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有杵锤的“脚船”破冰。
长江、长江支流以及运河构成了将近6000英里长的内河水运网,将中国中部的六个省份与北方联系起来。这个水运系统促进了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甚至早在汉朝时期,这个庞大的水运系统的作用便体现在帝国的战略思想之中。皇帝和大臣们懂得,谁要控制了长江,谁就控制了中国。
儒家思想
孔子是一名教育家,他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的哲学思想形成于战国时代。他向往的是,恢复那种将中国统一于一个君主之下的古老的思想文化体系。孔子想象的国家是仁慈善良的君主所统治的繁荣昌盛的社会。其准则是以道义服人而不是以法治人,忠实强干的政府官员治理国事。孔子的理想社会强调道德、教育、文化统一和安定。
然而,在以后的两个半世纪中,孔子的学说却不再盛行了。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秦朝(公元前221年至206年)推行的是法治路线。其特点是集权统治。通过厉法严刑来使人民顺从。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起一个极权主义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内,君主规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秦王朝重视发展军队和提倡唯物主义,尽管勉强允许商贾和儒生存在。
当汉朝秦朝后,法家被废除了,取而代之的又是儒家学派。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他们理想的政府是由一些在礼教上既有教养又有学问的唯心主义官吏所掌握的政府。为获取政府行政长官的地位,有出息的官员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承认学识的作用,忠于崇高的理想,并且相信对上恭敬顺从的既定的社会政治原则。这样的政府不重视发展专业技术,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学说强调顺应自然。科学不被看作是征服自然的手段。儒家一生追求的是待人处事要行善。他们认为自然灾害是统治者的行为不善所致。因此,儒家士大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劝谏君主行为要善,以避免灾祸。皇帝按“天意”行使统治权。天意认为,只要君主妥善地安邦治国,他便会得到上苍的赞许,如果统治不当,他将失去上苍的认可,因而百姓可起来他。
科举制与语言
构成儒家政府机构的重要方面是科举制。科举制至少从理论上讲可使得所有的人都有可能被录用到政府中去。科举制能保证向政府输送许多忠实的儒学官员,这些人精通繁难的中国语言。
中国的书面语言是基于象形文字,因而很复杂。那些有幸能受到教育的人,为了能阅读,首先必须记住数千个基本汉字。在掌握了这个基本功后,这些人就必须不断地读书,写文章,否则就会很快遗忘了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最后,他们必须阅读那些有关安邦治国和道德修养的经典著作。
到了十五世纪,国民科举考试要求应试人写八股文章。这种极其严格规范的文章不得超过700字。语言上的僵化使得文章风格一成不变,并且非常繁琐。另外,这种过份地强调书面语言的做法。严重地限制了科学和科学逻辑的进步。
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口语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每个朝代都有一种不在全国通行的宫廷话或京都话。一般说来,长江以北是说北京话或汉语方言,但长江以南靠近沿海地区则有其他六种方言:吴、闽、广东话、客家话、奋族和傣族语。方言的多样化造成了地方沙文主义,并使得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复杂化。
社会阶层
农民
大陆的中国社会赖以维持的基本力量就在于,中国农民意识到他们一生所得到的是有限的。正因为如此,农民形成了对其土地的特别依附。土地代表了他们存在的有限作用。农民一生的活动范围就是耕耘、收获和在农村集市出售其产品。从理论上讲,农民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这样的事情实属罕见。
土地成了农民的经济、政治、情感和宗教的基础。土地给予农民一种自豪感和地位,为他们提供维持其祖传基业的场所。这一切因素,加之地主的压迫,往往将农民紧紧地拴在他们的土地上。要想流动是危险的。农民最好还是仿效其先辈,终生在他们的土地上耕种,任凭命运的摆布。
绅士
从古时起,农民和政府的命运就由绅士决定。获得绅士的身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拥有土地,二要有官府的职位。所以,有了绅士的地位也就有了财权和政权。随之而来的则是特权和名望,以及管理农民和政治上效忠官府的义务。
这种特权导致了以维护绅士阶层的秩序和安全为最终目标的保守主义。人们找不出任何绅士阶层试图中国封建王朝的政府以建立自己政权的先例。相反,无论是谁顺应天意夺得政权,他都要依靠绅士阶层来支持他的新政府。另一方面,新的政府将维持旧的秩序,保护绅士阶层的安全。
绅士一般通过几种传统的途径来保护其自身的地位不受损害:第一,至少有一个家族成员必须经考试进入有品位的官僚阶层,因为官职不是世袭的,而是取决于家族的影响。第二,靠征收地租作为其收入对绅士来说是重要的。所以绅士们总是不断地对耕种土地的农民施加压力。第三,地方绅士家族是一个高度组织的机体,与作为独立的从事劳动的小型农民家庭不同,它是由扩展的家庭所组成。绅士家族是在一个家长统治下的几代人生活在一起的组织。族长执行族规族法,操纵全部的财权和社会权。
绅士通常住在一般集镇、中型城镇和中心都市。他们在茶馆和商铺里处理事务所中的日常商务。茶馆与商铺代表着特权和地位,因为悠闲的绅士们往往在这些场所喝茶、闲聊、赌博、谈生意和解决纠纷。解决纠纷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它需要有明确的仲裁以利维护绅士们在农民中的尊严。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中国的法主要靠当事者面对面的私下解决而不靠什么法律程序。私人解决纠纷要胜于上官府,上官府解决往往要招致麻烦。
地方上的绅士还处理土地所有权这方面的繁杂事务,这包括农民的借贷、抵押、租约和税务等事宜。因此,绅士往往起了农民与官府两者的中间人的作用。在这项工作中,绅士需要救灾计划,管理慈善事务,监督公共设施建设以及组织领导地方民防(其中包括海上防御)以对付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
政府机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政府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详细介绍这种系统的工作情况和它的组织体制乃超出了本书的范围。但是,为了便于下文关于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讨论,有必要在此作一交代。
到晚清时期,国家的权力由下列机构所掌握:总理衙门、内务府、军机处(或内阁)和六大部。
总理衙门,实际上是一个由身居要职的大臣们所组成的内阁。大臣人数不等,但在清末时有5人。他们通常在御前处理帝国的事务。
内务府,顾名思义是一个宫廷机构,掌握宫内财务、皇室祭祀、宫殿楼阁以及管理太监事务。内务府下属的其他一些部门则负责一些王室畜牧、宫廷马匹、兵器、花园猎苑以及警卫等。内务府有很大的权力,常常是阴谋与贿赂的重点。
军机处,由皇帝身边一些有影响的顾问组成,尽管他们的权力在清末时已被总理衙门取代,但他们的劝谏和影响仍然渗透在国家事务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军事事务。
六大部代表着****政府的各种具体职能。其名称与职责如下:
1.礼部——该部的两项重要职能是管理考试和掌管御玺。
2.户部——执掌户籍、监管赋税、评定登记土地所有权。它还控制铸币与财政,批准国家贷款。此外,它还管理重要粮仓。
3.吏部——该部主管全国的官吏。它负有广泛的职责,包括官员的选拔、评定和晋升的工作,制定有关贬黜和晋升的规定以及所有授勋和奖赏的条令。
4.刑部——该部在诸多的法律职责中主要是审理案件和颁布法规。它还负责审核地方行政当局作出的判决。
5.工部——这是一个特别庞大的官僚机构。它负责监督道路、运河、桥梁、庙宇、陵寝、城墙和官府房宅的建筑与维修以及船舶的建造等。
6.兵部——该部负责处理一切军事事务。下设诸机构负责军官选拔、军纪、马匹饲养和粮秣等事宜。
省一级的官僚机构更为庞杂。从唐代起就有了省,下面还分府、县。掌管这三级行政机构的官员是****政府的代表,它们的大部分活动均由六大部领导。但是,****政府的直接作用更多的是监督省的行政当局的工作,而不是直接插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