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3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士们齐声呐喊:“驱除鞑虏!光复中原!迎还二帝英灵!”
李隽一拉马缰,率先向北行去,张世杰,高达,李庭芝,文天祥。  陆秀夫欧军行,这些文武大臣紧随其后。  第一批通过边境,踏上了中原地土地。
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自从靖康耻后,没有一位南宋皇帝再踏上这片热土,而现在,李隽回来了,他率领千军万马杀回来了,屈辱的历史将因此而终结。  一段光荣的历史将开始书写!
如雷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将士们开始挺进中原!
要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可以看见一幅让人终生难忘地壮丽图画,不计其数地南宋军队好象泛滥的海潮一样滚滚向北!
XXXXXXXXXXXXXX
廖胜功,赵良淳,赵佥静静地凝视着在风中舒展地旗帜。  一面廖字大旗,两面赵字大旗在风中飘扬,旗帜上因溅满了牺牲的鲜血。  格外鲜艳美丽。
此时的廖胜功,赵良淳和赵佥看上去心情平静,其实他们是心如波涛,心中感慨万端。  回想起数年前,伯颜大军围困临安时,廖胜功还是一个中层军官。  他虽有不凡的军事才干,却没人赏识他,更没人启用他,就连高达这样的名将忠臣也没有发现他的才干,正是李隽发现并一手提拔了他,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参与决策,策划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现在,他竟然是三路北伐大军中地一路指挥官,有幸参与这种千百年难得遇到的北伐盛事,想起这几年的变化。  真的会生出恍若隔世之念。
赵良淳和赵佥都是全程参与从临安保卫战到现在的北伐之战。  想想昔日之败象,今日之盛况。  由不得二人不感慨良多。
三人对视一眼,齐声吟颂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这是著名诗人陆游的名句,三人此时念来,意思是说:放翁,朝廷开始光复中原了,你可以瞑目了。
是啊,象陆游这样心念故国却又不能看着故国光复的志士不知道有多少,辛弃疾、宗泽、李纲、岳飞、韩世忠、刘琦、吴玠、吴璘这些曾经为了光复中原奔走不息的忠臣良将、热血志士,他们都可以瞑目了!
相反,象秦桧,赵构这些只知道苟安地奸臣昏君,鬼府有知,也该羞愧得难以为鬼!
“将士们:此时此刻,我和你们一样激动,因为我们的英雄行动将会终结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段光辉的历史将因我们今天的英勇行动而诞生!我们的英勇事迹将会流芳百世!”廖胜功开始进行战前演说,道:“我知道,你们中有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将战死在沙场。  但是,我们地热血会洒在中原大地,我们的头颅会抛在中原大地,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光复中原!我们洒一份血,鞑子将付出十份鲜血!我们抛一颗头颅,鞑子就会掉一百颗脑袋!将士们:把我们的热血洒向中原!把我们的头颅抛在中原!”
将士们热情高涨,激奋地道;“把我们的热血洒向中原!把我们的头颅抛在中原!”
“挺进中原!”廖胜功一拉马头,向中原飞驰而去。  赵良淳,赵佥控缰纵马,紧随其后。
将士们呐喊着“挺进中原”,开始了挺进中原的历史征程!
XXXXXXXXXXXXXXXX
函谷关这座历史名城,多少次给历史推到风口浪尖上,书写了多少豪情悲歌,今天,历史再一次把函谷关这座历史名城推到了前台。
此时的函谷关已经成了一片兵的海洋,不计其数地南宋大军集结在这里,即将开始向中原地大进军。
张珏,柳河子,清风子,陈宜中,解晋,陈兴道站在城头上,看着关外的大军,热血如沸,畅想着进军中原后地盛况。
吸口气,张珏平抑一下心神,大声道:“将士们:你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是函谷关!在秦代,秦始皇的大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在汉代,汉武大帝的铁骑也是从这里出发,扫荡了漠北!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但是我们先辈的辉煌仍然镌刻在这里!将士们,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历史是不是洗去了我们祖先的血性?我们是不是不如我们的祖先?
“不!我们手中的武器将证明我们是我们英勇的祖先当之无愧的英雄后代!将士们:向中原进军!”大手一挥,直指中原!
将士们齐声呐喊“向中原进军!”愤怒的吼声震得古关在颤抖!
张珏带着众人走下城头,飞身上马,纵马出城,向中原飞驰。  他们的身后,是志在复仇的南宋大军,向中原推进!
张珏说得没错,秦始皇的虎狼之师正是从这里出发,席卷了山东之地,扫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格局。  汉武大帝击破匈奴的铁骑,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从这里出发,开向漠北,扫荡了匈奴的王庭,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极其辉煌的一页。
今天,志在光复中原的南宋大军从这里踏上他们向中原进军的征程,必将给辉煌的中国历史再添新的辉煌篇章!
XXXXXXXXXXXXXXXXX
郑静和统率下的舰队缓缓驶离了港口,消失在大海之中,他们将去开创一个中国海军称雄海上的新篇章!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四十五章 揭竿而起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四十五章 揭竿而起
“各位将军,各位大人:解晋就此告辞。  ”解晋一抱拳,对张珏他们说道。
张珏,陈兴道,柳河子,清风子,陈宜中他们也是一抱拳,道;“解将军请慢行。  ”
张珏叮嘱道:“解将军此行肩负重任,解将军千万小心,要多加保护自己。  ”
“谢张将军,解晋明白。  ”解晋一拍马背,道:“诸位,中原见!”在张珏他们中原见的道别声中绝尘而去,瞬间就不见了。
解晋的骑兵是南宋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解晋本人战法多变,性格坚毅,他的部队无异于最好的利刃,他此时消失不见,等到他再次出现时,必然是在忽必烈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XXXXXXXXXXXXXXXXX
“皇上,这是前线送来的紧急军情。  ”贴木儿快步抢进来,把手里的军报递给忽必烈。
忽必烈接在手里,打开看了一遍,长吸一口气,缓缓地道:“该来的终归要来!”把战报递给贴木儿,缓步走到地图前,看着地图。  在这一刻,贴木儿和巴布尔他们发觉此时的忽必烈走起路来虽然沉稳有力度,但是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多了几分滞重,没有了往日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感觉。
这也难怪,自从成吉思汗大军席卷欧亚大陆以来,只有蒙古铁骑主动进攻别人,没有别**队主动进攻他们的事情。  更何况南宋还是起倾国之兵大举北伐,实是蒙古历史上地第一遭。  这次北伐早就在预料中,但是当真正到来时,忽必烈的心情却是异样的复杂:既有期待决战的到来,更有几许落寞和无奈。
贴木儿把战报看了一遍,交给巴布尔,巴布尔看完递给桑哥。  屋里之人看完。  谁都没有说话,看着忽必烈静静地等待。  他们知道忽必烈必然会问他们。
果然,忽必烈看了一阵地图,转过身,问道:“巴布尔,你有什么想法?”
“皇上,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南朝已经来了,我们也应该按计划行动。  ”巴布尔颇有点无奈地道。  他这不是废话嘛,李隽统率千军万马杀过来,忽必烈不指挥军队与之交锋能行吗?难道他还能躲到蒙古大草原去?即使他躲到蒙古大草原去,李隽也会追过去。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忽必烈君臣在战争主导力量发生改变,攻守易势的情况下,很是无奈。  忽必烈被历史学家评价为“一个旧世界的破坏者。  一个新世界的创造者”,他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地帝王,比起他的先辈,比如成吉思汗也不见得就逊色,打过地仗不在少数,有很多大战堪称经典之作。
同时。  他还是一位非常善于建设的帝王,这点就不是成吉思汗所能比拟的了。  成吉思汗的征战是蒙古崛起的关键,但是纵观成吉思汗的一生,他在建立国家制度方面就大为逊色了,比起忽必烈的成就差得太远。
然而,忽必烈这辈子就还没有遇到过如现在这样难处地境况。  他虽还有很强的实力,还有不少军队,但是比起数年前的盛况,已经是大为不如了。  这让人想起一句有名的诗句,蒙古人的辉煌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忽必烈不置可否。  看着贴木儿。  贴木儿忙道:“皇上。  臣以为巴布尔说得对。  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  以臣之见,我们的行动要尽早。  要快,一定要让南朝在有所反应以前吃掉或是击溃其一路。  ”
“好,你们都这样认为,那就执行吧。  ”忽必烈一下子恢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