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瑞祥有点奇怪地问道:“皇上,这里和我们马上发起的东线围歼战没有什么关系,请恕臣愚昧,还请皇上明示。 ”
李隽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看着廖胜功,道:“廖将军。 你以为呢?”
“皇上。 这个主意不错。 ”廖胜功给朱瑞祥解释,道:“这里部署一部分火炮。 有两个用处。 一是防止拜巴尔耍花招,他要是耍花招的话,就用火炮打过过去。 另一个作用就是对付旭烈兀。 旭烈兀是一个很难对付地对手,拜巴尔估计占不了便宜,会给打败。 他一败必然是向东撤,他就成了我们的诱饵,会把旭烈兀引入伏击圈。 ”
拜巴尔处于流亡中,他肯定会想法子减少自己的损失,一见情况不对就会闪人,要是不在后面给他点压力,他还不为所欲为?这招就叫逼上梁山!前有旭烈兀大军,后有南宋炮兵,要是他不力战的话,不是给旭烈杀光,就是给南宋炮兵炸个血肉横飞。
当然,还有一个妙处,那就是到时要是旭烈兀和拜巴尔咬得很紧的话,南宋也用不着太多顾虑,可以放心开炮就是,炸死的又不是自己的人,用得着心疼吗?
朱瑞祥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火炮就可以齐发了。 ”
李隽笑着打击朱瑞祥,道:“别高兴了,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你地炮兵能够按时部署到位吗?”
“皇上请放心,不会有问题。 ”朱瑞祥信心满满地道,道:“现在的火炮可好呐,铜炮沉重,不好部署,臣就把钢炮部署在那些铜炮不好运到的地方,到时,只要皇上一声令下,臣保证贴木儿和巴布尔这些鞑子在这个世界消失掉。 ”
一想到钢炮可以部署到以前铜炮无法或是很难部署到的地方,比如山顶,可以使宋军获得更加有效的火力支援,朱瑞祥的嘴巴笑得快裂到耳根了。
“看把你乐地。 这都是黄永善他们的功劳,应该给他们好好记一功!”李隽也是高兴,道:“这可真是难为你们了。 我们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你的火炮,你可要加紧准备。 ”
朱瑞祥谦道:“皇上,这可是不是臣的功劳,都是老百姓帮我们。 要不是老百姓帮助我们,火炮也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部署好。 皇上,你放心好了,有了老百姓的支持,还有什么事做不好呢?”
他这话立时得到廖胜功,赵良淳,欧军行他们的赞同,道:“朱将军说得极是,要不是中原老百姓心向朝廷,给我们提供无私的帮助,我们的难度会很大,也不可能打得这么顺。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隽非常感慨地道:“前辈先贤早有诲言传世,而蒙古人竟然不顾,倒行逆施,屠戮百姓,要老百姓不反他们都难。 ”
这可是实话,自从成吉思汗征战以来,蒙古人走到哪里就杀到哪里,他们所过之处必然是一片废墟,难有活着的生物,造成了历史浩劫。 在暴行面前,老百姓要不反抗他们就不在情理之中了。
廖胜功很是感慨道:“不知道有多少中原百姓无辜送掉性命!”
自从宋室南迁之后,中原之地就再无朝廷,老百姓沦于异族之手,任由异族奴役,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死于道旁,他们听说地惨事不在少数,当此形势大好之时,不得不感慨万千。
“那我们就用铁和血为百姓讨还公道!”李隽地右手指关节重重敲在桌子上。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五十六章 东线围歼战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五十六章 东线围歼战
郭侃半躺半卧睡在一张软榻上,给两个太监抬了进来。 郭侃双手按住软榻,就要撑起身子,忽必烈大手一伸,按在他肩上,道:“忠和,免了。 ”郭侃喉头发出咕咕的声音,忽必烈点点头,意示明白他是在向自己请罪。
忽必烈扶着郭侃靠在软榻上,道:“朕把忠和请来,是想和忠和商量一下。 忠和,朕以为,就目前形势来说,东线最为危急,不过那里有贴木儿、巴布尔,还有三弟赶去,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的事情。 西线,有阿术和张弘范,虽是不利,亦能支撑。 最让朕担心的是南线,南线南朝有数十万大军,朕估计,南朝必然会趁三弟大军真正发挥作用之前下手,忠和,你以为派谁去合适?”
想了一下,郭侃在纸上写道:“臣愿往。 ”
郭侃现在残疾得成了废物,但是他的头脑没坏,才情仍在,要是把他派往南线是最好,忽必烈摇头道:“忠和,你身体欠佳,不宜过渡操劳,就不用去了。 ”
摇摇头,郭侃在纸上写道:“皇上,臣去为宜。 ”
就目前来说,忽必烈身边并非没有独挡一面的人,比如贴木儿,巴布尔都是不错的人才,可是他们已经陷在东线,除了郭侃外还真找不出来一个人来,对于这点忽必烈也是明白,沉吟了一阵,道:“忠和如此忠心王事,朕心甚慰。 只是,太也劳累忠和了。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郭侃提笔在纸上写下诸葛亮的名言,意思是说他会尽忠到底。
对于这点,忽必烈并不怀疑,道:“忠和是朕地大忠臣,朕信得过。 忠和,现在的情势,对于朝廷来说有利。 也有不利。 不利的是,要是南朝在短期内动手。 三弟的军队还没有发挥出作用,问题就麻烦了。 有利的是,朝廷在得到三弟的援军之后,实力大增,只要三弟的军队发挥作用,这胜局就定了。 忠和,在先前朝廷处于不利境地。 你们这些汉臣就没有想过投靠南朝吗?”
郭侃提笔在纸上写道:“臣不敢。 ”
郭侃忠臣,没有这种大逆不道地想法,忽必烈信得过,点头道:“忠和,你给朕说实话,你们这些汉臣有没有希望南朝取胜?”
点点头,郭侃在纸上写道:“臣也是汉人,汉人的朝廷北伐。 光复中原臣心中所愿!”
看了郭侃写地字,忽必烈并没有说话,而是沉默良久,叹道:“忠和,从你祖父追随太祖起,你们郭家已经三代在朝廷为官。 你们的汉人情结就这么难以斩断?”
“谢皇上隆恩眷顾郭家三代,臣无限感激!臣毕竟是汉人,这是臣的根,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臣的祖父是汉人,臣的父亲是汉人,臣也是汉人,臣的后人还是汉人!”郭侃轻叹一声,在纸上如是写道。
这话要是换个人。 必然会暴跳如雷。 忽必烈却只是微微一笑,很是赞许道:“不忘根本的臣子才是真正地忠臣!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 良臣择主而侍,现在的南朝皇帝是一个大有为之君,正是你们汉人期待了百年才出的一代明君,你就没有想过投靠过去吗?以忠和之才,要是回到南朝,必然是高官厚禄,还会有一个美好的名声,你为什么不做呢?”
郭侃缓缓摇头,在纸上写道:“南朝招臣数次,都给臣拒绝。 ”
这也是事实,忽必烈知道,问道:“忠和为什么拒绝你们汉人朝廷的招降?”他还真的有点难以理解。
“吾已胡服!”郭侃提笔在纸上写下李陵的名言。
李陵本是西汉名将李广之孙,曾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国境一千多里,匈奴单于亲自率领十多万大军围歼他。 李陵且战且退,一直打到快到汉境,匈奴单于都拿他没办法,准备放弃全歼他的打算。 就在这时,一个叛徒出卖了李陵,把李隽地困境告诉了匈奴单于,单于整军再战。 李陵不想让士卒无谓而死,把士卒遣散,投靠了匈奴。
李陵投靠匈奴,本来是想找到机会反水。 没想到历史和他开一个天大的玩笑,一个姓李的汉人军官教匈奴军队汉军的战术,这事给西汉的间谍发现了,却误以为是李陵干的,汉武大帝一怒之下,把他地家人全给杀了。 从此以后,李陵绝了回归的念头。
到了汉宣帝时,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国力又恢复了强盛,汉宣帝决定把汉武大帝击胡的大业进行下去,对匈奴大举用兵,进行战略追击,派人招降李陵。 李陵和汉使见面后,谈了一阵话,汉使提到要他重回汉朝一事,李陵什么话也没有说,沉默了许久,最后才说出了一句话“吾已胡服!”
这话的意思是说他虽是汉人,但他毕竟投降了匈奴,不打算再回归汉朝了。 李陵说到做到,他在匈奴过完一生,没有向匈奴出过一条计策,比起李广利这些叛徒好了许多。 他死后,他要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汉界,还立了一块碑,就是《杨家将》里面杨老令公撞死的那块碑。
可以想象得到,李陵在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荡,他真地是很想回到自己日夜思念地汉朝,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异国之地。
对于郭侃这种复杂的心情,忽必烈也能理解,沉默了一阵,才道:“有情有义,不忘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