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会想起你
想起你的那句 ……爱我
想分担你的喜怒和哀乐
你却不肯把你的忧愁和欢乐告诉我
把我的悲伤和快乐对你诉说
换来的却只有更长的守候和寂寞
也许,我早该明白:
我不是你的唯一
你也不只为我而守候
我们可以说:“I LOVE YOU”
却不能说:“I NEED YOU ”
第23章秦军与马其顿军团的交战
让我们先来假设个引子:
亚历山大战无不胜的马其顿军团继续东进。。。。。。。
秦庄襄王二年,一支奇异的军队让西域诸国震恐。他们不事生产,只知道攻城,杀人与掠夺,只有在缴出沉重的梲金与宣誓效忠之后,这支军队才会考虑放过投降的城邦。投降的城邦可以继续按自己的意思过活,西域诸国盛传这支厉害的军队将继续东进。
秦国从被捕获的匈奴人嘴里得知一个惊天的消息:遥远的西方来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所过之处,片甲不留。但这并不能下倒秦人,相反激起了秦军更加好战的天性,于是秦国西征军出发。。。。
正文:
秦庄襄王元年秋,亚历山大的使者来到秦军将领的帐前。使者傲然说道:”我, 尊贵的亚历山大的代表,亚里斯多德的学生,加沙的胜利者,萨氏史诗的作者,前来转达亚历山大大人的意旨。你们这些野蛮人,挡住希腊文明的阳光,我命令你马上离开,交出地方和城池,不然就是我们的敌人,在城破之后,不会受到亚历山大的宽恕”。
在听完翻译的费力转述后,秦军将领勃然大怒,喝道:”帐前武士,给我将这个狂妄的蛮夷,拖出去斩首”。谋士连忙劝道:”大人息怒,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呀”。将领说道:”斩使以树威”!
于是使者被拖了出去。 使者骂道:”无知的蛮族,居然敢杀害希腊的使者,众神的怒火将烧毁你们的国家,你们也将被愤怒的闪电劈成碎片…。。呀”。
亚历山大看着副使带回来呈着人头的匣子,气的全身发抖。这些年来,没有哪个蛮邦敢如此羞辱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抚着使者的头发,悲恸的说道:”我的朋友,希腊的骄僥,与我们同时离开希腊的战士,已经所剩无几了,你的离去,使我身边也没有真正的希腊人为伴”。当副使报告秦军将使者的残体高高挂在墙边让野鹰饱餐时,亚历山大再也克制不了胸中的怒火:”以众神 之王之名,我将要亲征秦国,秦国将成为一片沙漠,寸草不留”!
亚历山大统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前来。这支久经考验的部队是亚历山大的精锐部队,序列如下:
大军的保护人 尊贵的雅典娜
总司令 希腊的伊拉克总督,高加米拉的胜利者,雅典娜的宠儿 亚历山大
第1大军团 军团长辖 马其顿式重装步兵军团4。共32000人。
第2大军团 军团长辖 各路雇佣军团5。共40000人。
Hetairoi骑兵队 司令辖 重骑兵团4 ,共4100人
大军整齐的脚步声传到50里之外,大军的雄壮气势震憾了奥林匹斯山!
亚历山大将第2大军团布署于大军的左翼,第1大军团布署于大军的右翼。Hetairoi骑兵队布署于大军的右上角,在两个大军团后方是两群轻装骑兵,成为全军对侧翼攻击的防备。
亚历山大要续写光荣,他要亲自率领Hetairoi骑兵队,征服所有没有征服过的蛮族。他的位置就在全军的最右侧,老位子上。
今天之后, 亚历山大又将声明远播,因为他在遥远的东方,复制了一场高加米拉之战。
看到马其顿军团雄壮的阵容与密密麻麻的可怕长矛,任何人都会胆战心惊,但今天他们碰到的是秦军!!!
这时战场的另一边传来雄壮的歌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予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亲爱精诚,王于兴师,修我,与子同志。
秦军步兵伴随着歌声进入阵列。
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四牡庞庞,驾言徂东。
四黄既驾,两骖不猗。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徒御不惊,大庖不盈
之子于征,有闻无声。允矣君子,展有大成。
秦军骑兵进入战场。
第一批手持强弩的秦军弩兵站上第一线。其余弩手则在阵型的四周展开,在南,北两翼的第一纵列弩兵分别面向南,北警戒。在步兵军阵的****,战车兵开始进入既设阵地。配署战车的步兵以五人一组,将手中的戟交给一名士兵保管,其它四人则提着强弩。秦兵有些两人一 组,一个人卧座在地上,抱着一支大弩,一个人背着一个箭筒站在旁边。又有一组人拿出一个像床的东西,看上面的箭,好象也是一个弩。
更远处有一团烟尘,那是秦军骑兵。战场上的骑兵分为两支,一支身披轻盈而精致的鱼鳞铠,也许是为着表示自己有先轸般的豪气,秦骑兵拒绝载上头盔,虽然头盔是骑兵的制式装备。骑兵们腰佩短而锋利的佩剑,手持劲弓。只有军旗的护兵仍提着笨重的长戟。另一支骑兵 仿佛无目标地向远方驰去。
秦军将领下达作战命令“备乘与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之所加。敌人若坚守以固其兵,则急行间谍,以观其虑。分为五战,战胜勿追,不胜疾归,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五军交至 ,必有其利”。“强弓劲弩长兵在前,长戈大戟短兵在后”
亚历山大惊讶地看着眼前一幅兴奋过度模样的秦军,这支军队实在不行。亚历山大冷笑着对Hetairoi骑兵队司令说道:这些野蛮人 士气倒蛮高的。只可惜,井底之蛙。没有重骑兵,长矛兵的位置不对,矛不及我军长,方阵也不成方阵,他们甚至没有在战场上做出防备我军重骑兵的布署。看样子实在不堪一击。可惜,我却亲自为这场大会战进行布署
在高加米拉之战中,马其顿军所谓的”斜形”战术,不是指阵势的”斜”,而是指右翼部队沿敌人左翼的的不断平行偏右上延伸运动。亚历山大进行的右翼运动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右翼延伸是为了避开波斯已经布置过的战场,让他的骑兵做更佳的发挥。可能基于 一种试探的心理,大帝让一批佣兵骑兵与波斯骑兵进行右翼的第一场作战。即使马其顿军落败,但是大帝的重骑兵依然完好无损,而且波斯阵线的弱点也暴露出来,而为第二阶段,著名的重骑兵侧击打下基础。
亚历山大突然怀念起波斯军队,那一仗,至少还有一个斯匹德瑞斯能将斧头砍在大帝的头盔上,现在大帝的重骑兵却总是面临如此不堪一击的敌手。为什么这些蛮人不读读西方的历史呢? 亚历山大心里都哝着。
亚历山大转身作出进攻的姿式,竖起矛吼道:”重骑兵,追随你们的领袖,争取荣誉,向敌人的侧翼出发”!
秦军看到马其顿军的左翼开始出击了,观望兵喊道:”敌骑步兵,本军左翼前方2400步,攻击前进中。长矛骑兵在前,步兵在后”。秦将问道:”右翼有何情况”? 观望兵道:”敌长矛步兵本队,本军右翼前方2700步,守势方阵”。
秦将下令:”全军挺进200步。左翼军,挺进中改雁行疏钩阵,重点向左,扩大射击正面,准备迎敌。右翼军,挺进中改鱼丽之阵,集中火力,待命射击”。
秦将身边的小吏连忙向左翼升起灰色缀蓝毓大雁旗,对右翼升起银色骧金毓大鲛旗。同时快速地在薄木片上笔记命令,一份飞骑送往中军大营,一份飞骑送往前线指挥官作命令确认。秦军开始推进。
秦军的左翼为2个千人,,在2分半钟内将阵型转成一个疏开的军阵,手在前。战车与战车兵迅速向两翼展开,面对马其顿军形成一个凹型。
秦军的右翼为3个千人,在3分钟内完成了一个较紧实的正面,手在前,战车兵直接楔入军阵之中形成火力重点。
观望兵的声音再度响起:”敌长矛骑兵本队,本军左翼前方1000步,冲锋前进中”!
秦将下令“左翼军注意,正前方900步公尺处,步弩仰角70度,车弩仰角50度,闻鼓射击”。
“左线预备”。
秦军的三个千人主与九个战车组的各种弩高高仰起。
“右线预备”
弩手们确认了射角,并深深吸了一口气。
“全线预备”
秦军突然如暴雷般复诵射击口令: ” 风, 风,风” 。
秦军的突然吶喊并没有吓到老于军旅的亚历山大与他的重骑兵,战场上的万人咆啸是常见的场面。可是接下来的场景,却成为亚历山大的终身梦餍。
古人道:”箭如飞蝗”。秦军的箭遮蔽了阳光,使饱受日晒之苦的重骑兵们感到一股凉意。当箭雨达到拋物线的顶点而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