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10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03章刘伯承元帅战略贡献
   1、治军先治学 
刘帅从苏联刚回来,就着手建立指导我军作战的军事理论体系,这种思想贯穿着刘帅的一生,在我军发展的每一阶段,刘帅就着手翻译和论述符合相应阶段军事斗争的有关军事理论,刘帅在各个军事斗争时期,都表现上佳,与其军事理论是分不开的。 
在几十年军事生涯中,刘伯承立足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纵览世界战争风云,写下了一百余万字的军事著作。同时,翻译、校译和编译了数百万字的外国军事论著,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国现代军事翻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留学苏联期间,刘伯承一边学习,一边练习翻译,为回国开展武装斗争作准备。回到上海以后,他和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一道,创办“地下翻译所”,为开创我国现代军事翻译事业进行了艰苦努力。在红军学校,他一边训练干部,一边组织翻译;在****苏区反“围剿”作战前线,他一边打仗一边抽空翻译;在长征路上,他一边行军一边翻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运筹帷幄,仍然不忘翻译;建国以后,他一边培养高级将领,一边坚持翻译……几十年来,他边作边述,述作结合,在向人民奉献大量理论著作的同时,奉献了数百万字的译作。他的这些作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为广大“阵中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军事知识,传播了最新的军事信息,增添了战胜敌人的智慧和力量。叶剑英元帅曾高度评价说:“我们的刘伯承同志四十多年战场生活、军队生活,俄文、中文,战斗经验,像他这样精通、丰富是很少的,很红,很专。” 
刘伯承军事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深刻。他在各个时期的著作和译作,为我们展示了彼时世界军事的图景,成为将中国军事与世界军事联成一气的桥梁。纵观中国军事史,我们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刘伯承是中国历史上敢于面对世界,大量介绍外国军事经验的第一人,也是系统介绍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科学的第一人 
2、不支持“立三路线” 
30年刚回国时,正是“立三路线”(中心城市暴动的右倾路线)盛行的时候,在****局会议上提出“目前进攻重点不应指向统治的中心区域”,并明确指出即便南京暴动成功,根据力量计算也“仅可以固守一月”。 
3、注重和实践军队正规化。 
32年宁都会议后,刘伯承出任总参谋长,就开始注重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刘伯承认为,建立指挥员与司令部相互间的正确关系是司令部顺利工作的首要条件。当时正是面临“四次围剿”的急难之际,临战之时,刚建立的红军司令部又来不及制定一套章程。为着应付战争,刘伯承断然采用“拿来主义”,结合中国的情形加以运用,使战火逼迫下的红军司令部有章可循,职责分明,为保证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4、刘帅为“四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总部成员,参与了整个“四次反围剿”战略战术的策划,直接的建议:1、集中主力,在固崗,登仙桥以东,河口、黄坡以西地区,伏击敌第52;59两师。2、早台岗作战建议,该战11师几乎被全歼!!这是“四次围剿”中的关键两仗,此两战后敌军纷纷后退,“四次围剿”破产。 
5、反对“堡垒对堡垒”“御敌国门之外”的李德作战方针。 
在理论方面 :由于李德以正统身份否定中国的游击战,运动战的红军战略战术,刘帅为从“正统”途径论述中国游击战的合法性,必要性,刘伯承意义找出苏军野战条例的旧版本,专门从中挑选有关章节,译出【苏联旧野战条令的游击对动作】,介绍苏军关于游击战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译文,人们可以可以正规的苏联红军尚且重视游击战争,研究游击战争,说明游击战争是一种正确的斗争形式,并指出1906年列宁就发表过《游击战争》的长篇论文,阐述游击战争的产生与发展,批评社会民主党人反对游击战争的错误论调。为了对革命战争负责,刘伯承又多次找到李德,对军事教条主义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指出“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会丧失,红军将会拼光,我们将变成千古罪人!” 
在具体作战方面提出:“到敌人深远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威胁敌人根本重地,以打破敌军围剿”的战略思想。 
6、智取遵义后的战略的眼光: 
攻占遵义以后,刘伯承又快马急驰赶到四团团部,命令该团立即出发,追歼北逃之敌。 
当时,耿飚和杨成武率领的四团,在泥泞路上急行军三个多小时,刚刚踏入遵义北城,部队十分疲劳,上下都盼着能休整一下。 
刘伯承看团首长面有难色,便亲切地说:“想休息一两天吗?不行!现在还不行!必须趁敌人在桐梓和娄山关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来一个穷追猛打,扩大我军的前进基地。你们的任务是:坚决夺取娄山关,相机向西北发展,占领桐梓县城,粉碎敌人的反扑,以拱卫遵义的安全。”(这些周全的安排,并非是个普通的将领可以做出的;,可以说充满了全局观念) 
看看严肃的官方材料的评价“刘伯承率部智取遵义成功,其意义远远超过夺取这座城市本身。首先,智取贵州重镇遵义,是红军长征以来夺取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这一胜利,对整个红军产生了强大的心理影响,振奋了军心,提高了士气,使广大红军战士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胜利的信心。其二,智取遵义的胜利,再一次显示了红军游击战法的威力,宣告了“左”倾军事路线的破产。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即遵义城为我所得(并立即巩固周边),为**********扩大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7、提出北上汇合四方面军的战略建议:刘伯承与聂荣臻一道,提出红军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合,以求建立川西根据地的建议。当时,刘、聂认为四川条件比贵州好得多,属西南首富;再者,川陕的四方面军可以为之接应。加上四川对外交通不便,当地军阀又有强烈的排外思想,蒋介石难以调兵入川。 
8、巧渡金沙,为全军开创北上之路 
军委命令****纵队,1;3军团分三路渡江,1;3军团均糟失败,全军最后从刘帅建立的皎平渡口渡过金沙江。究其原因,刘帅一是高度重视,对部队指出能否抢占渡口关系到北上战略方针能否实现,关系到全军的前途命运。二是措施得当,刘帅将先头部队化妆成部队,沿途遇到敌军民团,不与纠缠,一天急进160里,抢占皎平渡,使敌人“烧船封江”的策略未能实施,控制渡口后,立即强渡,并不顾疲劳,迅速控制纵深,打垮敌军赶来增援的两个营,为全军北上打开了通路。 
9、民族政策的先驱 
过彝海,刘帅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政策,创造性地采用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著名的彝海结盟),最终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民心,使得红军化艰险为坦途,不费一枪一弹,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说对我党的少数民族政策都有着深远影响!! 
10、强渡大渡河,侧击泸定桥 
抢占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是刘帅一手策划和安排的,在过彝区时刘帅就把能否渡过大渡河,同金沙江一样看作关系红军命运的大事,并通过细致的安排,一举拿下安顺场,并强渡大渡河成功,但由于船只太少,时间紧,全军从安顺场渡江不能实现,军委安排抢占泸定桥,刘帅率领过江部队采取侧击行动。泸定桥被林彪部队先到攻占,无可否认林彪是立了大功,但也应该看到,刘帅前进中打垮了对岸的两个团,对泸定已造成包抄之势,动摇了敌军守桥信心,在1军团正面攻击下先行溃散,试想如果没有这个因素,敌军集中西岸的3个团专心守桥,红军20几个人能从没有掩体的铁索上爬过去吗?
11、同张国涛斗争,坚持正确的战略路线 
张国涛要求红军南下,并要朱德,刘伯承明确表态,刘帅指出“我同意北上,从全国形势看,北上有利,南下是要碰钉子的。薛岳,李抱冰并没有走,向南走,就会碰到薛岳和川军,打得好可以蹲一段,打得不好还得转移北上”,局势的发展,完全和刘帅的预见一至!! 
12、对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得形成,刘帅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37年7月22日至25日红军总指挥部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讨论国共合作,红军改编问题,刘帅发言指出:“卢沟桥事变有世界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