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了向湾口开进的日军编队,立即报告。安斯沃思少将立即指挥编队向西北航行,企图插到日编队前方,抢先炮击。3分钟后,日第2运输队改向,驶往韦拉湾卸载,而掩护队继续前进,并于23时48分发现右前方的美军编队。5分钟后,秋山令第2运输队返回增援。
23时57分,美军编队与日军掩护队距离已缩短至6200米,安斯沃思少将下令开炮。“海伦娜”号借助SG雷达的引导,用6英寸主炮猛烈开火。它和“檀香山”号、“圣路易斯”号轻巡洋舰的炮弹十分准确得命中了日军掩护队所属的 “新月”号、“凉风”号、“谷风”号3艘驱逐舰。而为首的“新月”号尤其损伤严重,位于该舰上的第3水雷战队司令秋山当场被弹片击中要害身亡,水雷战队幕僚也全体战死,舰体本身舵机失灵,只得退出战斗。此外,“凉风”号前主炮中弹,机关炮的弹药箱起火,舰体多处被击穿;“谷风”号锚链舱中了1弹,幸未爆炸,粮食舱进水。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海伦娜”号没有使用无焰火药,猛烈的火炮反而等于暴露了自己。夜色中,尚能战斗的“凉风”和“谷风”两舰以它开火的闪光为瞄准点,齐射16条鱼雷。7分钟后,它被日军发射的1条鱼雷击中,舰体向左倾斜。在接下来的3分钟里,它又连续被2枚以上的鱼雷命中,在极短的时间里折断成两截,海水快速得涌入各个舱室。然而全舰官兵训练有素,在得知弃舰命令之后,多数人还是迅速集中到了右舷,跳海逃生。
随后,舰体的后半截很快消失在水面,只留下舰艏高高翘起,指向天空,仿佛死不瞑目一般。在它的周围许多官兵簇拥着它,静静地等待自己人的救援。“海伦娜”号沉没的坐标是南纬7度46分,东经157度11分。
⊙ 水兵残照
“海伦娜”号的历史到此结束,可是军舰上的官兵在之后几天内经历了难以置信的苦难。在它沉没大约半小时后,2艘美军驱逐舰“尼古拉斯”号(DD…449)和“拉德福”(DD…446)才赶过来救援。
然而救援工作一直不顺利,2艘驱逐舰的雷达很快就发现有敌舰目标接近,正在紧张时,敌目标又退走。之后,日军“天雾”号驱逐舰又返回战场救援“新月”号的落水官兵。大约在5时15分,该舰被2艘驱逐舰发现,2舰立即放弃营救工作,实施攻击,“天雾”号受创逃跑。接着2艘舰重新开始搜救。到6时,天色已经大亮,而日军完成卸载任务的2艘驱逐舰再度出现在附近水域,2艘驱逐舰又停止救援,前去驱赶。日军无心恋战,短促交火后退走。此时,2艘驱逐舰的指挥官认为天亮后日军的空袭将要来临,于是他们仅载着捞起的275名生还者返回了图拉吉港。驱逐舰离开时,留下了由4艘驱逐舰志愿人员驾驶的救生艇。
“海伦娜”号的舰长海军上校C&;#183;P&;#183;塞西尔则组织了一支由3艘大型动力救生艇组成的小舰队,每艘大救生艇拖曳着1只救生筏。这只小舰队载着88名幸存者马不停蹄地航行到了距离莱斯湾7海里的一个小岛。这批人在次日早晨被“格温”号(DD…433)和“伍德沃思”号(DD…460)发现而救走。
另一批大约有200人,他们拿“海伦娜”号的舰艏当成了他们的救生筏,但是很快这个舰艏就沉没了。随着海军一架PB4Y解放者飞机的到来,他们的灾难延迟了。这架飞机投下了一些救生背心和4只橡皮救生艇。伤员被安置到了救生艇上,身体情况良好的则围在救生艇边,尽力推着它们向最近的科隆班加拉前进。但是风和海流把他们带向敌方水域。经历了一段痛苦折磨的时光之后,一些伤员死去了。美军的搜救飞机没有找到他们,在他们逆风方向的科隆班加拉却离他们的视线越来越远,直至消失。次日早晨,韦拉拉韦拉岛出现在他们的眼前,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于是奋力划去。拂晓时分,仅存的3只救生艇上的官兵,观察了这个距离1海里外的岛,确认安全后,全体人员转移到了岛上。2名海岸观察哨和友好的当地人尽最大的努力接纳并照顾了他们,还用无线电向瓜岛报告。之后,这166名幸存者为了躲避日本巡逻队,他们又转移到了丛林之中。
几艘水面舰艇进行了最后的营救,除了原先的“尼古拉斯”和“拉德福”号,“詹金斯”号(DD…447)和“奥邦农”号(DD…450)也加入了搜救队。7月15日,搜救队正式出发,并将搜索范围扩大到更大的水域。
在7月16日夜晚,搜索队发现了先前躲在韦拉拉韦拉岛上的165名“海伦娜”号幸存官兵和16名中国人(据说是从临近的日本人控制的岛屿逃出来的)。至此搜救行动基本结束,“海伦娜”号的近900名官兵中有168名死亡。
“海伦娜”号是第一艘授予海军单舰荣誉的军舰。这个荣誉是表彰它在埃斯佩兰斯角海战、瓜岛海战、库拉湾海战中的表现。此外,它还获得了亚太地区战功奖章和7颗战役之
在1942年8月…1943年底的所罗门岛链系列夜间海战中,SG雷达与舰船间无线电通话器成为美国海军极为有用和可以倚赖的装备。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就已经清楚微波雷达在探测低海拔高度的物体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在当时没有功率足够大的信号源来支持这种频率下的使用,因此微波雷达的开发就被搁置起来。1939年,英国科学家发明了脉冲式磁电管,这解决了一直困扰微波雷达研制的信号源功率问题。1940年,在英美为抵御法西斯扩张而秘密进行的军事科技交流中,英国人向美国人提供了微波雷达必需的磁电管(我们家庭常见的微波炉也使用磁电管)。
此后,美国显示了强大的研发能力,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一种工作波段在3000兆赫兹的原型雷达就被制作出来,它成为SG及其他后续各种微波雷达(SE、SF、SH、SJ、SL、SM、SN、SO、SP、SQ、SV)的鼻祖。理论上,微波的频率使得雷达拥有相对较小的外型和相对稳定的性能,这些都在使用中被证实。1941年6月1日,它第一次被安装在排水量仅1215吨的克莱姆森级驱逐舰“塞姆斯”号上作试验,试验获得了极大成功。
1942年初,可用于实战的SG雷达正式问世。它由雷声公司(Raytheon)生产,体现了当时科技和制造工艺的先进水平。该雷达是第一种组合有平面坐标指示器(PPI)的雷达,这种指示器的工作方式和今天的雷达一致,在屏幕上显示一系列标有相应距离的同心圆,载有雷达的船处于圆心,这可以清楚、直观地向雷达观测员显示雷达载舰周围的情况,使得无论是导航、定位,还是威胁评估都变得非常容易。 
SG雷达的小尺寸天线使得包括驱逐舰在内的许多军舰都适合安装,扩大了使用的范围。从1942年4月开始,它被安装到美海军的军舰上,先后总共装备了有1000套以上。SG型雷达包括SG、SG…1、SG…1b、SG…2、SGb、SG…3等6种型号。除SG…3之外的5种型号是二战中最大量装备使用的,从1942年到1943年为止,一共生产了955套。这5种型号间差异不大,都是根据战地实际情况作的微小改动。
SG…3相比前5种型号有了重大改进。该雷达使用了一种新的合成天线,使用8。6厘米的波长,能提供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精确的分辨能力。它于1945年中期开始生产,没能赶上二战最后阶段的战斗。但是SG…3雷达一直使用到了60年代。 
SG型雷达的主要技术数据:峰值功率50千瓦,工作频率3000兆赫兹,脉冲频率重复周期775次/秒,距离误差200码,角度误差2度,分辨能力400码、2…3度,重量3000磅,探测距离22海里(战舰),15海里(驱逐舰),15海里(500英尺飞行高度的轰炸机)。
“海伦娜”号(CL…50)的战术数据
舰体全长185。42米,水线长182。88米,舰宽18。82米,吃水6。93米,标准排水量9700吨,满载排水量13400吨。装备5座3联装MK16 152毫米主炮,4座双联装MK12 127毫米副炮。战争后期还装有4座4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24门厄利孔单管20毫米炮。主炮塔正面装甲159毫米,主装甲带装甲32…127毫米,水平甲板装甲51…76毫米,司令塔装甲57…127毫米。装8台巴布考克…威尔考克斯锅炉,4台威斯汀豪斯蒸汽轮机,输出功率10万马力,续航力14500海里/15节。舰员编制888人(战争时期最多可达1200人)。另装备2具弹射器和4架水上飞机,无鱼雷发射装置。
第220章日本阳炎级驱逐舰
   ◎ 舰型规划
华盛顿海军裁军条约和伦敦海军军备条约中均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一战后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