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Magic Dragon)、“龙炮艇”(Dragonship)的绰号。哈维上尉回忆了这个绰号的由来。一天晚上,哈维驾驶他的AC…47出动,支援湄公河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受到攻击的小村落。在那里正好有一位《星条旗报》的战地记者。在目击了AC…47在夜空中向越共游击队泼洒死亡弹幕后,他详细报导了曳光弹的视觉冲击:曳光弹在夜空中划出的轨迹仿佛是龙在喷气,从远处看,加特林机枪射出的红火的曳光弹像一条奔流不止,永无尽头的小河。画面极其壮观,只不过播洒的是死亡。两位飞行员把“Puff”字样漆在了飞机机鼻上并将其作为飞机的无线电呼号。新闻界很快发现了这个,随后就开始把所有的AC…47都称为“喷火魔龙”了(Puff,The Magic Dragon!是一首美国孩子非常熟悉的儿歌,由彼得、保罗和玛丽三重唱演唱)。歌词经常被AC…47的飞行员们即兴改编了歌词,把它用到了AC…47身上——“喷火魔龙/一只在白昼沉睡的鸟/总在夜空中飞来/飞翔在一片名叫越南的土地上”。
幽灵是AC…47炮艇机的无线电呼号。这个呼号的诞生也充满了美式幽默。1965年中的时候,当时驻越南的美国空军只有一架AC…47,第一个AC…47中队——第4特别行动中队还没组建起来,许多队应有的架构、规章全都没有。一天下午,第4空中突击中队的指挥室接到第7航空队司令部(7th Air Force Headquarters)的电话,询问AC…47飞机的无线电呼号。2位第4中队的军官(都是前战斗机飞行员,对AC…47仍然抱有偏见)面面相恤,惊讶的叫到:“什么?!还要给那个该死的像幽灵一样难看的老信天翁一个战术呼号?”电话线那头传来回答“好,就叫幽灵”。无法考证这个典故的真实性,但至少它一直在空军的军官俱乐部里流传。
在1964年末、1965年初只有1架AC…47在执行任务,地面形势和关于这架飞机的神奇传说的不断流传,使得到处都是请求AC…47支援的申请。结果是,AC…47和它的机组头天夜里还在湄公河三角洲的热点地区附近飞行,第2天晚上可能又去了靠近芽庄的村庄,接下来的两个晚上又在岘港。这些飞行员和机枪能这样连轴转的执行任务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只有极端恶劣的气候才能让“老幽灵”呆在地面上。终于,在1965年春,另一套机枪武器包运到并被装在另一架C…47上。在此期间,迈阿密的国际航空公司(Air International)与空军签定合同,将一批C…47改装为AC…47。美国空军司令部要求战术空军司令部(TAC)组建一个FC…47中队。第8特别训练分遣队、第1空中突击队(驻扎在堪萨斯州福布斯空军基地)合并组成了第4空中突击中队。在Big Shoot行动期间,第4空中突击中队已经拥有20架AC…47(16架加上4架支援/备用)。但是第4空中突击队的所有飞行员在堪萨斯州福布斯空军基地开始训练时连架真正的AC…47都没有。
⊙ 炮艇机部队扩军
加特林机枪是炮艇机测试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的性能在战斗中接受了严密评估。关于
它的最后评估报告直到1965年2月仍然没有正式完成。但在1月底,太平洋空军总司令就告知空军总参谋部:他已经掌握了关于加特林机枪的足够资料,而未来的作战行动需要更多的这种武器。报告还说,测试已经显示,该型武器易于装填、维护、并能高速射击。故障率很低,且维护人员无须昂贵的专门训练。报告总结到:“它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精确而可靠的武器!在越南,无论昼间还是夜间任务都可胜任。”报告最后要求调拨126挺加特林机枪以装备50架炮艇机。空军参谋部对这个数字感到压力巨大,因为他们刚刚完成定货,交货期是1年。因此空军参谋部在对太平洋司令部的回复中称,订货工作已经展开,1965财年将拨款430万美元用于购置第一批82挺加特林机枪。空军测试小组的最后评估报告终于出来了,报告称:加特林机枪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武器,但并非全无缺陷,其回转轴上的闭锁片强度不足,仍需改进。同时机枪冷却系统也需要改进。报告最后建议在改进完成之前,加特林机枪吊舱还不适合大规模采购。
同时,成功的实战测试还是没有能够平息对炮艇机概念的批评,怀疑者仍然认为炮艇机生存能力太弱。而且他们也拿出了证据。在1965年在南越执行的支援任务中,AC…47也被地面轻武器(7。62毫米步枪居多)击中过,尽管次数不多。好在炮艇机的飞行高度使大多数轻武器子弹的弹道末端,能量衰减的很厉害。曾经有一次一发子弹穿透飞机外壳,击中了领航员的脚后跟但没有造成伤害。但这样的事例已经足以被反对派利用,空军测试小组最后的报告也得出结论:“炮艇机可以精确攻击地面目标,但同时它自身也易受地面火力的伤害。”
尽管仍有怀疑,但AC…47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性能已经深深打动了第2航空队司令摩尔将军,他要求立即得到1个AC…47中队,越快越好。1965年2月23日,费尔古森将军(美国空军高级军官)强烈赞成空军指挥官的请求。他写道:“。。。已经得到的报告显示了在消灭越共武装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同时炮艇机对对方的心理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费尔古森敦促空军加速订购更多的加特林机枪并用更先进的运输机改装成炮艇机。3月2日,空军参谋部对太平洋空军司令官对炮艇机的请求做出了回复,回复中认可了炮艇机的价值并强调了炮艇机和加特林机枪的研制是一个一体的项目。这份官方公函拉开了炮艇机部队扩军的序幕。
空军测试小组的报告指出了AC…47的尺寸限制了它在夜间攻击任务中发挥出全部的潜力。对于未来的炮艇机,小组推荐采用货舱尺寸更大,运载能力更强的运输机。太平洋空军司令部主导的一个能力研究在1965年3月12日建议空军采用C…131或T…29作为新的炮艇机平台。同时,16架炮艇机被送往南越。3月20日,太平洋空军总司令建议采用C…131,因为它速度更快且运载量是C…47的两倍。在审阅了测试小组和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的报告后,美国空军参谋部在4月20日宣布进行新平台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5月12日,空军参谋部决定采用AC…47作为东南亚地区行动的炮艇机。
6月18日,太平洋空军司令部正式建议组建1个拥有16架AC…47的中队。由于加特林机枪在生产上的困难,首批4架AC…47被装上了12挺7。62毫米勃郎宁M…2空冷机枪。但是临时凑和的M…2勃郎宁机枪远没有加特林机枪那么好使。首先,10挺M…2机枪一起开火,每分钟能射出6000发子弹,而加特林只需要一挺就可以做到!这些改装机枪还遇到了空中维护和其他问题,它们使用的弹药甚至是二战和朝鲜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可靠性成问题!因此,等到加特林机枪的产量能够****需要后,这种临时凑和的改装立即被终止。飞机、机组人员和维护人员都来自太平洋空军司令部以外。计划中的329名中队人员(79名军官和250名士兵)的1/4随第一批4架炮艇机部署。1965年7月13日,国庆前夕,空军司令部决定将第4空中突击中队派往越南,其中3架AC…47被派往越南,1架留在福布斯空军基地作为教练机。但整个部署工作在11月9日才最后完成。第4空中突击中队以芽庄为基地,并向岘港、波来古、边和和芹苴派出了3架飞机和5…6名飞行员。1架留在芽庄。他们在建制上隶属于第14特别行动大队(14th Special Operations Wing),这是一个古董飞行单位,装备的几乎都是过时的活塞式飞机——A…1E、C/AC/EC…47、U…10等等。
⊙ 死亡山谷
1966年3月9日,第4空中突击中队的1架炮艇机(编号幽灵…70)与第1空中突击中队的A…1攻击机一起出动支援一支陷入苦战的地面部队。战斗地点在离老挝边境仅仅2英里的A Shau兵营,这个兵营在一个1英里宽的山谷里,四周山峰环抱。北越方面出动了2000名正规军,20名美国特种部队士兵和375名南越士兵被包围。在北越军队的猛攻下,他们被迫退守防御圈东北角的1个碉堡内。子弹、迫击炮弹雨点般的落下,他们随时都可能支撑不住。
3月9日上午11:20,威拉德&;#183;柯林斯上尉和他的AC…47炮艇机机组(副驾驶德尔贝特&;#183;佩特森中尉。其他成员是J&;#183;L&;#183;米克中尉、领航员J&;#183;G&;#183;布朗上士、空中机械师和J&;#183;特纳、炮手R&;#183;E&;#183;福斯特上士)在前一晚刚执行过任务,疲惫的他们被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