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1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关于苏…27的中俄协议分两部分,一是改造沈飞,引进生产线仿制;二是俄罗斯向中国提供苏…27SK的成品及散件,总数量为200架。先引进24架苏…27SK成品,后由中国组装进口散件。此外有一条很重要的补充协议,当中方国产化进度跟不上时,由俄罗斯提供成品机补上。实际上在95年引进24架苏…27SK协议后,96年中国又引进了26架SK成品。这很可能是因为国产化进度出现问题,而形势又要求更多的先进战斗机。还有一种说法是俄罗斯送到中国的部分苏…27是直接从防空军现役部队中过来的“二手货”,据说但因为俄厂家生产的全新的苏…27质量水平有波动,虽然“二手货”是人家用过的,但却比全新的要好用。 
苏…27的机械制造技术是我国未曾体验过的,需要一个全新的学习、掌握过程。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先行对苏…27的制造技术开展分析研究并形成指导文件,翻译编写了《飞机结构工艺初探》、《飞机机体关键制造技术分析》等大量资料,加快了沈飞具体学习、掌握制造技术的步伐。经过努力,第一次在国产苏…27飞机主承力结构中大量采用了钛合金焊接结构;获得了整体壁板压弯成形、防尘隔栅电火花加工、钛合金化铣、电子束钎焊散热器等科研成果;完成了电子束焊接起落架项目,为国家和用户节约了资金,也使电子束焊接设备及工艺技术上了一个台阶。总体来看,从组装转变到自行生产歼…11,这一过程是迅速而有效的。 
在组装仿制和国产化中,在我国出厂的苏…27逐个批次性能有所提高,整机进口的苏…27也不断得到改进,尤其在电子设备方面。相信依靠我国现有某些远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国产歼…11最终将采用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安装多个多功能彩色显示器,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强对地对海攻击能力。
外电报道98年9月1日国产化的苏…27首飞,12月第二架定型试飞成功。这批产品的国产化范围仅限于组装,但已能叫上歼…11。传闻99年1月到2000年12月,沈飞共生产了14架苏…27。发动机和雷达一直是解放军空军的软肋,据信AL31F的国产化取得了进展,但更有意义的是独立研制涡扇…10(FWS…10)涡扇发动机的成果显著。据称,FWS10推比达7。5,涡轮前温度1747K,加力温度2100K,净推力77。6千牛,加力推力132千牛。相比之下,AL31F推比7。1,涡轮前温度1665K,加力温度2050K,净推力72。8千牛,加力推力125千牛。对比之下,歼…11和歼…10使用涡扇…10的几率相当高。但目前涡扇…10尚不堪实用,只能用AL…31F和AL…31FN。此外据说我军的AL…31的大修还必需送回俄罗斯进行,费时费钱,令空军相当痛心。雷达方面,尽管我国地面雷达的水平相当高,但机载雷达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当然,与老毛子的雷达相比,我国在电子技术上仍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可以利用俄罗斯雷达的核心部件,如发射管,配以中国的处理芯片、电子元件和运算方法等等,提高雷达的整体性能。 
总的来看苏…27的引进、组装、仿制和国产化,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空军的战斗力。但其中带出的发动机、雷达等技术问题尚待解决。某些先进技术对歼…10的研制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将引进的和我国自己的先进技术转为高性能战斗机的生产力和战斗力,达到抗衡和战胜敌对势力的最终目的。 
2001年底中航一集团614所的某型发动机大修线竣工。该配套建设项目于1998年3月启动,2001年5月竣工。614所通过三年努力达到了设计要求。该项目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之前该项目已通过了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财务决算审计、节能、大修线验收、档案管理等各单项验收工作。据信此项目即AL…31F的大修线。 
同时,国产的苏…27/歼…11模拟器也已经由沈阳某学院研制成功。据称采用了“空间立体三维成像”技术,以进口的SGI图形工作站为系统核心。2003年4月,经过100小时安全飞行验证之后,完全依靠解放军自身力量对进口苏…27进行的大修顺利通过质量检验。这标志着空军航空修理系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苏…27自主修理、持续保障的能力,开始了由主修第一、二代机向修理第三代机的历史性跨越。随着空军航空武器装备科技含量的提高,特别是三代机等新型装备服役时间的延长,客观上要求自主修理、持续保障能力与之相匹配。 
在2003年9月闭幕的第十届北京产国际航展上,俄罗斯努力推销其苏…27现代化改造方案。但俄方表示,负责生产苏…27及安装仪器的中方工厂的领导坚决反对签署这一合同,如果在他们所生产的飞机上安装最新的俄罗斯航空电子系统,这些工厂今后就不可能继续为这些设备提供维修和养护服务了。展会期间通过磋商似乎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一飞机维修企业的经理认为,苏…27的现代化改装不应该在得到授权的那些企业进行,而应在飞机维修企业进行。站长认为,由于歼…11的自行改进计划较为顺利,甚至在部分领域优于俄罗斯的改进方案,我军很可能选择性的在国内厂家和俄罗斯厂家各自提出的改进方案之中抽取最为有效的部分,融合为歼…11最终的改进方案
第102章歼12战斗机
   苏…30多用途战斗机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战斗轰炸机。其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最初的两架原型机在80年前首飞,被命名为苏…27PU或苏…30。当时苏联空军并没有计划装备该型飞机,因此这两架飞机由试飞院买下。其中的一架曾两次参加珠海航展。
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毫无疑问是一种优秀的第三代战斗机,我国经过与苏联/俄罗斯艰苦的谈判,于90年代中起开始购入和仿制苏…27SK/SMK战斗机。在苏联/俄罗斯,苏…27的改进自80年代苏…27定型就已经全面展开。作为单座战斗机的共同特性,苏…27的使用经验表明,现代空战带给飞行员的工作量很大,加上高机动产生的高过载、大航程产生的长时间留空,使飞行员在单独应付复杂的作战情况、机载电子综合设备和机载武器时手忙脚乱。这不利于挖掘战斗机本身的性能潜力,例如当先进的雷达、通信指挥系统出现后,一个飞行员是无法兼顾本机的飞行作战和与友机的通信指挥的。为此,许多先进战斗机加入了第二名飞行员。这名飞行员一般不负责具体航行操纵和近距格斗,将精力集中于负责操作机上雷达、通信等各种电子系统,观察空情,甚至为单座战斗机提供预警、通信和指挥。同时因为有了第二名飞行员,战斗机更适合执行危险而复杂的对地攻击任务,一名飞行员可负责驾驶战斗机进入攻击路线,观察周围空情,另一名则控制火控系统和武器,发起攻击。假如只有一名飞行员,攻击效果和生存力肯定会有所降低。如美国、法国就分别发展了F…15E和幻影2000D等双座战斗轰炸机。 
在这种思想下,苏联军方决定以苏…27UB双座教练机为基础研制生产这种双座战斗机。研制工作始于1986年,总设计师伊戈尔&;#183;伊万诺夫,武器系统的设计师是维克托&;#183;加鲁申科。研制中首先解决了加装空中受油系统的问题。空中受油管装在机头右侧,不增加飞机的阻力,不影响机载雷达工作。该系统后来为苏…33、苏…35战斗机、苏…34战斗轰炸机所采用。这架空中加油型苏…27UB飞机于1987年首飞,随后完成了莫斯科…共青城…莫斯科的不着陆飞行,飞行距离13440千米,连续飞行15小时42分,4次空中加油。1988年开始,苏…30研制工作转入正规。设计中将在苏…27UB的基础上改进一种采用空中受油系统、新型导航系统、先进的惯导系统和火控系统的双座战斗机,命名苏…30。1989年12月31日苏…30在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机场首飞。 
苏…30与苏…27UB教练机结构上有一定变化。苏…30MKN增大了方向舵的舵弦,材料广泛采用钛合金。机翼有自动偏转的缝翼前缘,前线后掠角41摄氏度。改用K…36IIM弹射座椅。 
行,不进行空重加油的续航时间达到10小时。该机最大的特点是在保留苏…27的空战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指挥战斗机编队作战的能力。这使得苏…30在空战中的作用与普通战斗机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它能使多架战斗机组成整体,协同作战。为此座舱后舱安装了战术情况显示器和编队指挥通信专用设备。机上还安装了先进的H00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