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8年是邦迪埃拉级的诞生,1930年出现了差不多没做什么改进的鲨鱼级。此后的发展是1932年的格劳科级,再往后是1937年的11艘马尔切洛级,最后是1939年的6艘马可尼级。后两级潜艇堪称意大利海军潜艇舰队在20世纪上半叶装备的最成功的艇型。
皮萨尼级潜艇共4艘,分别在1925…1929年建造,在进行一系列广泛的海上测试时发现,潜艇有严重的翻滚倾向。为了克服重心不稳的问题,船厂不得不在艇身上附加了一些小型压载水箱,但这也使其最大水面速度从17节降到了15节,最大潜航速度从10节降至8节。此外,船厂还重新设计了潜艇内部的布局和装备安置,以增加其稳定性。
最后,这些作为临时措施安装上去的鞍状水箱被整合进了潜艇的设计中,成为贝尔纳蒂斯系列潜艇的重要特征。不幸的是,皮萨尼级的改进还没有完成,邦迪埃拉级潜艇的建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船厂不得不依照皮萨尼级的标准对其进行改进。
⊙ 设计和结构
皮萨尼级潜艇拥有一个附加了鞍状水箱的艇壳,这大大的改善了整船的航海品质。由于设计上的某些不合理之处,伯纳蒂斯系列潜艇最初的三个级别(皮萨尼级、邦迪埃拉级和鲨鱼级)最大水面航速都不超过15节,而该系列后续艇型在经过改进后基本能达到17…18节的水面航速。
贝尔纳蒂斯早期型潜艇均采用单艇壳设计,拥有2个内部水箱。耐压艇壳由大量圆柱状钢梁(加固环)支撑,每根钢梁间隔大约500毫米,钢梁上铆接钢板(每块钢板都与相邻的钢板交迭,双排铆钉)。耐压艇壳由镍钢(3%镍)制造,艇舯部厚20毫米,两端厚13毫米。最大可承受60公斤/平方毫米的压力。皮萨尼级的后续型号将加固环的间隔增大到600毫米,耐压艇壳的厚度也减少到18。5毫米(舯部)和15。5毫米(艏艉)。
整个耐压艇壳分为6个主要部分。从艇艉开始,第一个隔舱是艇艉鱼雷舱(包括电动机),接下来是轮机舱、控制室、军官居住区和第一电池舱;士官居住区和第二电池舱;最后是艇艏鱼雷舱。控制室上方是由消磁钢材(25%镍)制造的指挥塔。每个水密舱可抵抗40个大气压的水压(2个电池舱只能抵抗10个大气压的压力)。皮萨尼级的前后升降舵面积均为4。796平方米。
动力系统
皮萨尼级装有2台弗兰科&;#183;托西公司的K…6 6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1350马力。该型发动机主轴直接连接活塞,但它只能单向旋转,无法完成倒车动作。发动机直接连接到一台四级空气压缩机,后者产生压强为70公斤/平方厘米的压缩空气,启动发动机。邦迪埃拉级和鲨鱼级安装了新的菲亚特Q…426 6缸两冲程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1500马力。这三个级别的性能几乎没有什么差异,皮萨尼级最大水面速度为15节,邦迪埃拉级和鲨鱼级快0。1节。
皮萨尼级安装有2台C。G。E。公司研制的电动机,单台最大输出功率550马力。可由55/110/220伏直流电驱动。每台电动机可以全速运转1个小时,在416马力的输出功率上可工作3小时,如果连续运转,则单台输出功率将降至66马力。邦迪埃拉级则安装了Savigliano公司的电动机,最大单台输出功率可达650马力,这与鲨鱼级采用的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生产的电动机相同。动力的不同使各级潜艇最大速度上的续航力也不尽相同:邦迪埃拉级和皮萨尼级可以8。2节的潜航极速航行8。8海里,鲨鱼级则只能以8节极速航行7海里。
皮萨尼级、邦迪埃拉级和鲨鱼级都拥有2个56单元蓄电池组(后期的贝尔纳蒂斯系列潜艇都采用了132单元蓄电池组)。皮萨尼级使用的是30型M。A。S。870…5电池,由米兰附近梅尔佐的S。G。I。A。E。公司研制,单块电池重量为750公斤(所有电池总重84吨)。蓄电池组每小时可释放5150安培电能,3小时内可释放7680安培,20小时内可释放11000安培。邦迪埃拉级则换用了2个56单元R。M 865…28蓄电池组。电池1小时内可释放5200安培电能,20小时内可释放11000安培电能。鲨鱼级的电池组性能要差一些,1小时内只能释放4270安培电能,3小时内可释放6380安培电能,10小时内可释放8400安培,20小时内释放9350安培电能。
空气压缩和再生系统
贝尔纳蒂斯早期型潜艇上的初级空气压缩机安装在控制室内,由San Giorgio公司研制,可产生单位压强200公斤/平方厘米的压缩空气,由专用的50马力电动机驱动。艇上还装有2台San Giorgio公司研制的二级压缩机,可将气压从70公斤/平方厘米提高到200公斤/平方
厘米,由专用的10马力电动机驱动。该系统从柴油机内部的2台初级压缩机内获得空气,压缩后的空气储备在3个总容量为219立方英尺的空气柜内。压缩空气可在潜艇遭遇紧急状况时用于排空水箱里的压舱水,这些水箱里的水通常会被2台Reavel…Cerpelli型转子压缩机排空,该型压缩机每分钟可产生30立方米的1。6…1。8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每台压缩机由专门电动机驱动,每小时可排出60吨水。潜艇上还安装了水泵,每小时可排出30吨水,紧急时可用于发射鱼雷。潜艇上还装备有由低压空气甚至人力驱动的应急备用水泵,每小时只能排出120升水。
贝尔纳蒂斯早期型潜艇都安装了空气再生系统以清除过多的二氧化碳。潜艇上还装有外部连接装置,以备万一发生故障时,救援船可以通过该装置向潜艇内部输送可呼吸的空气并排空水箱。
⊙ 武备
所有贝尔纳蒂斯方案潜艇,除了皮萨尼级外,均采用艏四艉四的鱼雷发射管布置方式。皮萨尼级艇艉只有2具。贝尔纳蒂斯早期型潜艇上安装有2具佛罗伦萨伽利略公司研制的潜望镜,手动旋转,电动升降。
早期贝尔纳蒂斯方案潜艇安装1门奥托公司的M…1931/35/38型4英寸(102毫米)35倍口径甲板炮。理论最大射程14500米。皮萨尼级潜艇最多可携带168发炮弹——22公斤的穿甲弹或者13。8公斤常规炮弹。邦迪埃拉级和鲨鱼级都可携带150发炮弹。炮口初速最初为730米/秒,后来经过改进增大到840米/秒。训练有素的炮手班最多可在1分钟内打出8发炮弹。所有贝尔纳蒂斯方案潜艇都装备有著名的布雷达M…1931型13。2毫米高射机枪。
⊙ 马尔切洛级与马可尼级潜艇
尽管贝尔纳蒂斯的设计方案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意大利海军仍然在1928年将实验阶段的菲埃拉莫斯卡级投入生产,随后是发展自皮萨尼级的邦迪埃拉级。1935…1940年间,意大利海军购买了8艘新级别的潜艇——马尔切洛级。此后又有6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马可尼级潜艇进入意大利海军潜艇舰队服役。
对比德国著名的VII C型潜艇,马尔切洛级级显得块头十分大,排水量是1060吨对769吨。两个级别的最大水面速度几乎相同,只是意大利潜艇在水下的速度更快一些。虽然由于舰龄较长,马尔切洛级潜艇在战争爆发时已经达不到理论性能了。两者的续航力也差不多,但是马尔切洛级比U艇多2条鱼雷(共有16条)。
马尔切洛级潜艇装备2门100毫米47倍口径甲板炮,8具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艏四艉四)和4挺13。2毫米高射机枪。最初的鱼雷携带量是12条,后来增加到16条。此外还有300发炮弹和3000发机枪弹。
电动机由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研制,最大输出功率560马力。最初的潜艇安装的也是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研制的柴油机,但是最后两艘在拉斯佩西亚奥托公司建造的潜艇装上了菲亚特公司的柴油机,输出功率差不多,为1500马力。电池组被分为132个单元。两具四叶螺旋桨推进。设计最大潜深100米,但潜艇经常超过此一深度。
马尔切洛级潜艇共11艘,其中“卡佩里尼”号和“布鲁诺”号建造时间偏晚,但除了更换了柴油机外,整体设计和装备与前9艘没有任何差异。马尔切洛级潜艇被认为是意大利造船工业建造的最成功的一级潜艇之一,它速度快,结构结实且机动灵活。
11艘马尔切洛级潜艇中,最早损失的是“普罗旺纳”号,它在开战之初便被法国人击沉,随后又有4艘沉没在大西洋,2艘被改装成为运输潜艇。3艘潜艇——“埃莫”号、“维涅罗”号和“墨切尼戈”号被召回地中海,仅有一艘——“丹多诺”号幸存到战后,同时它还保持着意大利潜艇在地中海行动的最高里程记录——39327海里。同时它还在1943年7月16日击沉英国巡洋舰“埃及女王”号。最著名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马尔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