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轰…5的动力设置采用4台涡桨…5甲涡桨发动机,额定功率为2059。4千瓦,最大功率2316。8千瓦,驱动四个J19…G10型金属4叶螺旋桨。主要机载设备包括一般轰炸机所用仪表、海上全天候搜潜、攻潜所需的无线电设备等。武器可以携带自导鱼雷、“鹰击”…8型空对舰导弹、航空****、深水****等反潜武器,此外机身背部还装有自卫的23mm活动炮塔。武器分别挂在机身与内侧发动机之间以及内外侧发动机间的机翼挂架下面。另据未证实的消息,水轰…5装备了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示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冲压式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69年5月开始研制,1985年导弹飞行实验成功,经多次改良后定型。制导采用末端主动雷达自动寻的方式,导弹重达1847千克,射程45千米,使用液体冲压发动机加火箭助推器。北约代号CSSC…X…5。
C…101导弹常见诸报端,以舰载型为例,接战过程为:导弹发射后呈一定仰角爬升,助推器在数秒内将导弹加速至1。8马赫。这之后助推器脱离,点燃液态冲压发动机,导弹下滑至50米高度后改平飞,速度也增加到马赫2。0;这时导弹依据舰上指挥仪在发射前所预定的飞行时间,自动打开主动雷达搜索,锁定目标,当飞行至距目标3000米时,开始俯冲到离浪尖仅5米的高度,并在水线附近命中敌舰。C…101的大型战斗部加上剩余的燃料,再加上其高速动能,对敌舰杀伤力大。但目前公开的资料中,C…101仅有岸舰型号和导弹快艇携带的型号出现,尚未有水轰…5携带C…101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兴安岭火灾后,水轰…5灭火机改型开始研制。1987年6月,水轰…5的森林灭火改型在哈尔滨附近进行了首次灭火试验。水轰…5飞机先在水库水面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滑行,仅几秒钟即将容量达8吨的飞机水箱吸满。随后飞机加速滑行500米后离水面升空。到达投水地点后,飞机放下襟翼,下降减速,然后打开水箱门,8吨多水一泄如注,完成了此次投水试验。机上增加了相应的吸水、放水装置,如轰炸瞄准设备处增设放水按钮。水箱有手动操作应急系统。灭火型拥有以往型号的作战能力
第86章伊尔76
伊尔—76是苏联伊留申设计局研制的四发动机中远程重型运输机。该型作为军事运输机研制项目于60年代末提出并开始设计。由于安—12作为苏联军事空运主力已经显得载重小和航程不足,苏联为了提高其军事空运能力,急需一种航程更远、载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军用运输机,于是决定研制这种在外形和载重能力都类似于美国C—141重型运输机的伊尔—76,以弥补苏联军事空运能力的不足和使其现代化。第一架原型机于1971年3月25日在莫斯科****机场首次试飞,同年5月27日在第29届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公开展出。1974年由苏联空军航空司令部对伊尔—76进行验收鉴定,认为飞机性能良好,达到要求。试飞持续到1975年结束,尔后投入成批生产并开始交付苏联空军航空运输部队和民航使用。到1992年初,共生产700多架,年产量在50架以上。除俄罗斯空军共使用500多架伊尔—76/76M/76MD和民航使用120多架之外,还向阿尔及利亚、伊朗、英国、叙利亚、印度、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古巴和中国等国大量出口
机长:46。59米
机高:14。76米
翼展:50。5米
机翼面积:300平方米
空重:70吨
最大起飞重量:170吨
最大燃油重量:70吨
最大平飞速度:850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750…800公里/小时
解放军在90年代以前可使用的大中型运输机包括运…7、运…8和少量的安…24等。运…7源自安…24,载重约5500千克,运…8源自安…12,载重约20吨。按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两种机型的载重量、航程都不堪应付快速空投和部队机动的需要。因此90年代起,我国引进了多达数十架的俄罗斯伊尔…76大型喷气运输机。伊尔…76的详细资料请见其具体页面。目前陕飞正在考虑运…8的后继机型,包括研制全重提高至75吨的运…8改型,或伊尔…76,为之正向外争取合作伙伴。
伊尔…76交付解放军后,大部分按传统交由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控制,但实际上主要执行军事任务,如机降运输和伞兵训练等。上图即伞兵部队准备登机进行伞降训练。
目前,伊尔…76是我军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运输机,而运…8等只能算中小型运输机。由于尚无法立即仿制伊尔…76,只可以依赖进口。但经费的短缺又使得采购量较小,还要减去日常维护、训练、故障的数量,我军可用的大型运输机可以说是严重不足。因此仿制或研制大型运输机,迫在眉睫。
2004年初,俄伊留申航空综合体宣布中国在研究大量购买伊尔…76MD和伊尔…78空中加油机的可能性。据非正式消息来源报道,中国方面希望得到30架伊尔…76MD和6架伊尔…78。目前俄空军共有220~270架伊尔…76飞机,其中大部分是伊尔…76MD型,俄各民航航空公司共使用约200架伊尔…76飞机。伊尔…76MD装备4台Д…30КП航空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90吨,最大载重48吨,巡航速度每小时800千米,空降时速度每小时260千米,最远航程7500千米(最大载重时4400千米),翼展50。5米,机长46。59米,高14。76米,乘员7人,配有导航雷达、气象雷达及机载计算机等先进电子设备。
第87章运…7运输机
运…7是我国在前苏联安…24型的基础上研制生产的双发锅轮螺旋桨中短程运输机。运…7是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发涡浆支线运输机,于1970年12月25日首飞上天。
1966年4月,西飞公司正式启动逆向仿制70年代引进研制安…24的任务。第一架原型机首飞后,于1977年和1979年两次组织了飞机设计定型鉴定。由于当时尚有部分机载成品没有定型,几个试飞科目尚未试飞等原因,国家没有批准设计定型。同时民航使用部门明确提出原型机的发动机功率不足,在我国部分地区的高温高原条件下,飞机的起飞重量受到限制,商载大幅度减少。因此必须解决发动机功率问题,并必须完成单发起降的鉴定试飞、机体结构的补充静力试验。
1980年,运…7完成换装大功率的涡桨5A…1型发动机的论证、设计、生产及鉴定试飞。新的发动机的功率由2550马力提高到2900马力,此外新的机体结构和性能显著提高。1982年7月24日,运…7飞机经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投入小批生产。在此之前成功的进行了单发起降试验。7月30日,国家正式批准运…7飞机设计定型。1984年1月23日,中国民航局正式颁发运…7飞机适航证。1986年4月,运…7首航仪式在合肥举行,5月1日正式向中国民航局交付,正式编入航班投入运营,打破了外国飞机垄断中国民航客运的一统天下。85年12月1日,、姚依林以及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负责人在首都机场乘坐运…7…100型飞机,并就国产民用飞机的发展、零部件国产化和保护政策发表了讲话。万里曾指示“今后同类飞机不要再进口了”。但实际上,由于运…7直至80年代中才真正形成批量规模,早已落后于国际水平,噪音和舒适性很成问题,民航和乘客都不喜欢运…7。截至1992年年底,各型运…7已交付85架。
运…7…100型是第一种运…7的重大改型,合作方包括香港HAECO公司。主要改进包括改装电子设备、空调系统、内部装饰,加装了翼梢小翼,增加失速警告系统。驾驶舱改为三人体制,载客增加到52人。100型可以****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飞、航行和进场着陆的要求。87年4月23日,运…7…100型首飞沈阳…平壤国际航线。
运…7…200A飞机在继承原运…7飞机安全性的同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全新设计,广泛吸收当代世界先进航空技术,大量采用国外技术成熟的先进成品。该型号从设计技术、结构布局、主要机载设备都作了重新设计,在发动机、导航通讯设备及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驾驶体制、座舱布局等方面都作了重大改进。93年该型号首飞。1998年5月5日,作为新一代支线客机的运…7…200A飞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国产民用客机首次严格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25的规定验证合格的飞机。
运…7…200A飞机机头部分进行了重新设计,机身长度较运…7…100型加长1米,使客座增至56~60个,提高了飞机的运输量和乘坐的舒适性。动力装置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生产的PW12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