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7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56山地兵团:由于是山地步兵团,因此他们在帽子上以及右上臂佩戴有山地兵雪绒花标志的热带版本。如上文所言,这一徽章是在传统雪绒花徽章的基础上将底色改变为沙漠色而成:
由于非洲军团独特的作战环境,分发给官兵们的全套单兵装备都作了特殊的处理。例如皮带、背带、储物袋、****套等等,都被加厚。金属制品,例如防毒面具罐,都被涂上了沙漠色。皮带扣也涂上了橄榄色。
第381章昔兰尼加会战
   希特勒点将救盟友
北部非洲处于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和撒哈拉沙漠之间 ,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列强争夺的焦点。至20世纪初,法国占领了北非东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图尼斯,英国控制了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意大利抢占了中部的利比亚。
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德军入侵西欧时见有利可图,便参加进来,在法国后背捅了一刀。墨索里尼作为古罗马帝国的后裔,一心想恢复昔日的辉煌,建立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对法战争结束后,他眼见英国忙于保卫本土,其在北非的守备兵力十分薄弱,认为这是实现其狂妄计划的千载难逢的良机,遂令伦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率50万意军于1940年9月13日发动了入侵埃及的攻势。意军的行动对英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如地中海航道被掐断,英国所必需的补给便只能绕道好望角,这等于被扼住了咽喉。丘吉尔断然决定向埃及增兵。12月9日,得到加强的英军共5万人在英军中东总司令韦维尔于将军指挥下发起反攻,至次年2月7日几乎全歼意军8个师,俘虏13万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
希特勒并不希望墨索里尼在北非大动干戈,他的主要力量和兴趣集中在征服苏联的计划上。但在意军于北非发起进攻时,曾主动提出提供一个装甲师以示支援,被担心请客容易送客难的墨索里尼婉言谢绝了。意大利在北非扩大侵略的同时,又于1940年10月28日发动了对希腊的入侵。意军入侵希腊干扰了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计划,这下他火了,赌咒发誓说不给意大利一兵一卒,并嘲弄意军在希腊和北非的失败是自作自受。1941年1月6日,英军攻占巴迪亚,希特勒开始着急起来。1月22日,远在西边的利比亚重要军港托卜鲁克陷落了。出于战略、政治、心理方面的原因,希特勒决定援助墨索里尼。他立即命令总参谋部在原定的第5轻装甲师启程后,再派一个完整的装甲师前往北非,并挑选隆美尔为军指挥官全面指挥这次远征。
隆美尔大刮沙漠旋风
1941年2月12日,隆美尔飞抵利比亚的的黎波里城。在视察完前线之后,他决心在的黎波里东边的锡尔特建立一道防线。2月底,第5轻装甲师的坦克团在的黎波里登陆后,隆美尔立即进行了宣传式的阅兵式。为迷惑英军,也为增强意军信心,他让坦克部队在向东驶去之前,围着检阅台转上好几圈。同时用木头和纸板做了几百辆假坦克,让卡车和摩托车在这些”坦克“之间绕来绕去,而真正的坦克却避开敌机拍照,悄悄向东开去。
丘吉尔在2月中旬英军占领班加西港后即指示韦维尔停止前进,把最大的兵力调往希腊,只留下澳大利亚第9师和第2装甲师守卫昔兰尼加。韦维尔已得知德军增援北非,但他认为德军现在的兵力不会超过一个加强坦克团。在他看来,德意军队在夏末秋初未必会发动进攻。
隆美尔在指挥作战
隆美尔命令第5装甲师指挥官施特莱彻将军率该师先头部队从锡尔特出发,沿海岸线向东进行探察。施特莱彻轻而易举地向东推进了880多公里。此前,隆美尔的进军只不过是改善自己的防御姿态,但轻易的成功和英军的过分谨慎使他改变了想法,他开始准备做非洲的征服者了。他在写给柏林的信中宣称: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夺回利比亚东部地区昔兰尼加,第二个目标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他不顾来自德意双方最高当局的反对和自己的兵力极为有限的客观事实,断然向英军发起进攻。3月31日,隆美尔攻陷了利比亚北部重要港口卜雷加,4月2日占领了利比亚北部重要城市阿杰达比亚。
原来认为德意方面不会发动大规模进攻的韦维尔慌忙下令英军全线撤退,以免剩余的部队遭到歼灭性打击。4月3日,英军放弃了昔兰尼加首府班加西,并在撤退时炸毁了所缴获的4000吨意大利炸药,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4月4日,隆美尔的部队分路继续前进。此时,澳大利亚第9师正撤向滨海的德尔纳,英第二装甲师还滞留在迈基利和姆苏斯之间的地域。隆美尔令第5装甲师加速挺进迈基利,而较小的一部兵力前往姆苏斯,分别实施平行追击。他又派第8机枪营攻占德尔纳,切断迈基利和姆苏斯之间的道路,封锁巴尔比亚大道。4月8日,迈基利被施特莱彻的5装甲师攻克,英第二装甲师和印度第3装甲旅被全歼,包括师长、旅长在内的3000英军被俘。同日,第8机枪营等部也攻克了德尔纳,英军司令尼姆及前任奥康纳等英军高级指挥官成了阶下囚。至此,隆美尔在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
攻占迈基利后,隆美尔就命令部队:不许休息,不得打扫战场,全速向托卜鲁克要塞挺进。托卜鲁克是昔兰尼加最具战略意义的港湾,对隆美尔来说,占领托卜鲁克,就获得了良好的补给基地。对英国人来说,若丢掉托卜鲁克,就很难挡住隆美尔乘胜攻入埃及了。英中东军总司令韦维尔决定坚守托卜鲁克,保留这一阵地作为“敌人的肉中刺”。该要塞的防御工事是意军构筑的,十分坚固。驻守在这里的英军共计6个步兵旅,4个炮兵团、2个反坦克团,共36000人。4月11日,窿美尔包围了托卜鲁克并发起进攻。由于隆美尔的兵力不及城内守军,英国人又加强了在地中海的海、空军力量,使他的补给出现极大困难。至5月9日,隆美尔的进攻仍未能得手,他到达北非后扬起的第一场沙漠旋风被挡在了坚固的托卜鲁克要塞前。
丘吉尔欲举“战斧”
与希特勒不同,丘吉尔把“北非翼侧阵地”看得几乎与大英帝国本土一样重要,所以在英军被逐出昔兰尼加后,他不顾本土部队装备不足的事实,断然决定增兵北非。5月12日,装载着238辆坦克的英国快速舰艇抵达埃及亚利山大港。韦维尔在得到增援后,在丘吉尔的敦促下,决定对隆美尔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其行动代号为“战斧作战”。丘吉尔对该计划的目标是雄心勃勃的:一是要在北非取得一场“决定全局”的胜利,二是要消灭隆美尔的部队。韦维尔比较谨慎,说他希望这次进攻“最终将敌军赶回到托卜鲁克以西”。担任这次进攻任务的是英第13军,辖有第4印度师和第7装甲师,拥有300辆坦克,246架飞机。而隆美尔的非洲军辖有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拥有150辆坦克,139架飞机,火炮数量也少于英军。
德军用88毫米高射炮打来坦克
隆美尔预料到英军会发动反攻,这一预料又被截获的英军电讯所证实。他抓紧时间加强了萨卢姆、哈勒法亚隘口、巴迪亚的力量。为了对付英军的马蒂尔式坦克,隆美尔把他手上仅有的12门88毫米高射炮分成几组:其中一组4门部署在哈勒法亚,一组4门部署在哈菲德岭,其余4门部署在萨卢姆。88毫米高射炮可以在1800多米的距离内击穿马蒂尔式坦克,大大弥补了德军反坦克炮火之不足。此战后,一名被俘的的英军上校要求看看摧毁他的坦克的大炮,当他发现是88毫米高射炮时竟愤愤地说:“这太不公平了,竟然用打飞机的高射炮来打坦克。
6月15日凌晨4点,英军兵分三路从利埃边境向德军阵地发起大规模进攻。在右路,进攻哈勒法亚隘口外围阵地的英军坦克遭到了隆美尔部署在这里的4门88毫米高射炮的射击,19辆进攻坦克有15辆被击毁,这一路英军不得不撤了回去。从此英军士兵把哈勒法亚隘口称作“鬼门关”。在中路,英军以一个马蒂尔式坦克团为先锋,向卡普措堡挺进,一路没有88毫米高射炮构成的“坦克陷阱”,德军37毫米反坦克炮对马蒂尔式坦克失去作用,德军第15装甲师第8坦克团在与英军坦克进行激烈的对射中也败下阵来。当日黄昏,中路英军攻占了卡普措堡。在左路,英军以装备巡逻坦克的第7坦克旅打头阵,企图包抄德军的翼侧,却在哈菲德岭落入德军的“坦克陷阱”,遭受重大损失后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