装备的9M114突击手(北约编号AT…6螺旋)仍在研制之中。直升机将装备一种新型的火控系统,他包括一个激光测距仪、一个飞行员用的瞄准具和一具武器操纵员使用的瞄准具。该系统还包括先进的昼夜两用瞄准系统和自卫用的电子干扰装置。
● 米…24问世
1968年5月6日,苏共****委员会和部长委员会联合发出命令,要求加速发展战场支援直升机计划,即240工程。此后,已经处于高级研制阶段的原型机(后来的米…24)的设计更是快马加鞭。米…24项目在其设计师米哈伊尔&;#183;列昂季耶维奇&;#183;米里将军(米里1970年逝世后总设计师一职由季申科代替)的全力监督下进展非常快。设计项目具体由项目工程师V&;#183;A&;#183;库兹奈特索夫代替具体负责。
进入8月,工程开始进行细节设计。1969年2月,编号为“白色24”的全比例模型通过了苏联空军的象征性的审查。不久之后,原型机的框架制造工作便迅速的展开,第一架原型机机体于1969年6月完成。 
当米里决定借用已经接受过考验的米…8及其海军型米…14上的现有系统(包括发动机、主旋翼和尾桨、传动系统)后,研制工作的进度进一步加快了。但是它的旋翼和米…8的并不完全相同,它的旋翼直径要小一些(米…24的为17。3米,而米…8的为21。3米)。米…24借用了米…14上的新型TV3…117涡轮轴发动机。它还有一个相对较为“苗条”的机身,和可收放三点式起落架。相对较窄的后机身导致宽大的低压轮胎不能完全收回,只能半埋到起落架舱内,这也使庞大的起落架舱突出在外,格外显眼。
两侧的短翼带有明显的安装角(19度),这也是这型直升机的主要特征。在最早期型的米…24上,两侧的短翼上为平直翼,没有下反角。短翼上装备有机枪吊舱和两个BD3…57Kr…V火箭发射巢挂架可以携带无控火箭发射巢和****,反坦克导弹(ATGM)以每组两枚分开安装的形式装在短翼前面的两侧机身靠下的地方。为了在直升机向前飞行时保持尾桨前面不致出现乱流,尾梁呈流线形过渡到机身,并且有较大的截面积。
原型机座舱周围的玻璃为平板玻璃。乘员座椅前后布置于座舱内,前面为武器操纵官,其左后方是飞行员座椅。武器操纵官的主要任务是发现、识别目标,发射并引导反坦克导弹飞向目标,他还负责操纵机首下颚部的炮塔并且投放****。飞行员可以发射火箭弹并利用翼下的机枪吊舱以及机首的机枪射击(如果后者正在指向射击方向)。另外,座舱中还有一个随机工程师的位置。但在使用中,直升机通常似乎并不携带随机工程师。飞行员是通过一个向前开启的类似轿车门式的座舱门出入,而前座武器操纵官是通过一个向上开启的大型的座舱盖出入的。 
中段机身是一个乘员舱/货舱,可以运送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人员背靠背坐着,通过两侧的平推式舱门出入。每侧的舱门通过液压机械系统同时上下分开,下半部既作为乘员上下机的踏板。载员舱的窗户可以打开,并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