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苏自卫反击战中,我一线官兵广泛开展狙击作战,用冷枪冷炮,阻击了企图对我渗透、破坏、侦察等活动之敌,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与领土完整。
我军在没有专用狙击器材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在狙击行动中有所作为呢?这与狙击手本身素质等有很大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战术弥补了武器装备的不足。
狙击战术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军的狙击战术逐渐成熟,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目前我军狙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守株待兔”法 是狙击战术中的常用战法,中外历次狙击行动多使用此招。此招的具体方法是,狙击手首先要选择距目标距离在有效射程内的某一射击位置。要求位置即隐蔽,又不孤立,混杂其它地物之间;有良好的视界和射界,能便于发现目标,又能射击到目标;另外还要有进出狙击位置的隐蔽路线。其次要求狙击手有定力,能守得住。有时目标会很长时间不出现,在半天、一天、两天发现不了目标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旦目标出现,能迅速捕捉到最佳射击时机,能首发命中并再次消灭新出现的目标。
“隐真示假”法 是狙击战术中的惯用战法。此种手段在反狙击战术中使用最为广泛。狙击手在行动中为了及早发现目标,在战友的配合下,采取隐真示假的方法,在其它地方故意露出敌人要捕捉的“目标”,如用棍子支起一顶钢盔,露出盔顶,引诱敌狙击手射击,从而使敌人暴露自己的位置,为我方狙击敌目标创造条件。
“一石俩鸟”法 是狙击战术中的不知足法。这种方法主要用在狙击的目标较多,需要在短时间内射杀更多目标时。狙击手发现目标后,对目标射击的位置不在敌心脏等死穴,而是目标双腿,致使被打目标既活着,却又跑不了,以此招引同伴相救,此时狙击手将第二个目标消灭,然后再消灭刚才受伤的目标。简单说来就是先打残一个,再打来救残的。
“运动狙击”法 是狙击战术中的攻势战法。狙击手随作战部(分)队行动;在行动中发现敌重要目标,如敌指挥官和重要火器射手正在对我瞄准,迅速占领附近有利地形,先敌开火,消灭敌人;或者,狙击组执行渗透至敌人防御阵地纵深,捕捉和消灭敌人重要目标,尔后返回的行动。
狙击手之所以能够在作战是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有这么高的作战效率,是与平时的训练分不开的。我军狙击手的训练极为严格:
对于优秀狙击手要求标准是非常高的,不仅仅是枪打的准,还包括谋略、体质、奉献、信心等。有一些媒体介绍过类似于美、德等西方军队狙击学校非人的训练场景,回过头来看,我们何尝不是呢!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刻苦地训练。我们尽管没有设立专门的狙击学校,但我们狙击训练水平和强度不亚于专门的狙击学校。我们提倡人人都当神枪手,连队就是大课堂,训练中战士们广泛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组织者强调练为战,向科技要战斗力,向体能要战斗力,向纪律要战斗力。狙击手除初级训练设在目标单一的靶场之外,其它均是在野外进行有战术背景的训练。夏练酷暑,冬练三九,沐浴狂风暴雨,身披厚厚雪纱。
在战争年代,我军广泛开展战场练兵活动,号召开展“三两枪”、“三五动”(注)小型练兵活动。战士们利用战斗间隙、饭前饭后练,与枪同眠,形影不离。就是这样高强度的训练才练就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高超狙击战术技术。
在相对和平的年代里,我军居安思危,随时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大战、恶战。早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军委号召全军广泛开展军事大练兵活动,步兵千里大行军练了体力,枪挂重物练了稳力,趴冰卧雪、头顶烈日练了忍力,政治教育坚定了目的。通过大比武,涌现出大批百发百中的“神枪”连、“神枪”手。
进入新世纪,我军再一次掀起全军练兵热潮。与三十多年前的大练兵所不同的是在拥有高科技装备下的科技大练兵。狙击装备的高技术化,对狙击手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军的狙击武器
我军狙击步枪的研制与装备起步较晚。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军队才开始着手研制专用狙击枪。但是近三十年来,经过我国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拥有了多种专用狙击步枪,而且我国自行研制的狙击步枪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较好的口碑。
79式:我军第一,世界侧目 79式狙击步枪是以苏联德拉戈诺夫7。62毫米狙击步枪为蓝本进行仿制改造的。1979年研制成功,并定型为79式 7。62毫米狙击步枪,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是我军装备的第一种制式国产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与当时世界其它国家现役狙击步枪相比,已是不差上下的水平。该枪在我军各种轻武器中最先配用瞄准镜(瞄准镜倍率为4倍、固定式,镜内有测距曲线、密位分划、距离表尺配套系统),使该枪具有测距、修正功能。此外,79式狙击步枪的瞄准镜还带有红外感光屏和照明装置,夜间仍能观察、搜索和瞄准目标并射击。瞄准镜的加装,不仅提高了武器的射击精度,而且使武器的技术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79式狙击步枪精度高的原因表现在枪管和扳机上。该枪枪管长 620毫米(比一般枪管长150毫米左右),从而保证了外弹道性能和子弹飞行的稳定性;该枪扳机力只有7。8~12。7牛顿,比一般步枪的扳机力小9。8牛顿以上,又采取了“二道火”技术,使射手在击发时手感明显,****适中,不会破坏已构成的瞄准线,保证了击发时枪身的稳固性。79式狙击步枪使用53式7。62毫米钢心弹,初速830米/秒,有效射程800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枪还配有可卸式多用途刺刀,不但可用于白刃战,还可作为剪刀、锯子和匕首使用,能剪铁丝网和锯钢条,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刺刀的多用途性提高了单兵在现代战争恶劣、残酷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79式狙击步枪虽没有参加大型实战,但在数次射击表演中,赢得了世界军界友人的高度评价。
85式:寻求发展,不断完善 实际上,79式狙击步枪在装备部队的同时,科研人员又开始着手研制新的狙击步枪了,这就是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
从外形上看,85式和79式好像双胞胎,不论是枪的结构,还是瞄准具、弹药、刺刀等都非常相似。但不同点在于85式的精度要远优于79式和前苏联的德拉戈诺夫狙击步枪,同一条件下,在600米的距离上对人胸目标的杀伤概率高达85%以上。
85式狙击步枪实际上应验了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88式: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1997年我解放军进驻香港时,战士手中的一款新型狙击步枪引得人们极大关注。这款新枪就是我军狙击武器家族的三师弟——88式5。8毫米狙击步枪。
88式狙击步枪很有特色,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无托、无提把和无腮垫的“三无”结构形式,根据我军战士身材及素质,合理安排人机操作尺寸和位置,人机功效值较高,操作方便舒适。无托结构在现代突击步枪的设计中是一种流行的形式,但是在狙击步枪的设计上还较少采用,充分体现我科研人员的创新机匣与枪托合二为一,小握把设置在弹匣之前,简化了枪体结构。这样设计也有利于抵肩射击时减小动力矩,抑制枪管跳动,提高射击精度。
模块化设计与一件多用是88式的整体设计思想,所以该枪结构设计非常简洁,全枪由枪身组件、枪机组件、复进机组件、发射机组件、枪托、上护盖和下护托、弹匣及脚架共9大部件组成。该枪还广泛应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整体外形的枪托、上护盖、下护托3大件均用超韧增强尼龙66注塑而成。基本色彩为黑色,总体均匀一致,外表面呈细麻点亚光面,既不反光又有较好的手感;两脚架采用化学复合成膜磷化技术,膜层薄、晶粒细,结合力强。其抗腐蚀力比氧化处理高10倍以上。枪管内膛采用换向镀铬技术,使铬层结晶均匀,提高了枪管使用性能。
精度是狙击步枪的第一生命。该枪优化设计并精心制造枪管,减小射击时的动力矩。该枪严格控制枪与瞄准镜的装配工艺,赋予各射程上准确的射角,同时修正了弹丸偏流,提高了武器的射击精度和命中率。该枪弹药也采用了一些措施,如改进了弹头结构,优选弹头质量。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