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1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速和舰炮发射率等方面大大落后于日本。
在装备建设停滞不前的同时,北洋海军的训练也呈消极应付状态,导致官兵的军事素质低下。正如当时有些海军将领所指出的那样:“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军兴,同无把握。虽执事所司,未谙疑窍,临战贻误自多。” 在训练演习中弄虚作假,平时操练炮靶雷靶,采取船动而靶不动,在射击打靶时,预量距离,设置浮标,射击时按预设浮标行驶,这种训练,对实战毫无裨益。致使在黄海海战中,连旗舰下达的变换战斗队形的指令都无法完成,火炮鱼雷射击精度很差,在5小时的海战中竟未击沉一艘敌舰。
(三) 军队领导与指挥体制不顺导致无法协同作战是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
北洋海军在威海覆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军队的领导体制不顺,指挥不统一,海军各舰队之间,陆、海军之间未能实行整体协同作战。
首先,海军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与指挥,互相掣肘,形不成一支坚强有力的协同作战力量。晚清海军虽设有海军衙门,但各地海军和水师实际上由封疆大臣控制,不受清廷统一调度。北洋海军,归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指挥;南洋海军,归南洋大臣、两江总督指挥;福建海军,归闽浙总督指挥,****政府无法对其实行统一的指挥调度。这种体制既削弱了海军的总体实力,也掣肘了各区域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军政大权掌握在不谙于海军业务的人手中,军令大权掌握在不谙于军事的皇帝和文官军机大臣手中,舰队指挥大权又掌握在不谙于海战的陆军将领和封疆大臣手中。甲午战争中李鸿章要求军机处下令调南洋水师数舰归北洋海军指挥,但却遭拒,而且,南洋水师亦无任何配合北洋海军打击日寇的行动。这样,必然要出现“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的局面,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是非常不利的。正如西方人士在评论甲午海战失败原因时所指出的:“中枢之权势太弱,一任督抚之私顾封疆,不能联各军为一队”。而日本海军为适应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需要,几次对舰队进行改编,以便实行集中有力的指挥,如著名的主战论者海军中将桦山资纪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长后,刚走马上任,即将西海舰队和常备舰队合编为联合舰队。
其次,陆、海两军各自指挥,互不配合,无法发挥整体作战能力。陆军和海军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又没有规定严格的指挥关系,在作战中各有专权而没有严密的协同。在甲午战争中,我们很难找到北洋海军积极支持陆军,或陆军积极支援北洋海军的成功范例。一方面,北洋海军没有主动开辟海上战场。在日寇发动战争前夕,有人建议将海军舰艇按战斗力划分为甲船、乙船、丙船,“甲船先攻横滨,得手则又进攻,不甚获利,则姑扼其师船出海之路”,使“彼不战而先败” ,清廷拒不采纳此类建议。丁汝昌也曾考虑海上作战问题,而李鸿章却电告丁汝昌:“日虽添军,谣言四起,并非与我开战,何必请战?” 。后来,向牙山运兵前,丁汝昌本想以镇、致、靖、经、来等9舰及2艘鱼雷艇大编队护航,“相机而行”,也没有获准。这样,北洋海军主力出海计划被取消,丧失了有利的战机。致使后来只有3艘舰护送3艘运兵船赴牙山,遭到日舰突然袭击,首战失利。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主要执行护送陆军赴朝增援的任务,两次海战都是海上遭遇战,而不是主动地开辟海上独立战场。丰岛海战失败后,李鸿章即下达了“保船制敌”的命令。同时,军机处也直接电令丁汝昌:“威海、大连湾、旅顺口为北洋要隘、大沽门户,海军各舰应在此处来往梭巡,严行扼守,不得远离” 。这样,北洋海军实际上已被捆住了手脚。黄海海战后,日军2万兵力和辎重在辽东半岛花园口实施登陆,先后持续12天,整个航渡和登陆期间均未遭任何来自海上的打击。另一方面,陆军弃海军于不顾,导致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之后由旅顺驶达威海时,丁汝昌针对日军海陆协同进攻威海卫的侵略计划,曾提出过一个海陆联合作战的防御方案。但是,李鸿章、李秉衡等人没有及时增加陆路防御兵力。作战中,舰队由丁汝昌指挥,炮台守军由道员戴宗骞指挥,而两人在防御问题上意见相左,各执己见。在战争中,炮台已经失守,舰队还不知道,陆军已转移,海军还把希望寄托在陆军增援上,结果使舰队遭到陆海夹击的严重局面,日军断了威海卫的后路,夺取了两岸炮台,再利用炮台大炮轰击北洋舰队,最终造成了“炮资敌,我杀我”的悲惨结局。
二、树立现代海洋意识,加强我国国防建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吸取历史教训,就可能重蹈覆辙。21世纪,海洋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海防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尊严、民族的安全和荣辱、国力的发展和盛衰等重大的战略利益。我们必须牢记甲午海战血的教训,居安思危,树立现代海洋意识,加强对国防的战略筹划,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力量,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
(一) 树立现代海洋意识,重视经略海洋
历史昭示我们,是否具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海洋观念,重视国防建设,对于国家民族的兴衰至关重要。21世纪,海洋的地位日益上升,开发海洋成为各沿海国家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也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甲午海战110年后的今天,仍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落后于时代,因此,必须唤起中华民族强烈的海洋意识,树立21世纪的新型海洋观,使全民族都来关心海洋、重视海洋、开发海洋、自觉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
2500多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军,谁就控制了一切。” 古罗马的希赛罗在总结古希腊、迦太基与古罗马争霸地中海的斗争经验时,也曾不止一次地指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现代海洋意识的内涵已大大扩展,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现代“海洋国土”意识、现代海洋经济意识和现代海洋安全意识。所谓现代“海洋国土”意识,是指我们要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濒海大国,不仅拥有领海,还有应属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现代海洋经济意识是对海洋经济价值的新认识,海洋不仅是承担世界贸易运输80%的重要通道,更是未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库。现代海洋安全意识强调海洋国土与海洋权益的安全,要求国家的海洋国土主权不受侵犯,海洋资源不被掠夺,海洋经济不遭侵害。
我国陆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出路,是向海洋进军,开发人类尚未充分利用的海洋资源宝库。近些年来,我国的海洋资源被掠夺、海洋权益被侵犯的情况极为严重,南沙群岛已基本上被周边国家所瓜分。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反思甲午海战的历史教训,我们不得不大声疾呼,中国必须走向海洋,必须驾驭海洋,保卫自己的“海洋国土”,捍卫自己的海洋权益。在中国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我们必须寸海必争,寸海不让。
今天,在人类加速向海洋进军和海洋斗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经略海洋已成为时代的抉择,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牢固确立维护自己正当海洋权益的海洋观。鉴于中国近代历史上忽视经略海洋所造成的衰落与屈辱的深刻教训,以及当前及未来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经略海洋是关系到国家安危兴衰的全面性、长期性的大问题,决不是权宜之计。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略海洋的根本目的是保卫国家“海洋国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开发海洋经济,造福中华民族。要对我国所管辖的海洋水域、海洋空间(表层、水体、海床、底土和空间)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开发、利用,还要积极开发利用人类共有的大洋资源。我们不需要任何别国的“海洋国土”,不染指任何国家的海洋权益;但也决不允许、不承认其他国家以任何方式侵犯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应属于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海洋权益,掠夺我国的海洋资源。经略海洋的范围,包括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及人类共有的大洋。在我国管辖水域内的生物资源、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化学资源、物理场资源以及各种能源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