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明上河图-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知到了正殿,内侍搬来椅子时,却见秦桧与余平二人亦在,而且两人正负手说笑,观看着殿阁中悬挂的字画,低语讨论,显见得交情非比寻常。
他心中一阵厌烦,近日这两人联起手来搞风搞雨,赵开虽然专心财赋之事,别事基本不理,不过仍然觉得所谓变法之事太过危险,也不适宜在这个时候提出,而眼前这两人只重利益,蛊惑圣君自乱阵脚,委实可厌。
依着唐朝留下的规矩,宰相在政事堂办事至中午,由皇帝依旧例赐宴,称为堂馔,各宰相一起会食,席间也能商量政务,统一看法,免起争执。
自上月余平拜参知以来,赵开心中着实不悦,经常借口事务繁忙而弃堂馔,如此一来,众人也知道他的心思,余平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一心想整治赵开,却因为此人身负整个财赋大权,皇帝对他任重非常,一时也不敢下手罢了。
大家虽然彼此看不顺眼,到底身为宰相,不肯失了大臣风范,余平与秦桧一听到动静,便都回头,见是赵开来此,两人一起点头微笑,向赵开拱手致意道:“赵公竟也来了,是陛下传见么?”
赵开一边还礼,一边笑道:“这到不是,不过三司已经将今年的开支算出,某特来禀知陛下。”
此语一出,秦桧与余平均是会意,当下一起道:“此事要紧,陛下最近很是着急,连连催促。”
余平更道:“不知道今年的使费如何,收入如何?”
赵开淡然一笑,向他道:“余公孟浪了,此事天子尚不得闻知,怎么大臣敢自请问!”
余平倒确实是孟浪了一点,不过一会赵桓过来,赵开也必然要讲,此时不过是给这个新进的参知一个小小的难堪罢了。
余平心中暗恨,脸上亦是讪讪,秦桧忙转圆道:“赵公谨慎,不过吾辈位列宰执,虽然公专责三司财赋一事,可是我与余公亦是参知,便是预谋筹划,又能如何?”
赵开冷道:“参知各专其职,这是陛下的话,秦相公不服陛下处断么?”
秦桧心中暗恨,知道此人专责财政,在做官上实在差的太远,当下也只得隐忍不言,退让了事。
赵开却又笑道:“若是李相公在此,某自然能说。李相公平章军国事,天下诸事何事不能预闻?听说他连上奏疏,要来长安面见陛下,甚至有可能就在长安主持大局,这样一来,很多事便更加顺手了。”
余平与秦桧相顾默然,对李纲这样的元老重臣,他们资历德望相差太远,而且李纲身为平章军国事,在北宋这个时代,是从来没有授予人臣的重任,也可以看的出皇帝对李纲是如何的信任倚重。若是此人当真来了长安,政事堂自然是先向他负责,禀报诸事由他处断,此人与历朝那些养老的首相不同,年不过六十左右,精力旺盛,敢于担当,而且又是政军两把抓,若是他当真来了,以后的日子自然难过的紧。
正相顾无言,却听赵桓在外笑道:“李纲必不会至此,他来长安的事,朕自然会有决断。”
“陛下……”
第一百二十三章 兴亡感慨
几个宰相收起争执,一起俯身行礼。赵桓摆手笑道:“诸位相公不必如此。”
一边说,一边自己到得殿角,换衣洗漱。
待他收拾齐整,方才转身升座,向着诸人正容道:“赵开来意朕已经知道,余、秦二卿来此,想必也是为了最近因变法一事起的风波吧?”
余平连忙躬身,答道:“正是。这些日子坊间传言甚凶,不少大臣表章弹劾,臣已经自请辞职,陛下勉留,臣不胜感激。然则,对臣的攻汗不止,臣舰颜居于相位亦不能自安,还请陛下诏斥,以定变法之意。”
说罢,从自己袖中悉悉索索掏出一张纸来,让身旁内侍转递给赵桓。
赵桓略瞄一眼,只见上面细细密密写满了人名,都是些反对变法,要求皇帝斥退余平、秦桧二人的大臣名单。
他随手将奏疏放在一边,似笑不笑的道:“余卿果真是刚毅之士。”
余平生就的这种性格,听得皇帝夸奖,却也并不谦虚,只应声答道:“王荆公变法不肯杀人,使司马光、苏轼等人尽坏新法,臣以为,变法当得杀人,陛下以铁碗手段酷治群臣,则无人敢再做仗马之鸣,则新法推行,必不再受掣肘。”
赵开听的大怒,他原本就是关西大汉,满脸红润,此时更是气脸色涨红,浑身颤抖。只是宰相当着皇帝争吵的事还从未有过,他只得不住默想,绝不能失大臣之体,这才忍住没有上前去辩驳。
秦桧面无表情,心中却是暗骂:“蠢才!”
赵桓神情不变,待余平说完,方道:“卿言虽是有理,不过祖宗有言在先,不可擅杀士大夫。亦不可因言罪人。”
余平步步紧逼,又道:“陛下宏图膜烈,虽然守成实同开创,变一变祖宗规矩,又能如何!”
“此事朕自有考量,卿不必再说。”
余平见赵桓似有不悦之色,只得应诺退后,不敢再说。
赵桓定一定神。知道余平这样的人必定不能久用,用之某一个机构,他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而用之高位,他便着手对付同僚,然后便会凯觎首相的位子,最后必定会成为权相,而是否有篡位的野心,还需再看。
只是此时正得用他,也不必加以斥责。
当下温声缓道:“此次让诸卿上书言变法事。其实不过是障眼法。
朕亦知此时多行诸法,必定会使得朝野侧目,甚至致政局大变。朕已经手札李纲。让他知晓,除了学校与农田水利法外,其余诸法均不施行,如此,李纲不必来长安,而事态过不多久,也会渐渐平息。”
秦桧早知端底,而赵开与余平二人,却是只觉愕然。赵开诧异的同时,又觉得欣慰。斜眼看一眼余平,见对方铁青着脸,心中更是高兴。
赵桓见余平要上前说话,便摆手笑道:“此事到不是意要瞒着余卿,只是你刚任参知,国内大局并不通晓。朕在此时抛出诸多变法主张,不过是乱人耳目,其中细节关碍,你下去后与秦桧细说。便知端底。”
余平深知赵桓表面上和蔼,能容人言,其实为人峻刻,而且性格刚,毅,回长安后虽然不曾违祖制而杀人禁言,其实专制之处远超前代宋帝。此次前来朝见,一门心思要把皇帝的心火拱起来,抓捕杀害一批官员,然后借着皇帝的威权来树立自己地官威,一定可以事半功倍,怎料皇帝和风细雨,几句话便摆平了此事,一场诺大的风波,就此消散。
他心里委实不甘,然而知道皇帝与赵开还有要事,当下只得告辞辞出,秦桧见他离去,又见赵桓向自己点头示意,便也急忙离去。
见他二人陆续离开,赵开只觉松了一口大气,向着赵桓由衷道:
“陛下决意并不变法,臣以为甚是英明。”
赵桓面色阴沉,向他道:“不是不变法,不过是未到其时。现下的大政还是要打败金人,收复燕云,到那时,不变法则不能变千年困局,朕,身肩重任,非尔可以理解。”
赵开一楞,听得赵桓语气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闷,不觉问道:
“以陛下天纵之才,驱逐女真收复燕云,皆不是难事。而今天下更是吏治大好,渐有国富民强之势,而禁军整编后,亦是精锐难挡,国朝自开国百年来,从未有如此好局,待天下重归一统后,只需谨守法度,外牧蛮夷内修政治,则陛下远超唐太宗多矣,又何苦生事呢。”
见赵桓不为所动,赵开心中大急,又道:“仁宗与神宗欲变法,其实是国弱民贫,而今局势大变,虽不变而变,陛下又何苦求一变法之名,而坏天下大事?”
“这都是人治,人亡政息。朕所在意的,是朕身后。“
赵桓脱口而出,又见赵开目瞪口呆,自己也是好笑。与赵开这样标准的“古人”讨论什么人亡政息,兴亡规律,确实也太过超前。他自己的忧虑,也只得由自己一个人来解决了。
因又向赵开解释道:“朕实不惧外患,不怕内乱,而朕之子别,贤愚不等,焉可不事先设法。不然,太祖何等神武,太宗连一个幽州也攻不下,反而受了箭伤,忧愤而死,真宗、仁宗诸帝,守成尚且不可”隍论进取。”
赵桓肆意攻汗着自己的祖先诸帝,赵开不便接话,虽然听地心惊肉颤,却也不得不承赵桓所说是实。
“所以变法不得不行,而且托言新法,其实是要立万世不变之法度。赵开,你等着瞧罢了,朕必定会使大宋再不致受辱于外夷。”
赵开终接口道:“然则任用奸佞,所托非人,亦是当日变法失败的主因。”
“不然,奸佞有奸佞的用处,他们眼中只有利益,而不见义。而士大夫所说的义,其实多半只是书生见识,用来做事是不成的。不过义这个东西,也是中华道统所在,朕不会忽略的,赵卿你可以放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