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军占领了志愿军的第一道阵地,非常得意。约翰逊马上下令向志愿军第二道阵地进攻,并调集两个步兵连和四个坦克排组成特遣队,准备一旦进攻得手,就快速冲向“骆驼鼻子”。战斗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美第l军军长米尔本和盖伊也亲自到前沿观察所督战。
但是,尽管有飞机、大炮和坦克开路,美军的进攻却再也没能有任何进展。从下午两时到黄昏时分,美军对志愿军阵地连番攻击,兵力由一个连增至两个连,最后增至两个营、甚至三个营一起进攻,但都无法踏上志愿军阵地一步,只是在阵地前丢下了上百具尸体。约翰逊有两位上司在背后督战,不敢怠慢,亲自披挂上阵,指挥冲锋,仍一无所获,自己倒挨了志愿军一颗炮弹,被炸成重伤。
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志愿军第343团不失时机地投入了第二梯队,数路并发,对美军实施反击,不仅将美军赶下了山坡,而且收复了丢失的阵地。美军官兵被志愿军反击时的军号声和喇叭声搅得心惊胆战,给志愿军阵地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喇叭山”。
现在,美军中谁都明白这场战斗败局已定,但谁都不敢下令停止进攻,因为这样做,就意味着丢弃被围的第3营,这与美国陆军的传统是相悖的。在前沿观察所,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军长米尔本。米尔本铁青着脸,独自走出指挥所,在一块岩石上坐下,久久凝视着几千米外的志愿军阵地。
回到观察所后,米尔本下达命令:“任何救援第3营的努力都将是徒劳无益的。我命令部队放弃进攻,立即向南撤退。”
盖伊闻言,大惊失色,刚要争辩。米尔本把手一挥,接着说:“我明白你要说什么。我和你们一样痛恨这个决定,但我对此承担责任,这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让我心碎的决定。”
米尔本说完,扬长而去。盖伊呆站了许久,才掏出手帕,擦擦眼睛,说:“执行命令,让第5团撤出战斗。至于第3营,愿上帝保佑他们吧。”米尔本的命令传到了“骆驼鼻子”的美军第3营,绝望的情绪笼罩着每个人。志愿军追击炮弹不断地落人包围圈,美军的伤亡持续增加,此时只剩下450多人,其中尚能走动者有2O0多人。靠吗啡维持生命的第3营营长奥蒙德决定:伤员全部留下,由军医安德逊上尉率领向中国人投降,其他人天黑后分散突围。这是奥蒙德少校做出的最后一个决定。两个多小时后,奥蒙德因伤重身亡。
难熬的白天过去了。夜幕降临,美军的突围行动开始。但是,志愿军行动更快。突围的美军没爬出几步,志愿军第345团向被围美军的总攻也已开始,将美军迎头堵了回去,并趁势突人美军阵地。
激战一夜,美军第8骑兵团第3营全部被歼,营长、营参谋军官和四个连长或死或被俘。作为一个建制单位,第3营已经不复存在。
l1月6日,美国陆军被迫撤销第3营番号。
云山之战至此全部结束。中美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第一次较量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在两天零三夜的战斗中,志愿军第39军重创美国陆军第l骑兵师,毙、伤、俘美军和南朝鲜部队共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击落飞机3架,缴获飞机4架,击毁与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l19门。这是美军第l骑兵师历史上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彭德怀总司令高兴地说:“从没吃过败仗的美国‘常胜师’——骑l师这回吃了败仗,败在我们39军的手下!”
美军王牌军在朝鲜战场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击败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在西方军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乔&;#183;柯林斯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作为乔治&;#183;巴顿将军的部属,霍巴特&;#183;盖伊怀着沉痛的心情,咽下了一杯苦酒。”这杯苦酒使得美军上下如梦方醒,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军队这个“勇猛而危险”的对手。几十年后,一位参加过云山之战的美军军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心有余悸;他说:“云山?我的上帝,那是一次中国式的葬礼!”
第11章我军狙击装备与战术
“狙”古书中指一种非常狡猾的猴子,现代字典的解释为窥伺。关于“狙击步枪”术语,在百科全书中的解释是“专供狙击手使用的带光学瞄准镜的步枪”。狙击行动最早出现于1648年7月欧洲战场的威斯特法伦战斗,瑞典军队一个“神枪手”潜伏在距敌400米处的河对岸隐蔽位置,用“特申”燧发枪打死了敌方最高指挥官,从而使战局发生了有利于己方的变化,为获得战斗的最终胜利发挥了极大作用。从此,狙击行动在欧洲战场广泛出现,并不断波及全世界。
在很多人眼里,总认为外国狙击武器与狙击训练是最棒的,其实不然,有成绩显示,我军才是真正的一流。
狙击战术起源和作战运用
可以说,我军狙击战术起步较早,与我军当时政治地位、经济实力、武器装备是分不开的。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我军是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与相比,政治上没地位,经济上不独立,装备上很原始(大多地方部队和赤卫队仍然使用大刀、长矛、鸟枪)。面对反动派的残酷剿杀,我军整个战略被迫防御,但防中有攻,这就决定了我军狙击战术的运用。
当时,狙击手们使用的狙击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枪,主要是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普通步枪。如仿德国毛瑟枪而制造的“汉阳”步枪,口径7。9毫米,表尺射程2 000米。由于该枪没有光学瞄准镜,所以选狙击手时通常对战士的视力有特别高的要求。在当时来说,我军连发武器装备少,弹药奇缺,只有尽可能采取狙击行动,才能节省弹药。
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狙击手还使用过“中正”式和“三八”式步枪。“中正”式是“汉阳造”的改型,是军队的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是侵华日军的主要装备,因枪机上有防尘大盖而被称为“三八大盖”。战争中,我军创造了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等以少胜多的特种作战样式,出现了李向阳等足智多谋、令敌闻风丧胆的神枪手。这些作战样式中,狙击行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相持阶段,志愿军司令部号召前线部队广泛开展狙击战。上甘岭阵地狙击手张桃芳是刚上前线三个多月的新战士,他在31天里,用437发子弹,打死打伤211名敌人,创造了朝鲜战场我志愿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他一到上甘岭阵地,就被那儿的许多英雄事迹感动,此时适逢上级号召战士争当“杀敌百名狙击手活动”。从此,张桃芳就苦练技术本领,并虚心地向老战士们求教,终于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一次,张桃芳正把枪口放在固定封锁点上“守株待兔”,忽听观察员喊了一声:“注意!2号发现目标”,张桃芳一看,果然有一个敌人背着东西正向上爬,叭的一枪,这个家伙就滚下山去了。还有一次,张桃芳正在射击台上等目标等得发急,突然两个敌人从碉堡里跑了出来。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两个鬼子吵架,越吵越凶,竟忘记了志愿军狙击手的厉害。张桃芳说:“咳!不要吵啦,让我来给你们调解一下吧!”说着就叭的一枪,一个敌人应声倒地,另一个赶快溜掉了。这样,张桃芳在18天的战斗中,用225发子弹,消灭敌人71个,差不多每3发子弹消灭1个,每天消灭3到4个。全班共消灭了564个敌人,有9个战士立了三等功,全班获得集体三等功的荣誉。
上级为了进一步培养张桃芳,就送他到狙击手集训队学习了两个星期,这样一来他的狙击技术更高了。在后一个时期的13天里,他用212发子弹消灭的140个敌人,平均每3发杀敌两个,每天杀敌10个到11个。到上甘岭战役反击以前,张桃芳的那个班已经消灭了760个敌人,差不多等于两个营;张桃芳一个人消灭的敌人就差不多等于两个连了。一个投诚过来的敌军士兵说:“我是新兵,刚到前沿的时候,老兵就告诉我,没事就乖乖地蹲在工事里,别到外面去乱跑,志愿军的狙击手可真厉害,说打你的头就不会打在你的脖子上!”
在抗美援越年代,我军不仅为北越人民军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派出防空部队,而且也为他们培训了一批批高级狙击手,这些狙击手在中国境内南方某一基地进行了2个月左右的训练,然后携带前苏联德拉戈诺夫7。62毫米狙击步枪上了战场。在“X光”行动(注)中,美军首次尝到了北越狙击手的历害。
在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苏自卫反击战中,我一线官兵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