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目击异常情况的货船水手,“这天上午一切都很正常,我偶然朝右舷方向看了一眼,水面有个东西,我以为是条鲸鱼。当时我还大声招呼,‘看那边,鲸鱼,’忽然间,我发现自己看错了,‘潜艇,那是日本潜艇!’我大声尖叫起来。”
颇为巧合的是,斯科特此生与鱼雷有着特殊的“缘分”。“我们都能看得出,它就是冲着我们来的。没多久,潜望镜就升上来了,接着就出现了鱼雷尾迹。我以前见过鱼雷,没错,就是鱼雷。第一枚鱼雷没有打中,但紧接着还跟着一枚。我下意识地感觉到这次可能逃不过去了。”时年48岁的斯科特航海生涯长达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所工作过的4艘货船都曾遭德国潜艇雷击。“我以前遇到的鱼雷总是会发出一声巨响,然后是猛烈的爆炸,但这一次却是缓慢震动和沉闷隆隆声响。”
海员亨利&;#183;格林沃德此时正好在右舷检查木材。他偶然间抬头,恰好看到一道不祥的尾迹,“鱼雷”,他大声喊道,“当时我能看得出这枚鱼雷打不中我们,但我还是吓坏了,不容我们多想,又一枚鱼雷以更快的速度冲了过来,在距离船艉处50英尺起爆。”巨大的水浪立即把格林沃德等人掀入大海。目击者声称,数吨木材都被抛到了空中“就好像有人在抛火柴一样”。
爆炸时,正好在电报室的发报员华尔特&;#183;威廉姆斯被冲击波震落在地。他回忆说,“船长路易&;#183;普林格尔传话说,发出SOS求救讯号,其实这时已经用不着命令了。”此时,甲板早已乱作一团,同样,弃船的命令也是多余的。数分钟后,所有幸存的船员都浮在了海面上。
威廉姆斯拍发求救讯号后不久,数架美军轰炸机隆隆飞来,在潜艇最后被发现的水域盘旋投弹。紧接着,“紫水晶”号也开到现场投掷深水****,但这32枚深水****显然什么也没炸到。伊19艇早已在混乱中离去。
现场平静下来后,普林格尔船长发现他的木船并没有立即沉没的危险,幸存的船员重新登上了货船,在一艘海军拖船的帮助下,“阿布萨罗卡”号挣扎着驶到了麦克阿瑟堡一处沙滩搁浅。
一个月后,1942年1月26日《生活》杂志载出了那张以影星珍&;#183;罗塞尔和“阿布萨罗卡”号为背景的警言封面。罗塞尔站在“阿布萨罗卡”号船体一个大洞旁,手上拿的那张众所周知的布告,“乱说话差点弄沉了这条船。”尽管船员们明白这次遭遇与不慎泄密毫无关系,但大家对于自己的船能如此出名都还有点兴奋。
▲ 未曾发生的落幕****
大部分人看来,日本帝国海军军官性格都过于刻板。然而,1941年底出现在美国西海岸的日本潜艇舰长们却很有创意,8艘潜艇决定在圣诞节凌晨集体上浮(伊9艇此前已被派往巴拿马运河),自行选定目标,将剩下的炮弹都发射出去,然后再返回马绍尔群岛。根据日本战后出版的专著,这幕****结尾最后在联合舰队司令部的直接干预下取消,东京方面担心美国反潜部队会有更大的报复。然而,西野艇长却不理会这个命令,他的潜艇一直在美国西海岸滞留到1942年2月23日,这天晚7时10分,他命令潜艇在加州圣巴巴拉以北12英里处海面上浮,向位于埃尔伍德的巴姆斯达尔炼油厂发射了20发炮弹,然后从容离去。据1982年美《检阅》杂志披露,美国本土遭受的首次炮击其实是由于仙人掌引起的。据说这位对美国有着刻意仇恨的艇长早在20世纪30年代未曾作为油轮船长造访过圣巴巴拉,但在那次访问中,西野不小心跌倒在仙人掌上,引起在场油田工人哄笑。这则经历使西野的自尊心大受伤害,因此他始终在寻找报复的机会。
尽管1941年底日本潜艇的“狼群”攻击仅仅攻击了8艘商船,而且西野的大胆炮击实际上也只造成了500美元的损失,但美国西海岸的薄弱防御能力却让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提心吊胆。美国西海岸此后频频发生的虚假入侵警报时不时让人紧张一阵。有种历史观点认为,如果东京的海军战略家能仿效德国海军的做法,在西海岸、印度洋对盟军商船队展开更大规模的“狼群”攻击,太平洋战争的历史可能会因此改写。然而,帝国海军直到1942年中期还一直幻想着重演对马海战的决战决胜的辉煌历史。大部分日本潜艇都在等待配合主力舰队消灭美国海军主力作战船只。等到1942年战局发生变化,日本潜艇的作用真正得到认识时,盟军在情报、反潜战术和反潜力量方面的长足进步已使日本潜艇部队很少再有得手机会了。战前日本即拥有远洋潜艇63艘,加上战时建造的111艘,共计174艘潜艇先后有128艘被击沉,战损比例与德国U型潜艇相当,但其总共才击沉了184艘商船(90。7万吨),这个数字相对于U型潜艇的骄人战绩2840艘商船(1430万吨)和美国潜艇击沉的493艘商船(152万吨)相比,显然要逊色得多。或许这也是帝国潜艇部队逐渐被人遗忘的原因之一。
234章奥ssg69狙击步枪
二战结束后,奥地利联邦国防军建立之初,曾使用过美制7。62 mm斯普林菲尔德M1903A4狙击步枪,后来又采用了德制装配4倍瞄准镜的7。92 mm毛瑟98K卡宾枪,该枪在奥地利被称为SSG59狙击步枪。北约确定7。62&;#215;51mm弹为制式枪弹后,SSG59还曾被改为7。62mm口径。上述两种武器都是由军用步枪改装的狙击步枪,虽然在战场上曾有出色的表现,但由于军用步枪是精度、可靠性、制造成本等各项性能折衷的产物(按美军士兵的理解,军用步枪是出价最低的那个承包商的产品),因此并不是理想的狙击步枪,而且二战时期的技术、战术指标已不能****现代战争的要求。
1960年代中期,奥地利军队委托斯太尔—曼利夏有限公司研制一支现代军、警两用狙击步枪,要求在400m距离上击中头像靶、600m距离上击中胸环靶、 800m距离上对移动靶命中率达到80%。几年后,新型狙击步枪研制成功。1969 年,该枪正式装备奥地利联邦国防军,并被命名为SSG69狙击步枪。这支新枪集成了当时最新的技术成果,也继承了曼利夏步枪的传统特点,由于性能出色,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都装备此枪,如奥地利宪兵突击队、德国的GSG9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特种部队和我国台湾省军队也装备此枪,新加坡军队中的狙击手侦察组,装备SSG69狙击步枪和21速自行车,通常两人一组行动。
内部透视
枪管SSG69枪管采用冷锻工艺制造,即先把枪管毛坯置于一个心轴上(心轴外表面刻有与枪管膛线相对应的纹路),经过机器锤锻,在枪管内表面加工出膛线。同时,枪管外部也刻上了冷锻留下的螺旋型纹路,这是冷锻枪管的标志,但也有些国家特地把这种花纹磨去。
冷锻工艺的运用提高了内膛光洁度、尺寸精度、表面强度,延长了枪管的寿命,使枪的射击精度也相应提高,而且便于加工锥型枪管,可以减小质量。冷锻工艺是斯太尔公司最先提出的,后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斯太尔公司的冷锻机床加工枪管。
SSG69的枪管只与节套连接,与护木无接触点,这种结构被称为浮动枪管。浮动枪管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一些在二战后研制出来的狙击步枪普遍采用这种结构。
枪管内膛端面的形状对精度影响也很大,SSG69的枪管内膛端面倒角,以保护膛线末端不被外力碰伤或磨损。
SSG69的枪管表面采用磷化处理,无反光,利于隐蔽。
枪托SSG69的枪托、扳机护圈和弹仓等部件采用工程塑料。枪托内部中空,后部装有4层10mm宽的托底板,可以调节枪托长度,但贴腮位置不可调节。与 SSG69同时代的西方狙击步枪如瑞士的SSG2000、德国的SP66等,大多采用漂亮的胡桃木枪托,而奥地利则倾向于采用工程塑料。工程塑料枪托和传统的胡桃木枪托相比,质量减小,成型与表面处理工艺简单,耐腐蚀,抗冲击力强,更适合在湿热环境下使用。
枪机奥军曾短期装备的M1903A4和SSG59的枪机都是采用回转90&;#176;、前端闭锁的毛瑟枪机(M1903A4实际上就是美国版的毛瑟步枪,因为在美西战争中,美军深刻体会到了西班牙军队手中毛瑟步枪的威力,所以进行了仿制)。毛瑟枪机是毛瑟公司成功的法宝之一,其具有举世公认的坚固性和可靠性,可以说二战时期世界上大多数军用步枪都是在毛瑟枪机的基础上进行研制的。 由于奥地利更为重视步枪的速射性能,所以SSG69采用回转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