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项田径比赛纪录保持者、特级射手、优秀击剑运动员。1909年夏,巴顿被分配到伊利诺州芝加哥附近的谢里登堡,出任骑兵连少尉,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骑兵连长朗西斯&;#183;马歇尔上尉对巴顿作了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位特别有希望的年轻军官,他能力非凡,前途远大。”巴顿也立下雄心壮志:“即使不发生战争,我也要当上将军。”
1911年12月,巴顿调入位于迈尔堡的陆军参谋部任职。次年夏季,巴顿参加了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夏季奥运会,取得五项全能项目的第五名。同年底,他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183;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183;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间,年轻的巴顿少尉大开眼界,研究军事理论,撰写军事论文。在陆军参谋部任职期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顿在《陆海军杂志》上撰文建议改进骑兵军刀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军部队,使他初扬其名。1913年夏,巴顿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此行不仅使巴顿的剑术大为长进,而且他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法语。
初经战火的洗礼
1913年,巴顿少尉进入赖利堡骑兵学校学习。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巴顿向上司请缨赴法国参战。而当时的东部军区司令伍德将军却婉拒道:“我们不要像你这样的青年在外国军队中浪费生命。”1915年6月,巴顿从赖利堡毕业。不久,巴顿赴德州布利斯堡第8骑兵团任职,他在率部岁旅长越翰&;#183;潘兴准将参加对墨西哥作战时,被选为临时副官。巴顿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受到潘兴的赏识。1917年初返回国内时,潘兴因战功晋升为少将并出任南方军区司令,巴顿则晋升为中尉,仍继续担任临时副官。
1917年4月6日,美国政府对德国宣战。潘兴将军率领首批参战部队赴法国与英法联军共同对德作战,他立即召巴顿同行。夏天,他们抵达法国,英国远征军司令道格拉斯&;#183;黑格元帅对巴顿十分欣赏,有一见如故之感。作为美国远征军司令的副官,领受临时上尉军衔的巴顿,负责指挥司令部直属连和一个摩托车分队以及防空工作,但他却渴望踏上战火密布的前沿阵地。在此期间,巴顿开始对新式武器坦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步体验到坦克部队是一个重要新兵种。
不久,晋升为临时少校的巴顿奉命创办一所坦克学校,他以此为基础组织和指挥一个坦克营。巴顿为自己能成为美国第一名坦克指挥官而感到自豪,他立即向英法联军的坦克部队讨教,于1918年春开始训练,尽管他此时手中仅有10辆坦克和200名士兵。
4月底,在首次装步联合作战演习成功之后,巴顿晋升为临时中校,并获准组织并指挥一个轻型坦克营(下辖3个连)。两个月后,他又将这个营扩建为第一个坦克旅(下辖2个营、每个营有3个连)。巴顿的情绪十分高涨,他给国内的妻子写信说:“现在我走得既快又远。”1918年9月,美国赴欧洲远征军总数已达150万,当时巴顿指挥的坦克旅已拥有1 44辆坦克。9月12日至15日,巴顿率部参加了圣米耶尔战役,表现英勇;26日,他又率部参加了默兹亚拉冈战役。在前线受伤住院治疗期间,未满33岁的巴顿被晋升为临时上校。然而,令巴顿深感失望的是,就在11月11日他33岁生日这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了。
告别战场的凄凉岁月
由于参战,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成为经济和政治的一流强国;但因大战结束后,美国处于和平主义思潮的笼罩下,军队受到很大冲击。部分军官恢复了永久军衔,巴顿由临时上校被降为上尉,然后又晋升为少校。在这种情况下,巴顿仍不灰心,继续致力于坦克部队的一系列工作。但是192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法案》,将陆军再度削减为12万5 千人。法案规定坦克部队配属于步兵而不再是独立兵种,坦克部队以连为最大编制单位,每个步兵师配属一个坦克连,由步兵司令统一指挥。更令巴顿感到伤心的是,1920年全年的坦克项目经费只有可怜的500美元。这年夏天,巴顿以无可奈何的心情挥泪告别坦克部队,他在告别演说中说:“坦克部队有我的心血和希望,我相信它是不会消失的,总有一天,我还要与它重聚,我的生命与荣誉全都与它息息相关。”离开坦克部队后,巴顿少校先到迈尔堡的第3骑兵团担任中队长(相当于步兵营长),负责在华盛顿阿林顿公墓为阵亡军人举行丧礼。
从1923年起,巴顿先后到赖利堡骑兵兵种学校高级班和堪萨斯州利文沃斯堡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取得优异成绩并被选入参谋团,赴斯科林菲尔德兵营和夏威夷军区担任人事处长、情报处长、计划与训练处长。夏威夷军区司令威廉&;#183;史密斯少将评论巴顿说:“此人在战时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平时却是一个捣乱分子。”1928年,巴顿少校在华盛顿的骑兵司令办公室任参谋,1931年夏,进入美国陆军最高学府——陆军大学深造,次年7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回迈尔堡骑兵团任副团长。1935年,刚刚晋升为陆军中校的巴顿再赴夏威夷军区出任情报处长,此时他已年满50岁。对一个50岁的新中校来说,巴顿深感自己的军界前途有限,经常以酒消愁。
在夏威夷期间,巴顿撰写了一组军事论文,其中一篇题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的论文,论述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地位与夏威夷的重要性,认为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既是潜在的危险也是可能发生的事,并预言这种偷袭对美国将是灾难。但他此时的预言却未受到任何的重视。
1937年11月,德、意、日三国正式结盟,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组织,世界局势日趋紧张。19 38年初,巴顿中校奉调赖利堡骑兵学校。几个月后,他晋升为陆军上校,调任德州克拉克堡的骑兵团长。回到野战部队的巴顿上校欣喜若狂,因为他隐隐约约开始嗅出战争的味道了。巴顿全心投入部队临战训练中,他了解骑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指出:“不管那些老顽固对未来战争中骑兵的前途如何高谈阔论,我还是要说,当战争来临,在美国军队中是不会有几匹战马的。”但巴顿的这些言行,却招来不少人的反感,一些人称他是“战争狂人”和“克拉克堡的疯子”。
1938年11月27日,巴顿上校突然被调任迈尔堡要塞司令,巴顿为自己不得不离开野战部队而感到伤心,甚至泪流满面地认为自己在军中的前途已到此为止了。但是,这次调任却非同寻常,这是刚刚升任陆军副参谋长的乔治&;#183;马歇尔遴选巴顿为美军建立一支具有实战能力的坦克部队。马歇尔曾对部属说:“巴顿是军中无比优秀的坦克手,我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知道这一点。”被马歇尔列入启用的名单中,对巴顿的一生意义深远,应当说,马歇尔将军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历史名将的原因之一,是他具有“伯乐”一样的知人善任长处。
从克拉克堡到迈尔堡的这次调任,是巴顿后半生的重大转折点;马歇尔对巴顿的知遇和友谊,使得巴顿能在大战中凸显指挥才能,创立赫赫战功。到迈尔堡上任之后,巴顿决定要把他们训练成一支精锐部队。同时,他还关注德国新的战争机器及其全新的战术构想,并潜心研读英国人富勒、利德尔&;#183;哈特,德国人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法国人戴高乐等人的军事著作;似乎是养精蓄锐地安心等待世界大战的来临。
重返作战部队
1940年7月10日,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命令组建一支装甲部队,由此展开了美军装甲部队发展的序幕。新组建的装甲部队被编为美国陆军第1装甲军,其中第1装甲师设在诺克斯堡,第2装甲师设在本宁堡。不久,巴顿上校被马歇尔派往本宁堡第2装甲师出任装甲旅的旅长。同年9月,巴顿被任命为第2装甲师的代理师长,并被晋升为陆军准将。时来运转的巴顿颇为得意地说:“万事俱备,只欠一场热闹的战争了。”
巴顿很快就组建了由3个旅组成的第2装甲师,全力以赴地加紧训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品脱美国人的汗水可以挽救美国人的一加仑鲜血。”他喜欢用粗鲁的言语激励官兵们:“你们想打胜仗吗?你们想活着看到胜利的那一天吗?那么,你们就认真刻苦地投入训练吧!不要摆花架子,把你们的刺刀插向敌人的心脏。这是一种粗暴的训练方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