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计8艘,编号DD151…DD158,乘员220人。1996年起村雨级开始服役,标准排水量4550吨,共计9艘,编号DD101…DD109,乘员165人。而最新的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的1号、2号舰于1998年批准建造,首制舰“高波”号(DD110)于2003年3月服役。1999…2001年间,日本决定每年再建造一艘高波级驱逐舰。高波级标准排水量达到4650吨,满载排水量6300吨。横跨21年的4种舰型排水量相差1。6倍,体现出日本海上自卫队努力提升多用途驱逐舰耐波性、远洋性、自动化、住处化及综合作战能力的不懈努力,这其中的拓展远洋甚至全球海上作战能力的企图一览无疑。
◆ 精心打造的所谓“改型”
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整体设计沿袭村雨级,因此整体布局及大部分装备都与村雨级相同,所以被日本方面称为村雨级改进型。这是日本对未来一段时间周边作战环境进行评估后的决定。当然这不等于高波级就是村雨级的翻版,其内在的大量改进,几乎可以说是全新设计的。
首先,高波级的前甲板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单元数增加了一倍,因此舰体内的主要横隔舱壁也改动了位置。全舰重新划分了水密区域,并将村雨级在舰体内的飞行员休息室移至原来MK…48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位置。
其次,为了搭载机身比SH…60J长400毫米的SH…60K直升机,扩大了机库的容积,并为将来装备的机载反舰导弹和反潜鱼雷等弹药预留了位置。在村雨级上为了便于直升机进入机库,起降甲板偏左舷从降落位置到机库设有一条滑行轨道,可以将直升机牵引进入机库。而高波级采用E…RAST助降系统,并且使用了和直升机驱逐舰相同的双滑道设计。但高波级只有一个降落点,所以两条滑道在降落点上会合,形成了Y字形。直升机可从降落点沿滑道推向左舷或右舷。高波级还重新设计了飞行员及机务员休息室,改善他们的居住的条件。
自MK48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撤消后,90式舰舰导弹发射架移到了第二个烟囱前,撤除了原来的暴风安全挡板。吊车从村雨级的两部减少到一部。为了保证使用,吊臂加长了3米达到12米。舷梯和舱口盖都采用了更轻薄的材质,以减轻重量。在右舷改变了RLB综合服务业小艇的位置。补给口,即滑动垫孔,出于隐形的考虑,保持与上层建筑一样的倾角。左舷中部的电梯舱盖使用液压驱动,能更灵活地开关。
高波级还将桅杆上的航海雷达从舰体中心线挪到了偏右舷的位置上,在桅杆上装有多种天线和传感器。与朝雾级的两根桅杆相比,单桅杆的高波级如何克服烟囱的高温废气对各种设备的影响是一个课题。对此日本军方的设计人员经过缜密的安排,克服了这个难题。村雨级的桅杆结构十分复杂,因此高波级在设计中就尽量简化桅杆的结构,虽然加装了不少传感器与天线,但由于采用了轻巧衍架结构,使桅杆的重量没有大的增加。高波级的桅杆为了妨碍敌方雷达的探测,使用吸波材料制造。同时桅杆上的波导管与电缆线都作了防弹处理,以提高战时的生存性。高波级沿用了村雨级的将风速标装在桅杆两侧由舰内遥控操纵的方式。舰桥上的航海器材也作了一些增补。此外,村雨级在设计中强调了隐形性。为此整个上层建筑向内倾斜,可以有效地减少雷达回波,降低敌方雷达的探测距离。高波级在保留原有设计的同时,还努力送还烟囱废气的红外辐射,进一步加强隐形性能。
在朝雾级以前,日本海上自卫队多用途驱逐舰的舰桥为开放式结构,从村雨级开始采用了金刚级的封完备式舰桥,这样不但有利于布置舰内的空调系统,便可将舰桥扩大到左右舷的边沿,使舰桥内的空间更加宽敞。随着日本驱逐舰吨位的不断增加,各种舱盖、水密门也随之加大。此外,高波级将原来12人小住舱整合为30人一室的大舱。这是因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判断在战时,过多的小住舱不利于作战。在执行紧急运送任务时,这些舱室还可临时改为3层辅位,这样可以多容纳50人休息。高波级为了防止舰内人员交叉感染,为每个住舱配备了冰箱和微波炉,能防止舰上疾病流行。
虽然作了多处修改,可是在设计中精打细算,使该级标准排水量仅比村雨级增加100吨。
◆ 空前强大的舰载全维作战系统
高波级武备相对于村雨级的改进主要是主炮和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主炮由村雨级使用的奥托&;#183;梅莱拉62倍口径76毫米炮改为金刚级上使用的奥托&;#183;布莱达54倍口径127毫米炮,该炮虽然重量较大,近40吨重,但射速比美国的MK…45型127毫米炮高一倍,达到了45发/分,使用非增程炮弹时,最大射程23千米,而且可以发射所有北约国家为该口径炮研制的全部弹种。采用该炮之后,不仅炮弹威力大为提高,而且口径增加之后,其采用各种制导炮的余地也就相应增大,精确打击能力增强。如果其使用激光制导炮弹,甚至是GPS制导炮弹,对付陆上点状目标时相当有效。在未来的登陆战斗中,当前线部队遭到点状目标阻击时,只要通报目标的位置,或使用激光照射器对目标进行照射,就可完成一次标准的精确打击。制导炮弹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各种导弹,多舰齐射时的射速也不是远程导弹攻击能够相比的。至于垂直发射系统,高波级将村雨级上使用的MK48系统和MK41系统统一为MK41一种,布置在前甲板主炮后位置,原先MK48平台改为了反舰导弹发射平台。如此改进后,海麻雀防空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配置方法就比以前要灵活许多,可以根据任务内容和对方实力等条件自由配置两种导弹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MK41垂直发射系统还可以为以后海上自卫队装备巡航导弹进行硬件上的装备,由于日本现阶段出于种种考虑不能研制这种远程攻击性武器,而未来战时又很有可能要单独遂行对远程陆上目标的精确打击任务,在战时一旦需要,只能使用美国的装备。而MK41系统,本来就可使用“战斧”一类的巡航导弹,至于前期的技术战术训练,则可以通过日美之间的各种联合训练、演练、演习和人员交流进行,这种训练和交流是非常频繁的。假设将来需要对朝鲜半岛或其它地域的陆上目标进行攻击,仅这一艘“高波”号,就可以携带29枚巡航导弹,其攻击力还是相当强大的。这样也可以在战争初期一定程度上弥补美国海军远程奔袭的时间差。
和村雨级相比,其作战能力变化之处包括:
反舰能力 此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27毫米主炮上,根据二战以来海战的统计,3…4发127毫米炮炮弹就能够有效毁伤1000吨级舰艇,而要达到同样效果,至少需要20发76毫米炮炮弹。比如奥托&;#183;布莱达127毫米炮的炮弹重32公斤,而奥托&;#183;梅莱拉76毫米炮的弹重则只有6公斤,每分钟发射弹药重量之比为1440公斤:510公斤,而且127毫米炮弹可以由舰载直升机提供激光制导,对付小型舰艇时几乎不需要动用“捕鲸叉”或机载导弹,即可以达到相近的精度,只是射程相对导弹来说稍有不足。
防空及反潜能力 由于采用了MK41系统,这级舰防空和反潜能力有相当大的弹性,但是并没有质的变化,尤其在对对方空射反舰导弹方面。如果对方能够拥有图…22M“逆火”或相近性有的轰炸机,再搭配以不同种类的机载反舰导弹,比如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结合使用,是可以突破金刚级提供的外层防空网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波级本身的两种防空装备“密集阵”和“海麻雀”都只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只能依靠富士通公司制造的OLT…3型电子干扰机和MK36箔条发射器进行软对抗了。反潜能力上,据称其舰壳声呐属于新型装备,但是具体型号和性能尚未公布,其3联装鱼雷发射管使用的Mk46…5鱼雷将MK…46系列鱼雷原先的单航速制改为双航速制,在搜索阶段采用低航速,增强了在浅水区对付潜艇的能力,而且其导引头修正信道可以确定声呐探测的声音是否为真正的脉冲回声,并能够补偿消声瓦造成的信噪比缩小现象,可以更加有效地对付装有消声瓦的现代潜艇。在对付深水潜艇时,“阿斯洛克”导弹的战斗部可以改为Mk50鱼雷,最高水下航速能够达到55…60节,对日本周边地区可预见的水下威胁都有一定的对抗能力。
◆ 适合远航的动力装置
高波级采取GOGAG的推进方式。它的4部主机分为两种型号,机舱的布置分左右两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