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8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人又有留学西方的经历,后来北洋海军的中高层军官基本都是这批人员。李鸿章对于外省人员大量涌入自己一手创办的海军,自然充满顾虑,然而出于人才难得考虑,又不得不如此。为驾驭这批外省籍军官,牢牢控制北洋海军,李鸿章选用非海军出身,但是立有战功,人品素著,善于调和诸将的安徽籍陆军将领丁汝昌担任北洋海军提督。对此一任命,北洋海军中一部分科班出身的闽籍中高级军官大为不满,遂结党暗中抵制,处处要挟、为难丁汝昌,企图取丁而代之,这派军官史称闽党,以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刘步蟾为首,至于军阶在刘之上的左翼总兵林泰曾,虽也是闽人,但因性格内向、懦弱,风头早被刘步蟾压过,这批军官是丁汝昌始终无法真正驾驭的,丁汝昌必须树立外省力量,以平抑闽党影响,维护自己的指挥。但在闽党之外,北洋海军高级军官中少有的外省人,“致远”舰管带广东人邓世昌,为人朴诚、敢为,与闽党格格不入,但终因性格过于刚烈,不谙官场之道,也难以被予以重用。而向来以“聪明”著称的方伯谦,虽然对于提督一职也充满欲望,但与闽党的不合作方法不同,方伯谦走的是一条捷径,对高层采取积极合作态度。这位闽系军官中的特例,且又具备近代海军知识的人物,深受李鸿章亲睐,被李鸿章、丁汝昌倚为控制北洋海军的左右手,因而一再得到升迁、重用。(按,当时由闽籍军官担任舰长的军舰上,中级军官大都是闽人,唯独邓世昌与方伯谦二人的军舰上,有大量外省的中级军官)
一路扶摇而上的方伯谦,官场春风得意的同时,私人事业也不断发展。根据其自撰的益堂年谱记载,方伯谦先后在大沽、烟台、威海、上海等地置办有房产,每到一港,必移其家眷到彼居住。而且在购置房产的同时,也陆续娶了几房小妾(其中一房纳于为父治丧期间),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仅16岁。虽然,北洋诸将多有置地购产之举,但像方伯谦这样大肆行事的,实在少见,而像方这样热衷纳妾的,更是绝无仅有。作为一名军人,过于贪图财富及享受,不禁令人担心他在生死抉择时的权衡取舍。方伯谦的行事与终日以军舰为家的邓世昌,何啻于天壤之别。 
作为一家之主,方伯谦成功地把生活安排的有声有色;但于国家而言,方的身份是一名海军军官,军人的价值需要在战争中体现。 
1894年,中国农历甲午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随着局势逐渐失控,朝鲜政府向宗主国——中国求援。经反复权衡,清政府决定派兵入朝,协助镇压起义,而对半岛垂涎已久的日本,也借此大举派兵入朝,局势异常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清政府决定派兵入朝后不久,“济远”舰受命与“超勇”一起,护送陆军前往朝鲜登陆,方伯谦被任命为编队队长,可见对方的倚重程度。当见到仁川、牙山港内日本军舰穿梭往来,大战势难避免的情形后,方伯谦遂上书李鸿章,提出5条建议,其中与海战有关的有2条:一是建议北洋在朝军舰应该撤回威海、旅顺,以厚集力量;第二条则是要求添购快船快炮,说以这样震慑日本海军。均属泛泛之谈,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但是方伯谦以副将之衔,居然能直接上书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此点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1894年7月23日方伯谦再度作为队长,率穹甲巡洋舰“济远”、鱼雷猎舰“广乙”、练习舰“威远”抵达朝鲜牙山,护卫运兵船。24日晚5时半,正当“济远”、“广乙”等舰在协助陆军登陆时,前往仁川送交电报的“威远”带来日军已攻占朝鲜王宫的警讯,方伯谦遂下令武备薄弱的“威远”号练习舰立即返航回国,而“济远”、“广乙”则待陆军登陆完毕后从速开驶回华。 
7月25日清晨4时,夜色尚未完全褪去,方伯谦指挥“济远”、“广乙”匆匆起锚,航向中国。5时半,“济远”桅盘内的哨兵发现西方地平线上出现几缕黑烟,随着时间推移,黑烟下的军舰渐渐清楚,7时整,哨兵已经分辨出高速驶来的是日本海军的“吉野”、 “秋津洲”、“浪速”3艘实力强劲的穹甲巡洋舰,此时此地与日本舰队相遇,空气骤然紧张。 
7时15分,方伯谦下令编队准备御敌,“济远”、“广乙”二舰上随即开始作战准备,随着军官们大声的口令,主炮上的缚定装置被松开,黑洞洞的炮管伸出炮门,弹药库里也忙碌起来,一颗颗巨大的炮弹、一个个包装着发射药的木筒通过复杂的扬弹装置,从甲板底层的弹药库里被提上甲板,军乐队的乐童们则两两组队,抬着弹药奔向那些无法从弹药库直接获取弹药的炮位。 
当时日本舰队处于丰岛附近的的狭窄航道,不利于展开作战,便向右偏转16度,向东航行。看见日本军舰掉头驶去,方伯谦和2舰上的官兵不由得松了口气,但很快,3艘日本军舰航行到开阔水域后,立刻又向左偏转16度,取势而来。7时43分30秒,日本编队旗舰“吉野”放一空炮,45分,“吉野”正式开火,炮弹落在中国军舰附近的海里,掀起阵阵水柱。52分,“济远”舰开始发炮还击,55分,“秋津洲”开火,56分,“浪速”开火,甲午战争中的丰岛海战就此打响。   
尽管在吨位、航速、射速、火炮数量上均处于绝对劣势,中国两艘军舰仍奋勇还击,“济远”主炮多次命中日舰,桅盘上的水兵也在用小速射炮从高处扫射日本军舰舱面,然而开战后不久,“济远”设计中的一些弊端接连显现出来。首先是位于飞桥之上的司令塔,因为位置过于暴露,很快被弹片击中,在司令塔内指挥作战的大副沈寿昌头部被击中,当场牺牲,继而前主炮炮罩接连被击中,破片在闷罐式的炮罩内四处飞散、反弹,在炮台内督战的枪炮二副柯建章胸部中弹牺牲,接替他指挥的海军学校见习生黄承勋手臂又被打断,水兵准备抬他去包扎,这位年仅21岁的年轻军官高喊“尔等自有事,勿我顾也!”,旋即阵亡,整个前主炮台内官兵死伤枕藉,竟至火炮无法转动。跟随“济远”之后的“广乙”舰很快也加入战斗,一度逼近日本军舰,准备发射鱼雷,但因日方火力过于凶猛,以及战场烟雾弥漫,能见度差而未能成功。后被日舰重创,撤至朝鲜西海岸浅水区自毁。
“济远”管带方伯谦在此前的处置均无可异议,但从大副沈寿昌阵亡后,情况发生了转变。这位家产丰厚的将领,尽管是福州船政、英国格林威治海校的高材生,又在海军历练多年,但好学生未必就是好战士。可能在战斗初起时,他心中也涌动着成为海战英雄的豪情,但当大副的脑血溅洒在他身上时,战场的残酷、无情与可怖全部展现了出来。我们不知道此后方伯谦的心理发生了如何的变化,但8时20分,“济远”150炮发射的一枚未能爆炸的炮弹砸入“吉野”轮机舱后不久,“济远”开始转舵西撤,之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据日本《廿七八年航海日志》记载,“济远”的桅杆上竟升起一面白旗,随即竟又升起了一面日本海军旗(同样的描述也出现在了《东方兵事纪略》和“高升”号船长的回忆录里),这是任何国家海军都难以容忍的行径。不久,中国运兵轮“高升”号,以及运输舰“操江”号从远方驶来,撤退中的“济远”只是稍微降了一下高挂的日本旗后,便高速驶去。结果这两艘没有武装的船落入敌手,“操江”被俘,“高升”则被日军野蛮击沉,船上千余名陆军将士为国捐躯。在脱离战场的最后阶段,“济远”舰的水兵王国成、李仕茂等自发使用舰尾150毫米克虏伯炮,连续命中尾随追击的日舰“吉野”,此后,“济远”驶入浅水区,“吉野”吃水较深,担心搁浅,被迫转舵离去。在方伯谦审核上报的“济远”舰航海日志里,是这样记述的:“我船后台开四炮,皆中其要害,击伤倭船,并击死倭提督并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这完全在捏造战果,首先,方伯谦声称击毙的“倭提督”即坪井航三毫发无伤,并参加了数月后的黄海海战;其次,“吉野”的航速高过“济远”,要跑要打主动权完全在“吉野”那边,“挂龙旗而奔”的描述实在荒唐。
回威海后,挂白旗及日本海军旗逃跑的丑事并未被揭露。海军提督丁汝昌根据方伯谦及“济远”舰上的水兵报告,为方伯谦等请奖。但信息较为灵通,且为人精明老道的李鸿章,从各处听闻到一些消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