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月初,美军已推进至碧瑶、基安甘一线,日军伤亡惨重,又无援军和补给,被迫向北撤退,企图从海上撤出吕宋岛。被切断日军的海上的退路,美军决定以空降手段夺取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港。
美军从第11空降师的第511伞兵团抽调了5个伞兵连和1个炮兵连,共986人,代号“吉卜赛特遣部队”,由511团团长伯吉斯上校指挥,计划在阿帕里以南约八公里处的一个简易机场着陆,然后沿五号公路南下,与正面进攻部队会合,夺取阿帕里港。
6月23日早晨六时,“吉卜赛特遣部队”在马尼拉的利帕机场登机,由第317和433运输机大队的68架运输机和滑翔机运送,于九时许到达预定着陆地上空,先期潜入的美军引导分队在菲律宾游击队配合下设置了空降引导信号,伞兵随即在200米至300米高度跳伞,携带19辆卡车和6辆吉普车以及补给物资的滑翔机也很快着陆,由于空降时风速很大,高达每秒11米,使伞兵在着陆过程中有69人受伤。伞兵着陆后迅速集合,随即按计划向南攻击前进,日军已经撤往山区,伞兵进行了三天搜寻都没有发现,最后与正面进攻部队会师。这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空降作战,也是唯一一次没有发生战斗的空降作战。
(七)
麦克阿瑟见到日军在马尼拉的血腥暴行,违背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将解放菲律宾边远岛屿交由菲律宾游击队的决定,决心投入他的主力解放菲律宾各岛屿。因此在吕宋岛作战基本结束时,又发动了对巴拉望岛的登陆。
1945年2月,美军第8集团军接到麦克阿瑟尽快攻占巴拉望岛的指示,由汉尼准将指挥第41步兵师的186团5700人和2300人的工程兵部队,在第7舰队的支援下,于2月28日在巴拉望岛中部的普林赛萨登陆,日军未加抵抗就退入山区。
3月2日,美军向纵深推进,直到山区才遇到了日军抵抗,美军很快克服了日军的抵抗,占领了该岛。
3月9日,186团又在杜马兰岛登陆。4月6日在布桑加岛和龟良岛登陆。4月16日在巴拉巴克岛登陆。4月22日占领了布格苏克岛。至此美军占领了巴拉望岛及其周围岛屿,工程兵部队迅速将该地区的机场扩建为可容纳170架飞机的大型机场,以便为进攻菲律宾南部提供空中支援。
美军第8集团军3月10日在棉兰老岛的三宝颜登陆。从3月中旬开始,第8集团军相继在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保和岛、巴西兰岛、塔威塔威群岛、和乐岛以及菲律宾中、南部的一些小岛登陆,至4月底累计实施40次登陆作战,只是规模都比较小。
当美军发动菲律宾战役时,澳大利亚部队在新不列颠岛和新几内亚岛负责肃清日军残部,为此引起了澳大利亚的极大不满,并向美国提出了抗议,因此在罗斯福总统干预下,麦克阿瑟将攻占婆罗洲的任务交给了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
4月30 日,澳大利亚部队在美军第7舰队的支援下,先在婆罗洲预定登陆地点附近的无名小岛登陆,以取得立足点和跳板。
5月1日,澳大利亚第7师在打拉根登陆,经过激战攻占了该岛的机场,但对于支援婆罗洲的作战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机场已被美军的猛烈轰炸彻底破坏。6月10日和7月1日又相继在文莱和巴厘巴板登陆,很快夺取了婆罗洲的油田。
至此,菲律宾战役宣告结束,在战役中,日军伤亡和被俘达45万人;损失军舰68艘,其中航母4艘、战列舰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3艘;损失运输船42艘,约17万吨;飞机7000余架,其中“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700架。
美军伤亡6。2万人,损失军舰17艘,其中航母1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2艘和扫雷舰1艘;损失运输船6艘,约6万吨,飞机900余架。另有数十艘舰船被击伤。
此次战役,日本的陆海空三军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尤其是海军更是损失惨重,几乎丧失了远洋作战的能力,而且日本的生命线即本土与东南亚资源丰富地区的海上交通线被拦腰切断,从此后,对于日本而言,战局进一步恶化,距离战争的最后失败越来越近。
第337章硫磺岛战役
(一)
自从美军1944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将近1500海里,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携带3吨****,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而且因为航程太长,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因此B—29只能在8000至9000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硫磺岛北距东京650海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630海里,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甚至还不断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塞班岛等地的机场,更是大大降低了美军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作用。硫磺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如果美军占领硫磺岛,那所有的不利都转化为有利,从硫磺岛起飞B—29航程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磺岛起飞,可以为B—29提供全程伴随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磺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岛还可作为B—29的备降机场,供受伤的B—29紧急降落或加油。因此美军对硫磺岛是势在必得!美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阿诺德上将于1944年4月17日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磺岛的请求,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担负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为就近指挥,将其指挥部从珍珠港移至关岛。
1944年10月初,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就将进攻硫磺岛的计划制定出来,参加作战的地面部队为第5两栖军,下辖海军陆战队第3、4、5师,共约6万人,由霍兰&;#183;史密斯中将指挥;登陆编队和支援编队,由凯利&;#183;特纳中将指挥;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第58特混编队负责海空掩护;所有参战登陆舰艇约500艘,军舰约400艘,飞机约2000架,由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统一指挥。
由于参战部队中相当部分正在支援对吕宋岛的登陆作战,硫磺岛战役只得等吕宋岛战役结束后的1945年1月才能开始,又因为吕宋岛战役进展缓慢,结束的日期从计划的1944年12月20日推迟到了1945年1月9日,尼米兹再将硫磺岛的作战推迟到1945年2月中旬。
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南部,是该群岛的第二大岛,北距东京1200余公里(650海里),南距塞班岛1100余公里(630海里),东南距马里亚纳群岛500余公里(290海里)。岛长约8000米,宽约4000米,形状酷似火腿,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岛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叫折钵山,海拔160米,终年喷发着雾气,硫磺味弥漫全岛,故此得名。折钵山以北有一片比较宽阔平整的高地,称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渐起伏,并有数座山峰,被称为元山地区,岛上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虽然硫磺岛岛小人少,但正处在东京与塞班岛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在1944年前,日军仅仅把硫磺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只部署了海军守备部队1500余人和飞机20架。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磺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日军才开始大力加强其防御力量,3月下旬将4000余陆军部队送上岛;5月将硫磺岛的陆军部队整编为第109师团,由粟林中道中将任师团长,并在岛上配备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7月海军第27航空战队也调至岛上。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岛上陆军约1。5万余,海军约7000余,共约2。3万人,飞机30余架,由粟林统一指挥。日军在岛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区各建有一个机场,分别叫做千岛机场和元山机场,也叫一号机场和二号机场,并在二号机场以北建造第三个机场。由于美军迅速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原计划运往马里亚纳群岛的人员、装备和物资都被就近转用于硫磺岛,尽管美军组织飞机、潜艇全力出击,企图切断硫磺岛的增援和补给,但日军以父岛为中转站,采取小艇驳运的方式,因此美军的封锁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无力为硫磺岛提供海空支援,硫磺岛的抗登陆作战是要在几乎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