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同,最大的差异体现在装甲防护方面,复合装甲作为一种全新概念首次出现在坦克建造中,“432项目”上的复合装甲由装甲钢、复合材料和特殊的防辐射材料构成。加强了的装甲防护带来了坦克重量的上升,实际车重达到了34吨,而不是草案设计时的30。5吨。除了安装大口径坦克炮外,还使用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芯装药破甲弹;同时为了应对核条件下的作战,坦克安装了全面的三防系统。
KB…60M设计局在改进“430项目”上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432项目”得到了苏联陆军的认可,成为苏军下一代制式主战坦克,军方编号为T…64。T…64坦克在1963年10月在马里舍夫工厂量产。而就在T…64坦克刚刚开始量产的时候,设计局已经开始研制它的改进型了。
由于苏联认为T…64坦克在机动性和装甲防护方面都具备相当大的优势,北约在短时期内难以研制出与之抗衡的武器,因此为了长时期保持对北约国家的技术优势,应当进一步提高T…64坦克的火力。具体的改进方案便是安装125毫米的D…81滑膛坦克炮,这是当时,即使到现在也仍然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坦克炮。除了更换主炮,T…64初期型还进行了其他改进:安装了更精确的光学测距仪;增强了车体前装甲防护;加强了驾驶员舱口区域防护;在坦克两侧加装裙板以提高坦克侧面抗空芯装药破甲弹打击的能力;加大了车长和炮长座椅,使乘坐更加舒适。经过上述改进后的坦克被称为“434项目”。新坦克的技术设计在1964年完成,KB…60M设计局随即开始规划生产线、完善技术文件,为批量生产做准备。“434项目”原型车在1966…1967年间完成,在进行了广泛的测试后,1968年5月,正式装备苏联红军陆军部队,军方编号为T…64A型主战坦克。
苏联军方对T…64A坦克的性能非常满意,设计局也以它为豪,他们声称:T…64A坦克拥有完美设计,以最小的重量换来了最佳的火力、防护、机动和可靠性的结合。客观的说,T…64A坦克确实称得上是一种划时代的坦克,它运用了一系列前所未见的新技术和新概念,包括:125毫米的大口径坦克炮;自动装弹机、三人乘员组以及因此带来的低矮外形;完善的火控系统(测距仪、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复合装甲(对于化学能弹和动能弹的防护能力几乎相当于T…62坦克的2倍还多);三防系统有效保护乘员组在核条件下的生存;采用了全新的动力组件布置方式;它还在苏联坦克制造史上首次采用了液压传动装置,后者确保了发动机组件重量和尺寸的减少;带有内部减震器的负重轮则带来了苏联坦克建造史上最轻的行走装置;第一次解决了涉水能力受时间和距离限制的问题。
新技术和新的设计规划解决了高性能与低重量(36。5吨)之间的固有矛盾。在保持了中型坦克的体重基础上,T…64A坦克拥有堪与重型坦克相匹敌的火力和防护。由于T…64A坦克出现,以重量将坦克划分为中型和重型坦克的方法终于寿终正寝(这也最终确认了设计局早在1954年就提出的理念),新的概念浮出水面——主战坦克。T…64A由此成为苏联第一种主战坦克。
第241章越战后卫ii战役
1972年12月,越南战争后期,美国空军B…52战略轰炸机开始大显神威,对越南首都河内、重要港口海防附近地区进行狂轰滥炸,成为美军战略航空兵自二战结束以来至今,在现代战争中最大规模、最密集的战斗使用。对于越南战争,美苏等国至今还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援助越南人民军的苏联军事顾问的视角不同,美国专家对“后卫…2”战役的研究和评价,有其独到之处。如果能把双方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分析,那么,对此次战争,特别是对“后卫…2”战役的认识才会更全面、更客观。那么,美军专家眼中的“后卫…2”战役
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美军战争研究专家确认,“后卫…2”战役的主要目的是迫使不肯让步的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北越领导人从1968年开始前往巴黎进行和平谈判,但一直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对美国来说,1972年12月,局势非常糟糕。当时,越南人民军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沉重压力下,美国军事存在却在不断缩减,部署在南越的美军人数减少到2。6万人,这点兵力是绝对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的,不过,对于不太体面地结束战争来说,却已经足够了。
迟到了7年的狂轰滥炸
1972年白宫受到了国内外空前的压力,要求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美军专家研究强调,华盛顿当时认为,必须在相当短时间内,对北越进行沉重的打击,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破坏,影响河内官方在和谈问题上的立场。美国总统尼克松要求战略航空兵勇担重任,挽救局势。1972年12月18日至29日,B…52战略轰炸机对北越军政目标进行了11天的狂轰滥炸,越南民主共和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这次为期12天的战役,又名“后卫…2”战役,以区别于此前不久进行的“后卫…1”战役。此次袭击,战略航空兵的轰炸不是针对北越地区的所有领土,而是主要针对北越不可替代的军事工业中心:首都河内和重要港口海防附近地区。
主要空袭兵器是B…52“同温层堡垒”全天候重型战略轰炸机,美国空军做出这一选择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12月是越南的季风季节,不利的气象条件对空袭计划产生了重大影响,战术航空兵飞机执行战斗任务的难度相对较大,损失也会大幅提高;第二,B…52战略轰炸机是美国核三位一体中的基石,是最为珍贵的战略武器,用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的话说,使用这种轰炸机能够“激发想象,打击士气”。简单地说,白宫认为B…52是迫使北越领导人重新恢复巴黎和谈的最合适的兵器。
美军研究人员指出,尼克松此举实际上冒了相当大的风险。首先,如果“同温层堡垒”在战役中损失过大,北越方面就会取得心理胜利优势,类似损失可能会激励北越军队的斗志,鼓舞河内方面继续抵抗;其次,一直被珍视为美国军事实力象征的战略轰炸机一旦被大量摧毁,则会在美国民众中引起巨大的心理恐慌。
一些美军专家认为,“后卫…2”战役应当与1945年的日本广岛和长崎上空的轰炸一样,成为一次核打击,让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阵营一睹美国超群的军事实力。许多美国军事专家认为,尼克松的这一决定与实际局势相比,至少落后了7年,类似威力和规模的战役本应从1965年战争开始时就实施,当时北越方面事实上对类似大规模密集突袭根本没有任何防护能力,但是到了1972年12月,局势就完全不同了,在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在越南民主共和国重要军政目标附近,已经部署了东南亚地区最为强大的防空防御系统。五角大楼充分认识到了其超强的反击作战能力,一些美军高级官员担心,B…52战略轰炸机虽然是美国空军战略航空兵的主要打击力量,但能否胜任此次任务还多少有些疑问。
战役实施之前,美国方面掌握的情报表明,北越防空集群战斗编成有145架米格…21歼击拦截机、26个SA…75M(萨姆…2)防空导弹营(其中21个营部署在河内和海防地区)、无数高射炮部队。北越防空导弹兵反击兵器使用雷达侦察部队分支系统传输的情报数据,防空兵力兵器的稳定指挥由各级指挥所网络提供保障。
战役的计划和准备
美国战史研究专家特别强调,美国空军行动指挥官列出了一个将要对之实施空中打击的北越境内目标清单,同时要求在行动中务必注意两个情况:尽可能避免平民较大的伤亡,避免引起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国内新一轮反战抗议浪潮的爆发;尽可能避免误炸美军战俘营。在确定了战役实施计划后,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和部署在太平洋战区广大空间内的各空军基地、航空杀伤兵器库、燃油仓库内,战役准备工作开始忙碌起来,所有空军军事基础设施内人来人往,如同搬家的蚂蚁一样忙活。
参加“后卫…2”战役的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基地分别在美军在太平洋关岛上的安德森空军基地(99架B…52G,53架B…52D)和美军驻泰国乌塔保空军基地(54架B…52D),从关岛起飞到达北越攻击目标上空所需战斗飞行时间为12…14小时,需要空中加油,从泰国起飞的到达北越目标上空需要3…4个小时。所有B…52D战略轰炸机都装备了最新改进型无线电电子战设备,B…52G轰炸机上的无线电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