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李成粱性格上的弱点,沈默可说是不厌其烦,经常去信予以劝导。频频催促他不要目无军纪,只想着立功更不要滥杀无辜,激化民族矛盾。首辅对一个边将能如此耐心指点,实属罕见,李成粱一介武夫,怎能不甘愿效命?
上任辽东总兵后,面对着土蛮和朵颜的二十多万人马,他坐镇辽阳、临危不惧积极修工事,选将校,招健儿,稳住了局势。但戍守历来不是他的第一选择,站稳脚跟后李成粱很快便转守为攻,于隆庆五年,夹击土蛮部于卓山,斩首千余级,立下了征战辽东第一功。
到了万历年间,他破敌之役更不成胜数。万历元年朵颜部和土蛮汇合两万骑,南掠永平、沈阳,李成粱率火器营迎头痛击歼敌千余。然后,他率军趁夜出塞远程奔袭二百余里,直捣敌军进犯的营地一劈山营,又是斩首千级,此为劈山营大捷。
类似这样的夹击、奔袭,斩首几百到千余的胜利,从万历元年到三年间不成计数。辽东平原上烟尘滚滚,大明军旗所向,鞋虏望风披靡,只能远远躲开。昔日明军被打得躲在城堡中不敢lu头的局面,已是恍若隔世了。
有时候过于勇猛也欠好,仅用三年时间便把鞋虏远远撵走,固然令李成粱名声大振,可是战功就欠好着落了,没有战功如何为手下讨赏?要想欺负门g古人,只有命军队远程奔袭,但那样的损耗太大,往往得不偿失。并且因为监军御史的存在,让李成粱想滥杀平民冒功,也变得不现实。
擅杀平民冒功,是大明军队流行了百年的罪行,到了李成粱这里,更是肆无忌惮。士兵们在战事结束后,成批杀害边疆平民,割下脑袋,按门g古习俗重新结成鞭子,冒充敌首。兵部人员论人头点数,其他不问。早在严嵩当政年间,边兵擅杀就是边民的一大害。沈默的恩师沈炼便曾沉痛咏诗道:“割生献谶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白草黄沙风雨夜,冤混几多觅头颅”为了遏制这一丑恶现象,沈默命监军御史对战报负责,如有虚报、
谎报,或者杀平民冒功的情况,则严惩不贷。与对文官的温柔手段不合,沈默治军十分严厉,在杀了几个当作耳旁风的家伙之后,监军御史们终于瞪起眼来,监视军队每一次作战。杀平民冒功的事情终于不再多见……………,
所以最近一年多,李成粱几乎没有大的战功,虽然出击频繁,但每次斩首不过一二百人,至多二三百人,对已经习惯了李大帅战无不堪的朝廷、皇帝和民众来说,实在没什么可激动的。
然而在皇帝大婚之前,辽东方面六百里加急传来捷报:却说辽东巡抚张学颜与总兵李成粱探得情报,鞋虏欲趁明军庆祝皇帝大婚,戍守松懈之际,远程袭掠抢劫牛羊。这二人遂将计就计,遂诱敌深入迂回包抄。最终在长定堡,将进犯的虏敌合围掩杀,大获全胜,自虏酋以下,斩得虏级两千余首,这是数年都未曾有过的大捷,不单国威大震,也将欢庆气氛推向了。
那时捷报一到北京,万历高兴极了,立即告谢郊庙,感谢天地和祖宗的保站,同时叮咛内阁大行赏膏。慈圣太后也有懿旨给内阁,曰:“赖天地祖宗默访,乃国家之庆,元辅平日加意运筹,卿同等心协赞之所数也。,这种慨皇家以慷,给大家分福利的事情,诸位大学士自然积极响应。
然而为了谨慎起见,沈默没有马上照办,而是比及辽东巡按安道仁的述说,看到他的描述说,那日大队人马,带了牛羊向鸿沟猛地冲过来,口口声声说是投降。鞋靶人虽然平时很诚笃,但在战场上的心眼却只多很多,诡计多得很。所以明军判断,这一定是诈降。担负长定堡守将的,正是李成粱的儿子李如松,这家伙比他老子还能打,但也更急功近利。
看定以后,李如松一马当先,率领手下的将士,也是狂风一样地杀过去,象切菜一样猛杀一气,很快便全纤这伙劲敌。
以沈默多年领兵的经验,直觉这里面有些蹊跷,可是因为“恩由上出”皇帝虽然在政务方面难以自决,却可以完全行使恩赏的权力。
为了不让内阁把这个人情抢去,皇帝先一步下了圣旨,他迅速派遣乾清宫值事太监魏朝,代表自己前往辽东前线犒赏三军论功行赏。进总兵李成粱禄爵一级,命张学颜出任辽东总督,李如松提升为四品指挥佥事,甚至朝中诸公都有封赏接着皇帝的大婚,和辽东的大捷,各位尚书、大学士,普遍晋一级,荫一子。真是个普天同庆,皆大欢喜。
然而现在,这个叫光懋的给事中,竟然揭发说,长定堡一役,根本不是虏寇来犯。其真相是敕靶的一个部落,因为惹恼了凶残成性的朵颜部,因为惧怕朵颜部前来剿灭,便带着全部落老老少少近三千人,疾驰到大明边疆乞降,以寻求呵护。李如松年轻没有经验,他见那么多人赶骡子骑马的冲关而来,误以为是虏酋率众来犯,便趁敌骑远道而来,疲惫且立足未稳,大开关门掩杀过去。前来乞降的人群猝不及防,纷繁四下里逃窜。
双方刚一接阵,李如松就感到不对劲,但本朝是以人头算赏金的,手下战士立功心切,一个个亮出屠刀见人便杀,不到半个时辰,可怜两千余名男女老少就这样死于横死:李成粱知道后,认为事情既到这个境界,与其因滥杀无辜,使儿子受到惩办,倒不如将错就错向朝廷报功。
光懋说,这就是所谓的“长定堡大捷,的真相……
………………@
第八九二章 困龙(上)
connection:close
当天下午,司礼监便将光懋的奏疏送到了内阁。
当日轮值的大学士是吕调阳,在阅看这本奏疏之后,登时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不动声sè的收到袖中,来到首辅值〖房〗中。
见他面sè凝重的进来关上门,沈默奇道:“和卿兄,有什么事么?”
“元辅,出大事了”吕调阳字和卿,是嘉靖二十九年的榜眼,步入官场后,他便一直在词林转迁,从来就没有干过封疆大吏,也许是这个原因,他他办事稳重有余而魄力不足,绳墨有余而变通不足,平日除了老老实实做自己分内之事,决不肯沾惹一点是非。他知道沈默为了向朝野显示没有任用sī人,而举荐自己入阁,正是看中自己这一点。
无论如何,能实现毕生夙愿,吕调阳还是对沈默十分感jī的。老实人就有这个好处,吃水不忘打井人,从来不跟沈默唱反调,发现了问题也替他着急。
看了那份奏本后,沈默面上的愤怒一闪而过,旋即神态如常问道:“以和卿兄高见,这件事当如何处理。“很棘手”吕调阳蹙着眉头道:“属下没记错的话,这次的捷报,是在皇上大婚前送来的,被皇上和太后视为难得的吉兆。不但开坛祭告祖庙,而且还大量赏赐群臣。如果光懋所奏属实的话,第一个面子上过不去的,就是皇上。”顿一下,他看看沈默小声道:“而且皇上只是面子上过不去,更无法接受的,恐怕还是那些得了赏赐的大臣。”
吕调阳说到点儿上了去了,沈默缓缓点头。长定堡大捷之后,皇上就辽东大捷赏赐群臣,除了直接参战人员之外,辽东方面,加官晋级的文武官员有三十多人。京城里,凡是能跟军事沾上点边的衙门当事官员也有数十人获得赏赐。比如内阁中诸位辅臣各进秩一级,荫一子。
除沈默坚决辞掉上柱国外,其余诸公都谢恩领受了。还有吏、
兵、户、工四部的堂官,也领受了与阁臣同样的赏赐。其下的佐素、
相关办事官员,亦都有不同程度的赏赐。
虽然对官员的升擢,沈默从来不吝啬,但如此大规模的加官晋秩,还是万历朝的第一次【小皇帝和太后,想要彩头,想要讨好公卿大僚们沈默也不愿坏别人的好事,因此未加阻拦,于是人人称心、皆大欢喜。
问题就严重在这里,如果这个案子查实之后,真如那光懋所奏的话,长定堡大捷就是杀降冒功,那么所有的加官晋秩都必须取消,这可是大明开国以来,都没有发生的大丑闻!
吕调阳也是领受了赏赐的不仅本人从正二品尚书衔升为从一品宫保,他的儿子也荫受了六品太仆寺少卿,到衙门上班已有月余。要是朝廷现在追回赏赐,把他儿子撵回家,这份羞耻,能让儿子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他这个当爹的,也会面上无光成为别人的笑柄。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既然元辅相询,那我就实话实说。”就连自己这样的老实人,都觉着难以接受,何况那些向来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大臣?想到这,吕调阳坦诚道:“属下以为我们可以对此事暗中调查,但无论真相如何,大捷的定论不应推翻。说这话,不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