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1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民海军中,除登陆舰外,还有为数众多的登陆艇。他们虽然吨位较小,但作用却不小,是海军不可或缺的登陆工具之一。
我国的登陆艇主要有:
716型气垫登陆艇 80年代初下水,只建造1艘,主要作试验用。主机为1台12L413FC风冷柴油机。该艇长17。94米,宽8。3米,高4。55米,满载排水量18。6吨,航速40节,可运载全副武装士兵32人。
722型气垫登陆艇 1979年下水,只建造1艘,主要作试验用。该艇装2台1530马力的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作升力发动机;2台1850马力的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作推进发动机。
该艇长27。2米,宽13。8米,高9。6米,满载排水量68吨,航速50节,最大航程165海里,可运载1个加强连或2辆解放牌汽车等15吨物资。
722…2(大沽级)气垫登陆艇 该艇长27。2米,宽13。8米,高9。6米,围裙高1。5~1。8米,满载排水量61吨,航速50节,最大航程165海里,运载量为15吨,自卫武器为2座14。5毫米双管机枪。
721型交通艇 该艇长42米,宽8。8米,高2。14米,满载排水量140吨,航速33节,最大航程300海里,可运载人员70人、物资2吨。
724型(724)气垫登陆艇 该艇长12。4米,宽4。7米,高3。7米,满载排水量6。35吨,主机为2台BF12L913C发动机,航速40节,最大航程100海里,可运载全副武装士兵10人。
另外,我国还有大量的满载排水量135吨的067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83吨的068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100吨的271/271II机械化登陆艇(可运载坦克2辆)、满载排水量150吨的德萨级气垫登陆艇以及琼沙级人员运输舰(全长86米,宽13。5米,吃水深4米,主机功率3960马力,最大航速16节,最大航程3000海里,人员编制59人,可运载400人或物资350吨;自卫武器为14。5毫米双管机枪4挺)
第94章s…70直升机
   解放军于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陆航拥有了包括于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在内的各种直升机。中国于1984年7月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黑鹰”直升机的合同,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该机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研制,在美军中的编号为UH…60,是美军目前装备数量最多的通用直升机,用途广泛,改型繁多,具体情况请见H…60系列详细页面。S…70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唯一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直升机。 
引进“黑鹰”之前,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即便是引进之后,解放军仍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再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三个月。试飞则从海拔1700米的机场开始,逐步向高原推进。到了标高3000米以上,发动机功率急剧下降导致飞机升力不够。又经过三个月,以温清澄为首的科研人员终于克服了技术困难,解决了升力问题。最终“黑鹰”飞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降落在阿里地区。温清澄的《直升机在高原的使用和维护》论文,令世界第一次认识了在青藏高原直升机飞行的种种特性与巨大困难。美国各方面也以此作为重要结果和经验,西科斯基公司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 
为适应高原地区使用需要,中国的S…70与美国陆军标准的UH…60略有不同。中国的S…70采用了加大推力的T700…701A发动机,旋翼刹车进行改进,使用了SH…60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机身选用了包括7075…T6铝合金在内的多种先进材料,机身上的射击窗、机枪座等都经过了优化设计,承力情况较为理想。 
中国“黑鹰”主要部署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1985年后进入****和新疆的高原地区服役。军方非常欣赏其高原性能,实际上S…70也是陆航唯一能在高原区顺利运作的直升机。S…70先后参加过多次抢救****灾区和返回式卫星回收的任务,使用强度大,在1989年以前总飞行时间就超过了11000小时。高的出勤率自然会使事故次数增多。“黑鹰”的使用环境主要是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恶劣的了,已发生过多起机毁人亡的事故。但多数是由于气候原因或人为操作失误造成,只有少数是机械故障导。最严重的事故是,1991年6月16日,一架“黑鹰”在****坠毁,机上包括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在内的12名解放军人员全部遇难。 
陆航和西科斯基公司原本都对“黑鹰”寄予了很大希望,西科斯基公司曾经期望出售100架“黑鹰”给中国。但1989年之后这些想法都落空了。中国曾试图对“黑鹰”测绘仿制,迫于工业基础过于薄弱,未能实现。实际上1989年之后,中国一直能够从西科斯基购买必须的零部件,占据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贸易的相当部分。据称由于中国的“黑鹰”常用于****和新疆地区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因此美国各界并未反对出售上述零部件。 
中国与西科斯基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双方曾就一些S…70坠毁的原因产生激烈争执,西科斯基认为是中方使用不当。后经过中方自行研究S…70的零部件,证明了机械故障的成因,西科斯基方面才让步,重新运送了一架全新的S…70到中国作为赔偿。 
由于无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鹰”,陆航很快转向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大量的米…17,尤其是最新的米…17V5高原型号的到来,缓解了陆航紧迫的需求问题。但总的来看,只有自行研制出象S…70这种水平的直升机,才能说我国直升机已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不再受制于人了。 
但S…70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是全面领先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8的发动机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因此在我军中S…70的维护要大大易于米…8与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蚀方面,S…70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遗憾的是我国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仿制或研制相应的型号。也许与俄罗斯方面联合研制新型通用直升机,引进俄罗斯相应型号的生产专利,是一条捷径。
第95章小羚羊”轻型直升机
   SA341/342“小羚羊”轻型直升机由原法国宇航公司(现欧洲直升机公司法国分公司)和英国韦斯特兰直升机公司共同研制。为对付强大的苏联装甲集群的威胁,中国在70年代末开始寻求由外国进口先进反坦克直升机的可能。很快解放军选定了当时已不算最先进的“小羚羊”直升机。法国宇航公司当时以为遇上了大客户了,非常投入,并预计中国首批将订购24架“小羚羊”。不想解放军由于军费所限,只在80年代初订购了一批8架SA342L1型“小羚羊”,88年交付,让西方大跌眼镜。此后解放军再也没有增购过“小羚羊”。86年陆军航空兵组建后,“小羚羊”全部归入陆航部队。 
“小羚羊”研制计划最初由法国提出,用于取代“云雀”II直升机。1964年开始研制。采用“云雀”II传动系统,透博梅卡公司的“阿斯泰阻”III发动机,以及与德国伯科夫公司联合开发的旋翼。1967年法英两国开始共同研制。第一架原型机称为SA340,1967年4月7日首飞。第二架原型机称为SA341,1968年4月首飞,第一架预生产型在1971年8月6日首飞。 
“小羚羊”飞行性能非常优秀。1971年5月13日和14日,SA341…01号在伊斯特尔创造了三项E1C级世界记录:在3千米直线航段上飞行速度达310千米/小时;在15/25千米直线航段上飞行速度达312千米/小时;在100千米闭合航线上飞行速度达296千米/小时。因此很快大量各国军民客户订购了“小羚羊”直升机,用于从反坦克到交通监视的广泛领域。 
“小羚羊”采用三片半铰接式NACA0012翼形旋翼,可人工折叠。采用法国直升机常见的涵道式尾桨,带有桨叶刹车。座舱框架为轻合金焊接结构,安装在普通半硬壳底部机构上。底部结构主要由轻合金蜂窝夹心板和纵向盒等构成。机体大量使用了夹心板结构。采用钢管滑橇式起落架,可加装机轮、浮筒和雪橇等。SA342的动力为一台“阿斯泰阻”XIVM涡轮轴发动机,640千瓦。我军的L1型同样采用“阿斯泰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