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时,日军联合舰队因元气大伤而无力组织反击 
,吉尔伯特群岛的守军除了自身力量外,支援兵力就只有马绍尔群岛的近百架飞机了。
11月初,美军参战的地面部队第27步兵师和陆战2师分别在夏威夷的毛伊岛、卡胡拉韦岛和新赫里布底的埃法特岛进行了临战前的登陆演习。
11月10日,北部登陆编队从珍珠港出发,驶向吉尔伯特。第50特混编队的第1、第2大队也于同日离开珍珠港,向吉尔伯特群岛进发。
11月13日,南部登陆编队从埃法特岛出发,前往吉尔伯特。
11月14日,临时转归南太平洋的第50特混编队第3、第4大队在圣埃斯皮里图岛进行了补给后,先后出发北上归建参战。
与此同时,第57特混编队即岸基航空兵部队,对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日军机场进行了连续七天的空袭,以压制日军航空兵力,保障登陆编队的航渡安全。
11月18日,第50特混编队的四个大队陆续到达吉尔伯特群岛附近海域,第1大队在北面展开,负责拦截日军从马绍尔群岛南下的海空支援;第2大队在马金岛附近展开,负责夺取马金岛地区的制空权;第3大队在塔拉瓦岛附近展开,夺取塔拉瓦岛地区的制空权;第4大队在西面展开,以阻截日军从瑙鲁岛的海空支援。
11月19日,美军第50特混编队的舰载机大举出动,对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进行了全面的航空火力打击。
(四)
马金岛位于吉尔伯特群岛最北端,由十个岛礁组成,其中最大的岛礁是布塔里塔里岛。该岛形状就像一个长柄铁锤,锤头部分长约5。6公里,锤柄部分长约17。7公里,锤柄筑有东西两道横穿岛礁的防坦克暗壕,把锤柄分割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夹在防坦克暗壕中间的地段,长2742米,宽366米,是日军防御工事集中的主要地区。日军在岛上建有宽30米长75米的水上飞机滑行道,作为水上飞机基地,还建有码头等舰船停泊设施。守军共约690人,其中工程兵部队340人,航空地勤人员110人,战斗部队仅240人,配备81毫米火炮6门、75毫米高射炮3门、37毫米野炮6门。
美军虽然知道马金岛不是日军的防守重点,其防御比起塔拉瓦岛,薄弱多了,但对在该岛的登陆作战还是比较重视,由第5两栖部队司令特纳亲自指挥战斗,主要考虑到马金岛距离马绍尔群岛最近,距米利岛仅350公里,距贾卢伊特岛也只有460公里。特纳担心这两个岛屿上的日军航空兵会前来袭击,要求部队速战速决,争取一天结束战斗,以使海上支援登陆的军舰尽快撤离。
担负登陆作战的是步兵第27师的第165团和第105团的一个营,共约6400人,与守军相比,占有9:1的绝对优势。尽管如此,特纳仍不相信陆军的战斗力,调来陆战2师的一个团作为预备队。史密斯师长则一心想把仗打好,为陆军争光,也给历来趾高气扬的海军陆战队看看。
11月20日凌晨,登陆编队驶抵马金岛附近海域。5时40分,舰炮火力支援大队的战列舰开始弹射校射飞机。6时,六艘满载登陆部队的运输舰到达距离马金岛西海岸5000余米海域,开始组织部队换乘登陆艇和LVT两栖车。6时20分,舰载机飞临岛礁上空,进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6时40分,4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舰炮火力支援大队开始实施舰炮火力准备,猛烈的炮击一直持续到8时24分,马金岛完全被硝烟和烈火包围,日军没有任何还击,美军只是“密西西比”号战列舰的主炮塔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43人丧生,19人受伤。
8时13分,由32辆LVT两栖车组成的第一波登陆部队,排成一排,全速驶离出发线,沿着扫雷艇布设的浮标,向海滩急进。同时舰载机对海滩上的日军阵地进行猛烈的低空扫射,掩护登陆部队抢滩。8时32分,第一波登陆部队到达马金岛西海岸代号“红滩”的登陆滩头,舰载机随即停止了对海滩的扫射,转而攻击日军的纵深防御工事。不久,美军第二、第三波相继到达,依次上陆,有两辆坦克随之上岸,为步兵提供随伴支援。27师的师属炮兵也在西海岸南部的乌基安冈角登陆,随即展开为部队提供炮火支援。由于日军在西海岸防御非常薄弱,至10时许美军已完全控制了登陆场。实际上,这是美军的佯攻,目的就在于将日军从主要防御地区吸引过来。
10时许,美军1艘扫雷舰、1艘坦克登陆舰(载有16辆LVT两栖车)、1艘船坞登陆舰(载有携带坦克的机械化登陆艇)和1艘登陆兵运输舰在2艘驱逐舰的掩护下,驶入礁湖,准备在布塔里塔里岛的北侧,即礁湖的内侧登陆。美军在2艘驱逐舰的舰炮火力掩护下,在礁湖水域完成了换乘,以LVT两栖车为第一波,装有坦克的机械化登陆艇为第二波,人员车辆登陆艇为第三波,在舰炮和舰载机火力支援下,先后向海滩冲去。当登陆部队接近海滩时,遭到日军轻武器的密集射击,美军LVT两栖车以车上的机枪还击,舰炮和舰载机也全力轰击,很快压制住了日军的火力,10时45分,第一波顺利抢滩上陆,但第二、第三波都因为登陆工具无法通过遍布珊瑚的浅水区,所运载的部队只好在距离海滩270米处下船,在齐腰的海水中涉水上岸。登陆虽遭到了日军的抵抗,但美军伤亡并不大,仅1人阵亡。
美军本来预计一旦西海岸佯攻开始,日军必会调动主力前去迎击,这样就可与随后在北海岸登陆的主攻部队,形成夹击之势,消灭离开防御工事的日军主力。不料日军不为所动,主力龟缩在两道防坦克暗壕之间的防御地带,基本没有出击,致使美军的如意算盘落空。但美军在两个方向的登陆均告成功,仍可以迅速向纵深推进,分割日军防御,尽快占领全岛。但参战的陆军部队习惯于炮火掩护下推进,一遇到日军阻击,有时甚至只是几个日军的狙击手,就停止不前,等待炮火将阻击的日军消灭后再前进。日军在岛上建有大量的机枪火力点和永备发射点,美军的推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由于舰炮火力的精度不高,无法有效摧毁日军的地下掩体,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坦克。但坦克手却只肯接受远在其他地方的指挥官,不愿接受步兵指挥官的指挥,步兵165团的团长只好亲自前去和坦克兵商量,却被日军的狙击手打死,这是美军在地面战斗中阵亡的最高军衔的军官,由于地面部队失去了指挥,更是难以前进。
天黑前,除了1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其余的军舰都退出了礁湖。整个夜晚,岛上的美军不断遭受日军的渗透袭扰,惊恐不安,彻夜不得安宁。
11月21日,美军的战斗依然没有起色,空中支援由于敌我双方战线混杂,难以有效实施,有一次“企业”号航母的舰载机投下的****就落在美军头上,造成了3人死亡,多人受伤。这样美军的推进就更为缓慢,第5两栖军军长史霍兰&;amp;#8226;史密斯少将来到27师师部,亲自督战,也无济于事。
11月22日,战斗仍在继续,美军步步进逼,所占领的地区逐渐扩大。入夜后,日军发动了最后的大规模自杀冲锋,他们先点燃爆竹,以吸引美军注意,再驱赶当地的土著人在前充当“挡箭牌”,冲向美军的战线,在混战中,日军死50余人,美军死3人,伤25人,终于粉碎了日军的反击。这是日军最后一次有组织的反击。
11月23日13时,27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宣布占领马金岛。在马金岛登陆战中,美军地面部队阵亡64人,伤152人,伤亡并不大,但在没有遇到日军激烈抵抗的情况下,依然打了三天,整个作战拖泥带水,毫无生气,虽胜无光。加上海军11月24日凌晨在马金岛海域“科利斯姆湾”号护航航母被日军“伊—175”号潜艇击沉,包括航空火力支援大队大队长马林尼克斯海军少将在内约650名舰员阵亡,以及“密西比比”号战列舰在舰炮准备时炮塔爆炸所导致的伤亡,美军的伤亡总数高达死757人,伤171人,超过了日军。
日军在马金岛守军阵亡585人,被俘105人,被俘人员中有104人朝鲜籍的工程兵,只有1人是战斗部队。
美军的拙劣表现主要是指挥不力,战术失当。参战的第27师长期担任守备,这是首次参加实战,该师还按照一次大战时的战术,在炮火掩护下逐步推进,一旦遭遇阻击就停止不前,直到炮火将阻击之敌压制,因此美军虽具有9:1的绝对优势,却没有一举将日军消灭,反而先是畏手畏脚,坐失良机,再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足足花了三天才将日军防守薄弱的马金岛占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