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否则「虽胜亦罪」。
○ 十月,日军兵分二路入侵:一路轻易突破鸭绿江防线,相继攻占九连城、安东。另一路在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直扑大连、旅顺后路,占领复州、金州。
○ 十一月二十二日,日军攻陷旅顺,即对平民二万人,进行四天三夜之血腥屠杀,旅顺今日犹存「万忠墓」。
日司令大山岩(为大本营陆军大臣),组成「山东作战军」(以原侵华第二军第二师团与国内第六师团编成),准备发动歼灭北洋海军之山东半岛战役。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主要参战舰只概况表】
舰名
舰种
排水量(吨)
马力
(匹)
火炮
(门)
鱼雷管
(具)
速率
(节)
乘员
进水
年代
管 带
定远
装甲炮塔
7;335
6;000
22
3
14。5
331
1882
右翼总兵
刘步蟾
镇远
装甲炮塔
7;335
6;000
22
3
14。5
331
1882
左翼总兵林泰曾
东远
装甲炮塔
2;900
5;000
14
4
1535
202
1887
副将
丘宝仁
经远
装甲炮塔
2;900
5;000
14
4
15。5
202
1887
副将
林永升
致远
巡洋
2;300
5;500
23
4
18
202
1886
副将
邓世昌
靖远
巡洋
2;300
5;500
23
4
18
202
1886
副将
叶祖珪
济远
巡洋
2;300
2;800
23
4
15
202
1883
副将
方伯谦
广甲
巡洋
1;300
1;600
14
4
14
110
1887
都司
昊敬荣
超勇
巡洋
1;350
2;400
18
15
135
1881
参将
黄建勋
扬威
巡洋
1;350
2;400
18
15
135
1881
参将
林履中
平远
巡洋
2;100
2;400
11
1
14
145
1889
都司
李和
广丙
巡洋
1;030
2;400
20
4
13
110
1891
都司
程壁光
松岛
海防
4;278
5;400
31
4
17。5
355
1890
大佐尾本知道
丽岛
海防
4;278
5;400
32
4
17。5
355
1889
大佐横尾道昱
桥立
海防
4;278
5;400
32
4
17。5
355
1891
大佐日高壮之丞
吉野
巡洋
4;267
15;968
34
5
23
385
1892
大佐河原要一
扶桑
巡洋
3;777
3;650
17
2
13
345
1878
大佐新井有贯
松岛
海防
4;278
5;400
31
4
17。5
355
1890
大佐尾本知道
浪速
巡洋
3;709
7;604
24
4
19
352
1885
大佐东乡平八郎
高千穗
巡洋
3;709
7;604
24
4
18
352
1885
少佐上村彦之丞
秋津洲
巡洋
3;150
8;516
22
4
19
314
1892
大佐内田正敏
千代田
巡洋
2;439
5;678
27
3
19
306
1890
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
比睿
巡洋
2;284
2;515
15
2
13。2
321
1877
少佐鹿野勇之进
西京丸
代用巡洋
4;100
4;300
4
15
-
-
少佐板元八太郎
赤城
炮舰
622
1;963
10
-
10。25
126
1888
另有巡洋舰高雄、筑紫、金刚、八重山、天龙、葛城、大和、武藏、海门、天城、筑波。
炮舰:凤翔、盘城、大岛、摩耶、爱岩、鸟海等。'o1' 山軍山
(三)威海卫保卫战:
○ 一八九五年一月二十日:日军以三万四千六百人、战马三千八百,在联合舰队护航下,在山东荣城龙须岛登陆,清军副将阎得胜率五营河防营,不堪一击,荣城失守(日军遂在此设司令部)。之后又分左、右纵队,长驱犯威海,山东巡抚李秉衡派总兵孙万林率军三营,由烟台驰援威海。
○ 一月二十五日:孙军至桥头集(威海以东二十五里),会合威海刘树德所率绥军两营,阎得胜以荣成败退之军,在白马河两岸伏击日军,取得小胜,不久日军大队赶到,阎逃跑,刘西撤、孙西退。
日军利用龙庙嘴大炮,就近攻鹿角嘴炮台(9),后面长墙蜂拥而入,炮台失守,而南岸最大之赵埠嘴炮台(8),有十五至二十八厘米口径大炮六门,用以控制海洪南口,日军志在必得,丁汝昌派鱼雷艇管带毁台。
○ 二月五日:日军派鱼雷艇偷袭,将定远、威远、来远、宝筏布雷舰击伤、击沉。
○ 二月七日:日军对刘公岛发动总攻击。
○ 二月十日:丁汝昌下令炸沉受伤之定远舰,以免资敌,管带刘步蟾亦服毒自杀,实践其:「苟丧舰,将自裁」之誓言。
日军进攻日急,丁汝昌下令沉船毁台,因军心涣散,竟无人执行。
○ 二月十七日:日军登上刘公岛,俘获北洋舰队残余之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十舰。唯留康济舰以运送殉难将士,至是经营二十载,曾盛极一时之北洋舰队,遂全数告终。
○ 一八九五年三月十四日:清政府派李源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二十日与日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光于春帆楼谈判。
○ 四月十七日,签订「马关修约」-除承认朝鲜独立,开放通商口岸外,赔款二亿两(日后赎还辽东又加三千万两)、割让台湾、澎湖。
(详见拙著《甲午之役遗迹》页42~49)
第三章郑和之荣耀
由武事而移转文事,已是一大丕变。
而由康宋八家(欧阳修、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而曾巩、三苏-此称始见于宋真〈西山读****〉)对古文有决定性贡献,移转至郑和学术探讨,一入其境而欲罢不能,盖重温中国海洋发展史,因有此不朽内容,自是窃喜在心。由香港、台北、南京、昆明而上海,皆次第参与,学习在文化、经济、科技各方面的角度探讨,本文欲由声闻、地祇、时地、航术、国际化、邦交、人文(哲学、文学方面),再作探研。
盖中国海洋发展-由兴起、开拓、繁盛,又能持续,且有航线拓展、市舶改易、商品流通、文物展现等灿烂成果,时见郑和为推动海洋拓展之伟大人物。兹将其人之神奇与历史上定位次第以言。
一、自声闻言
郑和是海上蛟龙、外交特使,伸张海权的默默耕耘者,尤其是在郑和七航后,由近六百年所累积的文献,或纵横两岸三地之活动而言,他被南洋一带,尊奉为「护航之海神」者有之、奉为「护城神」者有之、奉他为华侨之「护侨之神」亦有之。还有四处的郑和庙、三保庙、三保公庙、及一代代流传的神迹,亦有之,他活在人们心目中,亦几六百年。
最近美国一九九八年《国家地理杂志》列郑和为海洋探险之东方代表。又《生活杂志》亦以郑和为一百位名人之首,成就超越哥伦布、麦哲伦与达.伽马,至少所记时间远过他们。
故自异处言,妈祖为人人崇信之人格神;郑和为朝延恃重于海上扬威之海龙,二人皆活跃海上,同有「海神」之称号。
二、自时地言
(一)由时间上:
郑和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卒于明宣宗宣德十年(一四三五),此是海上发展之持续期,全球经济渐活跃海上,郑和七航后,更以「海龙」之姿,拓展海权,伸张国威。
由时间言,郑和七航,正在我国海权正盛之时。
(二)由地域上:
郑和为赛典赤.瞻思丁之六世孙,是西域回回人,崛起于云南昆阳。后随征南将军傅友德等,班师至南京,而转为燕王得力助手。后燕王即位为明成祖,郑和尤得其宠信。
由地域言,郑和居中国远方,因缘际会,活跃海上。
马欢的《瀛州胜览》就在其第四、五次下西洋之间完成,言郑和统领宝船,前往西洋诸国「鲸波浩渺,不知其几千万里。」,天候、地理、人员,皆多所不同,故郑和宗教信仰之多元性,实具不得不然之理。
三、自航术言
郑和七航,令人惊叹处甚多-如出动人数多达二万七千人、船队二百余艘,不只数量惊人、种类繁多,且其配备及后勤支持、航术(涉及天文、地文、惊风、气象)等言,皆独步古今,令人叹服。由是而有「护航海神」之美称。其能数度西航,宣扬国威,又无异「神龙」出入大洋,令人拍案。
四、自国际化言
(一)由灿烂航海发展言:
郑和西航,为时甚早,规模过之。他的船比哥伦布早八十七年,视达.伽早九十二年,也比麦哲伦远航早上一一四年。
论规模,郑和有二百余艘船二万七千人,载重量二千五百吨。哥伦布只有三艘帆船,八十八名水手,载重一○○吨。达.伽马船队有四艘船,一六○名船员,载重一二○吨。麦哲伦船队有五艘帆船,二六五名船员,载重一三○吨。论航术,则郑和也略胜一筹,故在国际航海发展上,使中国占有一席地位。
(二)由海贸漕运言:
如何佑护船舶,协助海商,进行贸易?
当我们重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